
新版莫言中短篇小说管窥汇编.docx
5页新版莫言中短篇小说管窥汇编 摘 要: 多产作家莫言著有十一部长篇小说和近百篇中短篇小说近年来就其长篇小说展开的研究层出不穷与长篇小说相比,他的中短篇小说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研究价值本文对莫言的中短篇小说展开分析 关键词: 莫言 中短篇小说 创作特色 童年记忆、早期城市生活和文学创作观是莫言中短篇小说的三大主要题材其中,五分之一的作品以早期城市生活见闻为背景,如《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师傅越来越幽默》、《冰雪美人》、《倒立》等;十分之一的作品陈述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如《白杨林里的战斗》、《与大师约会》、《民间音乐》等;余下十分之七则以童年记忆为依托,如《大风》、《石磨》、《五个饽饽》等篇莫言的中短篇小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视角的选取 儿童视角是指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和口吻讲述故事,文本中所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思维特点以小说《罪过》为例,七岁的“我”(大福子)不满父母对五岁的弟弟小福子的偏袒,他眼睁睁看着弟弟溺水死亡而不施救,娘抱着弟弟的尸体梦呓般地说:“小福子,我的儿,娘的好孩子,你醒醒吧,醒醒吧,娘给你包粽子吃就给你吃,不给大福子吃……”,我心里一阵冰凉。
我厌恶地撇了撇嘴,准备向远处的河边走去,这时,娘转身拉着我不松手,她说:“大福子,我的儿,小福子去了,娘就指望你了……”哼,半个小时前,你不是说:包粽子不给大福子吃吗?我看透了!加点的语句展露了人在面对不公时最真实的心理若这种心理透过成人视角折射出来,读者们就会难以接受,但一个七岁的孩子这样想却让读者们哭笑不得这就是儿童视角的秘密儿童感知系统未被成人世界和世俗种种所限,他们保持着人类最原始、纯真、自由的状态莫言常借助儿童叙述视角领着我们窥探真实的人性,表现那些我们难以正视、力图忘却的图景和那些被我们、被社会、被文学齐心协力遮蔽的内心世界底部他的短篇小说中,同样使用了儿童视角的还有《秋水》、《牛》、《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等篇 二、出人意料的细腻笔法 通常莫言语言粗犷、苍凉、悲壮甚至有血腥残暴的感觉但在中短篇小说中他多处对人物、景物进行精细入微的描写在他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大风》中,讲爷爷晒的干草,他说那“是很新鲜的淡绿色,像植物标本一样鲜活秋天,夜晚凉凉爽爽,天上的颜色是墨绿,星星像宝石一样闪闪烁烁,松软的干草堆暖暖和和,干青草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甜香味”这种细致描写在别的篇中也很多见:“月亮上来后,花香更浓,一缕缕的清风把香气的幕帐掀开一条缝,随即合拢后香气更浓。
银色的光散在槐花上,那些槐花就活灵活现地活动起来,像亿万的蝴蝶在抖动翅羽《神嫖》)“月亮升起来了,青草湖变成了一面荧光闪闪的大镜子,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划出一道银色的线,鱼儿落水时,震破了银色的镜子,荡漾开一圈圈波纹《金鲤》)莫言是极有语言天赋的,这些细节描述的句子经他娴熟的语言技巧(整散句式,排比句式,修辞手法)处理,让读者们见识到了他温柔细腻的一面 三、对色彩词的运用 莫言喜欢使用各种色彩词他的很多小说名称就包含色彩词,如《红树林》、《红耳朵》、《红蝗》、《白棉花》、《白狗秋千架》、《金发婴儿》等在诸多的色彩中,莫言最钟情红色,最憎恶绿色他对绿色的变相使用非常特殊在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中,祖母是他塑造的与主人公“我”相对立的人物,作品中几处有关祖母的描写,都用了绿色来修饰祖母的眼睛闪着绿幽幽的光,好像暗夜里的猫眼祖母猛地睁开眼睛,眼睛里放出幽幽的绿光,她用绿幽幽的眼睛盯着我母亲的脸……”这种从眼睛里发出的“绿幽幽的光”,也常出现在其他篇目中在《枯河》中,还使用了陌生化的手法:“他看到父亲满眼都是绿色的眼泪,脖子上的血管像绿色的虫子一样蠕动着”绿色修饰眼泪,特别独特,实则暗示着明父亲在毒打孩子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麻木和恶毒;《拇指铐》中阿义抓药途中看到“那盏高高挑起的水银灯遥遥在望,仿佛一颗不断眨眼的绿色晨星”。
