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课件)拇外翻分型及治疗.ppt
76页拇外翻拇外翻1 拇外翻的英文书写• Hallux valgus(HV)• Hallux abductus(HA)• Hallux Abductovalgus(HAV)•最后一个是国外最多使用的, 意为拇趾有外展、外翻两个 畸形,此处外翻指拇趾有扭 弯的含义 2 拇外翻的概念•50年代:拇趾斜向外侧•70年代:拇趾向外倾斜,伴有第一跖骨内收•80年代:拇趾过度外偏,第一跖骨头向内侧移位高起,前足增宽,前横弓减弱或消失•90年代以后:IMA(第I、II跖骨间角)10~12°, HVA(拇外翻角) 20 °,伴有明显 拇趾外翻畸形或拇囊炎拇外翻的病因•遗传因素:患者中60%-70%有家族史,18岁以前如果没有踇外翻,一般认为没有家族史遗传特殊的生物力学结构功能•关节炎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肌肉性•创伤性•穿鞋习惯4 拇外翻的病理(一)直接变化•第一跖骨内收(翻)或/伴旋前,严重者跖骨头上抬•第一跖骨头内侧形成骨赘 局部形成滑囊 滑囊炎,此时称为拇囊炎;•第一趾外展、外翻、外旋;•拇趾外侧关节囊、拇内收肌与拇短屈肌外侧头挛缩,进而使腓侧有时伴胫侧籽骨向外侧移位。
5 (二)继发变化 前足增宽(因第一跖骨内收) 前横弓减弱或消失 第二跖骨头负重加大 第二跖骨头下胼胝 第二趾锤状趾6 X线片测量7 关节面匹配情况 匹配关节 不匹配关节8 •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第一跖骨纵轴线与第一趾近节趾骨纵轴线之夹角•正常 < 20° 9 X 线片测量•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 IMA•第一、二跖骨纵轴延长线之夹角•正常6~12°10 X 线片测量•趾骨间角 •Interphalangeal Angle IPA•第一趾近节趾骨与远节趾骨纵轴延长线之夹角•正常11~18° 11 X 线片测量•近侧关节固定角 •Proximal Articular Set Angle PASA•第一跖骨远侧实际关节面连线的垂线与该骨纵轴线之夹角•正常3~8°。
12 X 线片测量•远侧关节固定角•Distal Articular Set Angle DASA•第一趾近节趾骨近侧实际关节面连线的垂线与该骨纵轴线之夹角•正常1~7°13 X 线片测量•跖楔角•Metatarsal Cuneiform Angle MCA•第一跖骨近侧实际关节面连线的垂线与其纵轴线之夹角•正常6~15°14 X 线片测量•跖骨内收角•Metatarsal Adducent Angle MAA•在跗骨内外侧缘的连线上各作中点;然后把两点连成线,在此线上作垂线;垂线与第二跖骨纵轴延长线之夹角•正常8~12°15 X 线片测量第一、二跖骨远端长度差•正常情况下第二跖骨稍长于第一跖骨约2 mm16 X 线片测量 籽骨位置•可通过胫侧籽骨在第一跖骨平分线的位置确定胫侧籽骨的位置,共分7种,第一种为正常,2~7示向外移位的程度。
17 X 线片测量• 足负重与非负重位X线片测量: 除HVA外,负重位IMA等均大于非负重位 负重位非负重位18 拇外翻的分型19 (一)按物理检查分型:•I 度:外翻的拇趾与其它的趾不发生挤压•II 度:外翻的拇趾与其它的趾发生挤压•III度: 外翻的拇趾与第二趾相互重叠20 (二)按X线片有关角度测量分型: IMA角HVA角轻度:15°以下轻度:25°以下中度:15~20°中度:25~30°重度:20°以上重度:35°以上21 拇外翻的治疗22 •穿合适的鞋子:宽、松、平•贴垫疗法:在拇趾远端套一趾垫使拇趾内收并防止鞋子挤压第一跖骨头 保守疗法效果不佳!!!非手术治疗23 手术治疗•拇外翻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方法可分为软组织手术与骨性手术,据称有200种以上•手术方法如此之多说明拇外翻的治疗较复杂,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故术前应认真研究,因人而异,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24 手术方法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趾骨截骨术•跖骨截骨术•关节成型术•关节融合术25 概念:学者们把手术中不行跖骨或趾骨截骨的手术称之为软组织性手术软组织手术26 Silver拇囊肿切除术(1923年)•把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与滑囊切除27 改良Silver手术(1928年)•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滑囊•切断拇内收肌与拇短屈肌联合腱28 Mc Bride手术(1928年):应用广泛29 Hiss手术(1931年)•切除内侧骨赘与滑囊•把拇展肌腱止点从跖侧抬高移止背外侧•同时切断拇内收肌腱30 Dalton手术(1993年)•实际是改良McBride手术•拇内收肌腱切断•在跖骨颈处从背侧关节囊下方穿过缝到内侧关节囊和胫侧籽骨韧带上。
