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数学上册 1.6 有理数的减法 关于负数及其运算的史料素材 (新版)冀教版.doc
2页关于负数及其运算的史料从数学发展史上看,在使用负数和它的运算方面,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国外,印度大约在公元七世纪才开始认识负数,并用小点或小圈记在数字上面表示负数在欧洲,直到十二、三世纪,才有负数,而实际进行运算还要在几百年之后在中国,在纪元初,也就是距今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认识了负数,规定了表示负数的方法指出了负数的实际意义,更进一步在解方程中运用了正负数的运算在我国,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出现在秦、汉时期的古代算经《九章算术》一书的第八章《方程》中,大致有以下一些内容:关于负数的引用,书中以卖(收入钱)为正,则买(付出钱)为负;余钱为正,不足钱(亏钱)为负,在关于粮谷计算的问题中,是以益实(增加粮谷)为正,损实(减少粮谷)为负魏朝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算是算筹,代表数字,古代用算筹来运算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在《九章算术》中还记载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实际是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也就是书中在方程解法中用到的“正负术”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其中前四句是正负数减法法则.译文是:同号(两数相减),(把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把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后四句是正负数加法法则译文是:异号(两数相加)、(把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把绝对值)相加;正数与零相加,得正数;负数与零相加,得负数当然,从现代数学观点看,古书上的文字叙述不够严谨上述《九章算术》中关于正负数的内容.都是和当时的“方程术”相联系的在《九章算术》之后,东汉的刘洪(公元158年—公元183年时人)又将正负术用于历法的计算在《乾象历》(公元174年)一书中的正负术称:强正,弱负,(强表示正,弱表示负,)强弱相并:同名相从,(正负数加法:同号就是相加,)异名相消负号就是相减其相减也:同名相消,(对于减法:同号就是相减,)异名相从异号就是相加无对互之被减数是零时,原正数变为负数,原负数变为正数刘洪的说法,比《九章算术》的说法,就更清楚了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