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论文-漫画: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史素材——以丰子恺漫画为对象的分析.doc
12页历史学论文-漫画: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史素材——以丰子恺漫画为对象的分析内容提要 包括漫画在内的图像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史素材?这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史料辨伪工作,更是通过艺术与历史的跨学科对话,深刻把握社会史特征的过程以丰子恺漫画为对象的考察可以发现:作为往昔社会生活的存留方式和认识理念,漫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话语,展现了一个时代日常角色在社群网络中的互动和流动场景,并让历史角色发出自己的声音,揭示了蕴含于底层一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史意义,贡献了漫画作者自己的观念通过艺术话语的历史转换,所有这些场景、声音、意义和观念,便构成了重要的社会史素材关键词 漫画 丰子恺 社会史 历史素材以图像作为历史素材,不是什么新鲜事物19 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申(Johann Gustav Droysen)就曾不无偏激地断言过:“只有当历史学家真正开始认识到视觉艺术也属于历史材料,并能有系统地运用它们,他才能更加深入地调查研究以往发生的事件,才能把他的研究建立在一个更加稳固的基础上①在中国,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史学的社会史转向,图像之于历史的特殊作用也逐渐为史学家所注意。
但所谓图像,一般认为应该是那种精确存留历史记忆的制图、壁画、雕塑、照片等等,至于漫画,固然也是图像,却很少有人会把它与史料联系起来实际上,漫画能否成为史料,不在于它的图像形式,而在于其类型、形成过程、作者依循的思想路径和理性原则以及我们所要建构的历史对象①《历史的基本原理》,转引自曹意强《艺术与历史》,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72 页符号—行为在丰子恺的漫画中,最吸引史学家注意的是“写实法漫画”所谓“写实法漫画”,按丰子恺的定义,“漫画家在日常生活见闻中,选取富有意义的现象,把它如实描写,使看者能在小中见大,个中见全”①点睛法漫画”其实也是写实漫画,它“与写实法(漫画)大体相同”②,所不同的是,其中的寓意要依靠题目来揭示写实漫画的关键之处是“如实描写”这个“实”,即是生活真实;丰子恺曾声言:“我的画与我的生活相关联,要谈画必须谈生活,谈生活就是谈画③1933 年春至 1938 年 1 月差不多 5 年的时间里,丰子恺在故乡(浙江桐乡)石门湾度过了一段悠闲的乡居生活期间,他常常租赁一条“写生画船”,“把自己需用的书籍、器物、衣服、被褥放进船室中,自己坐卧其间听凭主人摇到哪个市镇靠夜,便上岸去自由写生”④。
1934 年 6 月初的一天,写生船停泊在一家小杂货店旁,店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丰子恺从船窗里可以望见剃头担的全部,“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图画来”不—会儿,船主人惊叫:“啊,画了一副剃头担!”船主人又告诉他:“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问望见,花样很多”,建议丰子恺明天去画⑤丰子恺是否听从了船主人的劝说不得而知,但在他的画中有了《西法牙科》、《诱惑》等⑥在小杂货店门前,船一连停了三天,丰子恺“每次从船舱的玻璃窗中向岸上眺望,必然看见那小杂货店里有一位中年以上妇女坐在凳子上‘打绵线’后来看得烂熟,不须写生,拿着铅笔便能随时背摹其状⑦于是有了《三娘娘》一天晚上,写生船停靠的市镇正在举行“新生活运动提灯大会”,喧阗的鼓乐声,“具有一种奇妙的诱惑力,能吸引远近各处的人心”⑧在《锣鼓响》中,一小孩拉了老太太要去看热闹;我们也能体会到那种“奇妙的诱惑力”在那个乡人狂欢的夜晚,丰子恺还在速写簿上“描取(了)这般惊异的现状”(《鼓乐》,图 1):一个孩子背着一面鼓向前跑,鼓手跟在后面一面打去,好像追杀败将一般。
