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九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1.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9663177
  • 上传时间:2023-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育才美术高中 程臻课时安排本课安排2课时,建议第1课时完成《诗经》、楚辞、汉赋和唐诗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教学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同时,又通过【历史纵横】材料补充介绍“乐府诗”“建安文学”、陶渊明、李煜等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勾勒出我国古代文学史的框架教材分“《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及“明清小说”四目叙述,分别介绍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及形成、主要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知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中同学通过语文课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第一目“《诗经》和楚辞” (1)《诗经》先简洁地介绍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再从三方面分析《诗经》,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适当引用《伐檀》、《七月》或《硕鼠》的诗句加以说明;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2)“屈原和《离骚》”突出以下三点:第一,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讲解中可引导学生看屈原像和屈子词的图片,以加深印象第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第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屈原的《离骚》,学生已在语文课中学过,可以适当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第二目“汉赋和唐诗”(1)汉赋从三方面分析:第一,应使学生了解赋这一文学形式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

      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第二,西汉时期赋的特点及成就特点: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成就: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可适当介绍《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人为辞,用对话的形式,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作品情节跌宕,铺陈起伏,视野广阔,气魄宏大第三,东汉时期赋的特点及成就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成就:张衡的《二京赋》2)唐诗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要求学生记住四个阶段的名称,具体时间不作要求然后,按四个阶段顺序组织教学。

      初唐(618~713年):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可适当介绍陈子昂诗坛成就,他力排前代“逶颓靡”的诗风,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代表作是《登幽州台歌》盛唐(713~766年):这一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在艺术上很有成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背诵初中已学过的王维的诗,教师再点明其特点这一时期另一诗派是边塞诗,其作品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等人可引用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脍炙人口的名句来加以分析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还可通过大家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石壕吏》来说明中唐(766~835年),此时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其杰出代表是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晚唐(836~906年),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杜牧在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他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三目“宋词和元曲”(1)宋词建议教师分三点讲述第一,先由学生讨论宋词繁荣的原因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三点: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在讲述两宋具有代表性的词人及其代表作品时,可从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入手,评析和鉴赏宋词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比较两派不同的风格特点婉约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可举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说明婉约派词人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第三,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要结合其代表作进行具体说明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可举出他们的代表作品和名句,总结豪放派词人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课堂或课外活动可举行宋词朗诵会或宋词鉴赏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和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前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后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应指出的是,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风格,并不截然分开如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结合【历史纵横】对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苏轼作一介绍2)元曲这一知识点可略讲,只需强调二点:一、元曲的含意,包括散曲和元杂剧二、元杂剧成就,关汉卿与《别情》,马致远与《秋思》第四目“明清小说” 突出两方面:一是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二是六部小说的特点第一,关于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教师首先应指出,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代表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第二,通过活动课加深对明清小说特点和成就的理解如:举行明清小说故事会;或放映根据明清小说改编拍摄的相关电视剧的精彩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本课小结:建议教师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本课属文学史的教学范畴,其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多有涉及,建议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已学过的历代名篇的篇目,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同时,也可以整合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合作探讨、共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1)关于新课的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第1课相关内容,然后指出,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由此引入2)关于“《诗经》和楚辞”一目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代文学瑰宝,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其旺盛的生命力是由于作品根植于民间,是劳动人民真情的流露和智慧的结晶如:《诗经》三部分“风”、“雅”、“颂”中“风”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所以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楚辞也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的精华,利用江汉一带流行的一种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的民歌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所以这一诗歌体裁才能够光辉灿烂、千古不朽3)关于“汉赋和唐诗”一目的教学建议重点应放在唐代诗歌上,在突出唐代诗歌成就的同时,还应更多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既分析唐诗繁荣的历史原因和条件,又要能把握到唐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及深层次的原因。

      可作如下设计:第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唐诗繁荣的原因通过比较“盛唐”、“中唐”和“晚唐”诗风的差异,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进而进一步揭示文学与社会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从大诗人杜甫亲身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剧变,其作品也鲜明地反映了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的案例,说明文学的时代性第二,在了解唐代诗歌成就的同时应突出李白和杜甫的成就,可以通过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他们的作品,配合音像资料加深理解4)“宋词和元曲”一目教学的重点可放在宋词上,宋词应引导学生通过代表人物和作品,比较、归纳宋词中的婉约派、豪放派不同特点也可举办宋词朗诵会,在活动中加深对宋词的体验、理解和感悟元曲可补充介绍关汉卿及代表作《窦娥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建议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东西方文学比较,如将关汉卿及作品与同一时期英国的莎士比亚及作品作比较,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5)“明清小说”一目教学中与语文课合作从三方面来组织教学,第一,有关我国小说的产生可由教师作简洁的介绍第二,明清小说的内容大家相对熟悉,可通过举行明清小说故事会,或放映根据明清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小说的内容第三,有关明清小说的特点和突出成就是本目教学的难点,建议将其设计成研究性的课题,如“试论明清小说的特点及成就”。

      由学生去组织参与,合作探究,既立足课堂、课本,又延伸到课外、社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