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草文稿如何搭好“四梁八柱”.docx
6页起草文稿,如何搭好“四梁八柱〞框架对于讲话文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立框架,简洁产生两种认识偏差:一种以为只要列出“一、二、三、四〞,框架就有了其实,假如只是杂乱地堆砌,那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开中药铺〞,不算真正搭好“四梁八柱〞另一种观点认为,“一气呵成〞莫非不好吗?何必非得“一、二、三、四〞?但事实上,“一气呵成〞是表象,其背后是立在脑海中的“四梁八柱〞一、情景情景分析是立框架的基础文稿框架要立住立好,就得具体状况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情景分析往往要考虑很多要素,这里着重谈两个一要把握好受众特征到哪座山唱哪支歌,对什么人讲什么话对象不清,可以说是文稿最大的失败这当中,尤其要留意对上与对下、对内与对外、对“条〞与对“块〞、对“关键少数〞与对“绝大多数〞的区分比方,对内要表达“以我为主〞,讲清晰部署要求,对外要查找“共同话题〞,激起共鸣和反响举例来说,笔者曾起草过两篇关于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讲话稿第一篇是对内部署讲话,讲了思想认识、重点突破、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属于常规框架第二篇是区委主要领导应邀作报告,对象是兄弟省市的局级干部如何立框架,颇费思索假如单纯介绍浦东综改干了什么,恐怕很多同志缺乏共鸣。
最终讲了六点体会,其中“以改革推动产业转型,重在制度创新而非争取优惠政策〞,“市场确实定性的作用,绝不仅仅适用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这两点体会得到了现场同志的赞同和热议,效果很好二要把握好阶段特征同一项工作多次讲,是起草文稿常见的现象,写出新意是挑战应当看到,事物是进展转变的,工作是不断推动的同一项工作,同一项任务,只要把握好阶段性特征,就确定能常写常新还是举浦东综改的例子,笔者在浦东工作时,几乎每年都要写一次记得有一年讲对改革的认识,是针对部分同志对综改感到疲惫、迷茫、悲观等现象稿子从思想层面拉开讲了三条,从历史讲“传承浦东改革的看家本事〞,从责任讲“担当中央和市委对浦东改革的期盼〞,从进展讲“释放浦东二次创业的改革红利〞,旨在点燃改革激情后来,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落在浦东,当时再写认识问题,就从外部环境入手讲了四条,“中央和市委要求更高〞“改革的目标考核更严〞“推动改革的难度更大〞“改革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旨在增添抓改革的紧迫感从反馈看,两次讲话都得到大家的认同二、框架立框架很多时候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并没有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秘籍但也并不是“羚羊挂角〞,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的。
我体会,这些规律,大抵只是提供一些思想的入口,启迪起草者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搭好文稿的“四梁八柱〞比较常见的文稿框架的展开方式,笔者梳理了以下五种一是系统展开即对工作进行全面的谋划和部署,比较典型的就是党代会报告、人代会报告、经济社会进展规划建议等,这类文稿的框架有确定范式,根据工作内容而定二是规律展开即从为什么、干什么、谁来干的规律设计框架,这类框架比较常见,一般适用于专项工作部署动员三是方法展开即从方法论维度进行框架的设计,讲“桥和船〞的问题像系统集成、分类指导、问题导向等,都是从方法论角度讲的这类框架很考验起草者对工作的熟识和理解四是时空展开即从过去讲到如今和将来,从本地讲到国内和国际在分析形势、阐释意义时常常使用这类框架,好处是视野开阔,纵深感很强,但要力戒大而无当、漫无目的五是抽选展开很多时候,领导的讲话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抽选几个点着重讲认识、方法、内容、成效、主体等都可作为抽选的角度这些点也不必一般齐,可以是工作重点、工作难点,也可以是成果成效的亮点、突出的风险点,只要跟抓工作有关,都可以抽选出来进行组合这类框架考验起草者的驾驭能力只有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立体化的扫描,抽选的点才能站得住。
三、打磨初次立好的框架,还需要打磨润色假如说情景分析解决框架“准〞的问题,展开方式解决“实〞的问题,那么打磨润色就是解决“亮〞的问题我在实践中常用这几种方法一是虚实变换虚那么实之,实那么虚之〞,务实的工作可以穿插一些思想方法,而不是完全就事论事,越务虚的工作往往越要讲实,有具体的措施和成效二是辩证表达如坚持“几个结合〞,统筹处理“几组关系〞,增添“几个意识〞“几种思维〞等,这些都是从思辨角度提炼观点,讲好讲准了对推开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三是长短结合框架的语言有长有短,长有气概,短易记住一般来说,一级框架宜长,二级框架宜短长的框架语言可以考虑意思的组合,即在一个句子中既表达工作要求又表达工作成效,既强调工作方法又突出工作重点,使框架既充满气概又言之有物特殊要强调的是,对打磨润色来说,概括提炼至关重要对于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不能躲过去,要直接面对,勇于概括、敢于定义举个例子,国有开发公司在浦东开发开放中的定位和作用,始终存在争辩,有一年的浦东国企党建工作会议,就根据中央和市委精神,进行了第一次全面概括,提出浦东国企务必当好“深耕浦东区域开发的拓荒者〞“服务国家战略的参与者〞“推动浦东转型进展的引领者〞“服务保障基本民生的担当者〞,这四点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