孩子跑得越快,后面打得越紧;孩子立停了让他打,他就摆开步位,出劲地痛打一顿孩子背后受痛打,前面管自吃芝麻饼饼上的芝麻跟鼓的“同,同,同,同”而纷纷地落下,他伸手接住了芝麻,慢慢地用舌舐食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丰子恺:《漫画的描法》,《丰子恺文集》第 4 卷,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92 页以下将“写实法漫画”径称为“写实漫画”②丰子恺:《漫画的描法》,《丰子恺文集》第 4 卷,第 309 页③丰子恺:《谈自己的画》,孙冰编选:《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76 页④丰子恺:《肉腿》,《丰子恺文集》第 5 卷,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353 页⑤丰子恺:《野外理发处》,《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66—367 页⑥《西法牙科》:一些江湖医生使用麻醉药拔牙,在撑起的大洋伞上打起“西法牙科”的招牌,以招揽客人;抗日战争以前,石门湾一带常有这种“西法牙科”,当地人称之为“大洋伞捉牙齿”或径称“捉牙的”《诱惑》:旋糖的小贩设摊,很吸引孩子们⑦丰子恺:《三娘娘》,《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68 页。
⑧丰子恺:《鼓乐》,《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76 页⑨丰子恺:《鼓乐》,《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76—377 页1934 年,江南大旱8 月 15 日,丰子恺坐船去赶火车,“从石门湾到崇德之间,十八里运河的两岸,密接地排列着无数的水车无数仅穿着一条短裤的农人,正在那里踏水我的船在其问行进,好像阅兵式里的将军船主人说,前天有人数过,两岸的水车共计七百五十六架舍船登岸,“唯有那活动的肉腿的长长的带模样,只管保留印象在我的脑际①反映旱灾之年生活的一系列画作便产生了:《云霓》、《施粥》、《余香》、《先吃藤条》、《桂花蒸》、《乘凉》和《风扇》等1935 年春,因某种机会,丰子恺在一位当乡村小学校长的朋友家里住了数天,耳闻目睹学校种种状况:校舍是会馆里面的三间祠堂屋;其进出须得通过会馆的停柩所;数十具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棺材,分列两行,中问只留一条路学校里聘请一位本地老先生做专任教师此人驼背,每天早晨拿着长烟管和铜茶壶鞠躬如也地到校,中午又鞠躬如也地回家吃饭②这副形象留在了《某乡的学校及其校长》中从丰子恺的散文,我们发现,他的写实漫画几乎都有其特定的实际生活背景然而,这样的生活背景,却不能理解成“往昔生活事实”本身。
如果以人物为中心,漫画中某个人物的行为,或许在“往昔生活”中有其很确定的生活原型③,却不能看作“此人”完全的生活实录丰子恺曾“目击一个事实”,留下了《去年的先生》(图 2):去年小学里当先生的,今年已改做小贩,挑着担子卖水果因为那时候小学教师待遇太薄,竞有年俸大洋 20 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丰子恺:《肉腿》,《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54 页②丰子恺:《记乡村小学所见》,《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82 页③丰子恺长女丰陈宝曾撰文列举她所熟悉的丰子恺漫画中的人物原型,涉及画作 29 幅、人物 17 人;当然“很可能有漏掉的”丰陈宝:《我所知道的父亲漫画中的人物的原型》,浙江省桐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文化馆编:《桐乡文艺》(内部刊物),1988 年(下)膳食自理的小学教师于是小学里的先生不能生活,纷纷改业无可攀援的,只得做小贩,挑着担子卖水果①这位先生是丰子恺目击的那位吗?是的,但不完全是;他可以是“五爹爹”——丰子恺的一个远房叔父:当小学教师收人太少,口食难度②;也可以是《村学校的音乐课》中拉胡琴的教师;还可以是《记乡村小学所见》中的驼背先生或者校长……③所以,“去年的先生”毋宁是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乡村小学的先生们!丰子恺的“乡村大娘”系列漫画,亦应作如是观。