用绿色修饰星星是一种征兆,暗示阿义接下来要遭厄运(被拇指铐铐住)再看小说《罪过》,大福子和弟弟在河岸边行走,他看到“绿色的燕子在辉煌湍急的河上急匆匆地飞行着”接下来就讲述了弟弟的意外溺死由此可推断,绿色一旦被这样变相使用,则不远处必蛰伏着灾难 四、重复出现的事物、人物、情节 在莫言中短篇小说中还有一种现象:某些事物、人物、情节会“重复”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像对高粱、红萝卜、棉花等农作物和马、羊、驴、骆驼、狗等家畜牲口的描写常重复出现在不同篇目小说中;而修水库、磨面、摇水浇菜、修公路等农事活动也总是他的作品中交代人物活动的主要事件如果说来自农村的作家重复提及乡间事物算不了什么特殊现象的话,那么他作品中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了短篇小说《天才》中那个有着天才般大脑喜爱钻研的蒋大志和《地震》中的研究地震到痴迷状态的专家蒋大志如同一人;《弃婴》和《地道》中的妇科医生“小姑”的形象雷同;《月光斩》、《姑妈的宝刀》,《透明的红萝卜》中提到的小铁匠都在故事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如此相似的人物很多,不再赘述而重复的情节有:饥饿的女娃吃煤充饥;相爱的男女在红高粱地里幽会;不同篇目中,“我”(叙事者)都有个哥哥,哥哥在“我”遭父亲毒打时总说同样的话:“打死他算了,留着也是个祸害,本来我今年还有希望去当个兵,这下子全完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重复现象还出现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间短篇小说《弃婴》和《地道》的内容都是写农村强制贯彻计划生育,近作《蛙》中的故事情节与之多有吻合之处;短篇《鱼市》中女主人公凤珠与长篇《檀香刑》中女主人公媚娘除形象相似,她们都经营着小本生意(一个卖鱼,一个卖狗肉),都有一个软弱无能的丈夫和一个有一定财力或实力的老相好;短篇《祖母的门牙》中“我奶奶”与长篇《丰乳肥臀》中“上官金童”奶奶形象相同;短篇《与大师约会》,《白杨林里的战斗》与长篇《酒国》都是讲述作者对文体实验的看法;写于1984年的《秋水》是人称与视角结合起来的“我爷爷”式的人称叙述视角首开先河,写于1984至1987年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沿用了这种独特的人称叙述视角,202x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则把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运用到了极致我认为这些重复现象非常具有“莫言特色”,整理出来可以作为辨识莫言作品的标识之一 从莫言长期的创作历程来看,中短篇小说还是他创作的避风港、过渡带他曾说过创作长篇小说让他感到很沉重,每当完成一部长篇之后,创作灵感枯竭时,他便把创作方向转向中短篇,以寻找再创作的灵感由此可见莫言的中短篇小说不单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还对研究莫言本人及其长篇作品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莫言.拇指铐.江苏文艺出版社,202x. [2]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x. [3]莫言.莫言中篇小说集.莫言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2x. [4]莫言.莫言精选集.莫言著.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x. [5]莫言,王尧.莫言、王尧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2x. [6]殷相印.莫言小说中色彩词的超常运用谈片.修辞学习,202x(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