31 骨性手术概念:指需要对跖骨或趾骨进行截骨 的手术32 第一趾近节趾骨基底楔形截骨术(Akin手术)适应症:•关节面匹配•矫正严重的远端关节角•矫正拇指外展33 第一跖骨截骨 主要用于纠正IMA角过大 •远端截骨•近端截骨•跖骨干截骨34 第一跖骨远端截骨35 •Reverdin(1881)手术:在关节内楔形截骨,适用于PASA增大者36 •改良Reverdin手术,也叫Reverdin-Greed Laird手术37 Mitchell(1958)手术:•从跖骨颈上切除梯形骨质•同时保留头端折块的外侧部分•用缝线固定•弊端:固定不牢靠,有短缩38 Wilson(1963)手术:•跖骨颈斜形外移截骨弊端:•有短缩,转移性跖骨痛•内在稳定性差,需内固定39 Austin(1981)手术:•在跖骨头颈交界处作侧方的V形外移截骨•同时纠正IMA及PASA角•短缩仅1mm,需内固定40 Chevron截骨术•与Austin手术区别是不做内侧楔形截骨•只改善IMA角•目前应用广泛41 •Kramer截骨(1990)术式:42 •Hohmann截骨 (1951)术式:43 A . 第一跖骨远端截骨•Scarf截骨(1967)术式:44 •第一跖骨短缩(平均2.6mm)•第一跖骨头抬高,转移性跖骨痛•截骨面不愈合及跖骨头坏死•改善畸形效果有限,往外侧推1mm,改善IMA角1º•一般只能推3-5mm,达到直径的1/3-1/2第一跖骨远端截骨的并发症45 第一跖骨基底截骨• 1901年Loison首先描述了第一跖骨基底形截骨术,纠正第一跖骨的过度内收(翻)•此后基底截骨术虽有了一些改进,但80年来几乎没有明显变化46 •近端切骨面(实线)与第一跖骨长轴成40°角•远端切骨面(虚线)是根据术前X线片测得IMA角应减少的值。
跖骨基底闭合楔形截骨47 •Smith(1983) 提出开放楔形截骨•采用滑动加压螺钉或钢板固定•克服了此类截骨较难克服的术后短缩、跖骨头抬高的并发症•弊端:稳定性差跖骨基底开放楔形截骨48 •不减少第一跖骨长度•稳定性好跖骨基底弧形截骨49 Lapidus跖楔关节融合术式(1989)50 第一跖骨基底截骨的并发症•主要是跖骨抬高,这样术后将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即负重力外移•Schuberth 随访基底截骨术150余例,发现93%术后有此并发症,故应引起足够重视•谨慎操作,坚强固定,制动足够长时间51 第一跖骨干截骨•Ludloff与Wilson介绍过在跖骨干部斜形截骨矫正拇外翻,但骨愈合较基底和头颈部慢52 第一跖骨干截骨• Glickman(1986)跖骨干“Z”形截骨术,或称Scarf截骨53 小切口治疗拇外翻(MIS)•70年代由美国Blair首创,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病人可早期活动等特点。
•国内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应用较多,有许多经验54 关节成形术 Keller手术(1904)•主要适应于伴有骨性关节炎、拇僵直等患者•切除近节趾骨基底1/3长度•常能解除疼痛与畸形,但术后拇趾连枷,有时推进无力55 关节成形术•Swanson人工关节置换56 关节融合术•对不具备行人工跖趾关节置换者可行跖趾关节融合术57 关节融合术•Joplin术式:58 •Daniel手术(1980年)其它手术59 踇外翻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方法众多•如何选择适合个体患者的手术方法60 决定因素•患者主诉:美观?踇囊炎?跖骨痛?•各种X片测量结果•患者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61 一般原则•适合关节:骨性手术•不适合关节:加软组织手术•关节炎62 适合关节•软组织手术: IMA<12•Chevron截骨:12 < IMA<15•跖骨干或远端截骨:15
我们研究发现负重位X线片除HVA 外, IMA等的度数均大于非负重位问题非负重位负重位66 问题选择合适的术式:术前应根据X线的测量选择合适的术式•IPA增大其它角正常者采用远节趾骨基底或近节趾骨远端楔形截骨术•HVA增大而其它角正常或稍异常者采用Akin术式加软组织手术,如对年轻者可选用McBride、Silver、Hiss术式67 问题•PASA增大而其它正常选用Reverdin手术68 问题复合型可考虑如下几种术式•PASA与IMA(轻、中度)均增大可用Austin手术•IMA与HVA同时增大者应选用Mcbride加跖骨近或远端截骨术•对老年严重拇外翻者可采用Keller或swanson关节加基底截骨等术式69 问题•复合手术举例基底截骨与其它手术复合70 问题关于腓侧籽骨的切除•据Haas测量胫侧籽骨的位置若超过4时应切腓侧籽骨。
•现在大部分人不建议切71 问题关于短跖骨的问题:正常情况下第一跖骨比第二跖骨短2mm,有报道若短4mm或更多,则出现第二跖骨痛,故术中截骨应避免跖骨短缩,可在术中延长跖骨72 问题特殊拇外翻的处理:•有些拇外翻患者外观畸形严重,但X线片IMA角正常,HVA可增大但不严重•建议应同时行1-4跖骨截骨术此类病人跖骨内收角增大,故有人称为跖骨内收足73 问题建议局麻•当前,国内许多医院行此类手术时大都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使用局麻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完全能够满足手术要求•术后病人可早期活动,减少了麻醉并发症,对高龄患者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74 体 会•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是一门个体化的艺术•需要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病理变化,因人而异,研究设计出创伤少、恢复快、又能获得理想效果的巧妙的手术方法75 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