以丰家的“三大妈”为原型,《人造摇线机》记录了大娘们普遍的一项家庭生计:搓线纳鞋底;久雨时节,为家庭成员缝缝补补是大娘们的另一项女红,在《久雨》中,丰子恺让妻子和岳母做了正在从事这项劳作的大娘们的代表;《巷口》和《锣鼓响》中的“李大妈”与其说是丰家帮工,不如看作是许多江南乡绅家庭的帮工;像丰子恺的邻居莫五娘娘那样粗暴地对待自己孩子的大娘,被丰子恺速写在了《感同身受》中;有些大娘很有才干,被丰子恺留在《五娘娘》中:作为生活原型的“五娘娘”,是一位乡村塾师的女儿,她会描花、刺绣、剪纸等手艺,精通地方礼仪,有一肚子好听的故事和传说④事实上,以丰子恺的本意,这些画亦非着眼于某个特定人物《三娘娘》中,“三娘娘”的称呼来自一种假定:“我从她的样子上推想她的名字大约是三娘娘”⑤,当然也可以称“二娘娘”,反正就是打绵线的乡村娘娘们写实漫画即使以某个特定时刻的生活状态为描取对象,同样也不过是某一时期常态生活的记录丰子恺在说明《野外理发店》的诞生过程时说,他所要告诉人们的,是 20 世纪 30 年代初流行于江南乡间的一种时尚:“近来这种剃头担在乡间生意很好,本来出一角小洋上剃头店的人,现在都出十五个铜板坐剃头担了。
⑥时尚行为长时段地持续出现,久而久之,便沉积为风俗丰子恺的风俗漫画,没有明确的时空指称,却营造出某种特定情境千百年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就如《归宁》中的情形七夕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在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嗣后代代衍传,而传播的实际情形就如《牵牛织女星》中的描述:夏夜的院子里,母子俩仰望银河,母亲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儿子叙说;“牵牛与织女,是谁先过鹊桥来?”想必有孩子这样发问,这便成为另一幅漫画的题材(《牵牛与织女,是谁先过鹊桥来》)有些写实漫画所刻划的历史情境具体而实在,但作者所要传达的却不是这个“实在”的信息《某父子》(图 3)速描路上一洋装青年与一乡下老头子,丰子恺说,单看这姿态,称之为漫画也不够格,因为它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但画上加题了“某父子”三个字,便具有了很丰富的意义⑦,成为社会不平等的象征《夫妻》中的夫妻,一对老夫少妻;据丰子恺子女回忆,民国时代富人家无子嗣,一定要纳妾;当时十八九岁的扬州少女,常常嫁到石门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丰子恺:《漫画的描法》,《丰子恺文集》第 4 卷,第 310 页②丰子恺:《五爹爹》,《丰子恺文集》第 6 卷,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682 页。
③丰子恺:《记乡村小学所见》,《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82 页④浙江省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丰子恺乡土漫画》(内部资料,1996 年),第 143—144 页⑤丰子恺:《三娘娘》,《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68 页⑥丰子恺:《野外理发处》,《丰子恺文集》第 5 卷,第 367 页⑦丰子恺:《漫画的描法》,《丰子恺文集》第 4 卷,第 263 页富家为妾,年龄有悬殊至四五十岁者①如此说来,这幅画再写实不过了,但显然,它不是为了说明他们的夫妻关系,而旨在揭露这种关系的病态特征;作者以具体实在的情境,象征社会不平等的抽象意识当然,要象征社会不平等的意识,假象法漫画更具优势②当丰子恺生活的时代渐行渐远,他留下的写实漫画便成为那个时代的生活印痕现在的问题是,这印痕意味着什么?能够称之为历史吗?在传统史学看来,这只能定义为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非生活本身丰子恺写实漫画所描述的人物、事件、行为、观念,有着特定的生活背景,却不能视作特定时空中的往昔存在然而他给我们提供了往昔存在的情境;出现在情境中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某类角色;发生在情境中的,不是特定的事件,而是常态行为;展示在情境中的,不是即时见闻,而是时代风尚;隐现在情境中的,除了具体实在,还包括“实在”所象征的抽象意识。
总之,这些内容不是历史生活片断的单数实录,而是那些片断的复数整合 应该认识到,上述特征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漫画的艺术特质,也决定于漫画的生活来源丰子恺认为,写实漫画“如实描写”的是“日常见闻”不难发现,这些见闻的“日常生活”具有明显的重复性和恒常性;“复数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