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17页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统一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张泽文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将连接亚欧大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因为这条路上最具代表性的货物便是丝绸然而,从汉代开始开通的丝绸之路,并不仅仅在中西方的国家间运送丝绸,而是从各方面促进了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成为古代中国连接东西文化的主要动脉古中国诸多技术在当时均居世界前列,物产的丰富,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丝绸,中西贸易交流之路以“丝绸”命名足以显其重要性。
中国丝织品西传自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后来成为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商品——甚至丝绸之路最初重要作用就是运输中国的丝绸在西方诸国,中国丝绸与瓷器一起成为东方强盛文明的代名词,风靡各地甚至各国元首和贵族将拥有中国丝绸和瓷器视为荣耀的象征在距离遥远的西方,人们最初正是通过昂贵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来构建中国或者说整个东方的美好形象这种美好也支撑着他们积极与东方交流贸易丝绸贸易如此兴盛,但蚕桑丝织技术却在千年后才开始传入西方诸国汉代时,蚕桑法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域于阗国,此后西域的丝织业逐渐发展,出现西域“胡锦”后来蚕桑技术又从西域传入拜占庭和波斯,本土的丝织业出现并发展各地产出的花样各异的胡锦也作为贸易物品四处流传,也刺激中国生产样式类似“胡锦”的丝织品销往西方总而言之,中国的丝绸文化随着丝绸贸易在沿线各国开花结果与丝绸并称的瓷器也对世界各地影响极大,中国的瓷器制作法沿丝绸之路传入各国,也形成了世界性的瓷器文化,甚至遥远的北非都受其影响产自中国的樟脑也和瓷器一样珍贵此外,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漆器、铸铁、冶炼、建筑技术无一不沿丝绸之路产生世界性影响中国的作物如谷子、高梁等,还有曲辕犁等农业生产技术也传入西方,帮助人们对抗饥荒。
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国药学,中国积极收集海外药物的同时,向印度、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等地输出药学,造福世界各地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中国的存在对西方各国至关重要几千年来,丝绸之路孜孜不倦地沟通着中西,它就像一条主动脉,不断输送营养,推动沿线甚至整个亚欧大陆的发展进程和走向随着历史的发展,东西交流逐渐便易和东西形势的逆转,明清后丝绸之路渐渐衰落,最终在19世纪彻底消散它已经逝去,但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感谢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它还会以不同的形势重获新生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西方,中国或者说整个东方的美好形象主要是通过昂贵精美的丝绸和茶叶来构建的,这种美好支撑着中西方交流贸易B.当初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贸易兴旺发达,没过多久,中国的蚕桑丝织技术也开始传入西方诸国C.汉代时,蚕桑法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此后西方的丝织业逐渐发展,出现了“胡锦”从此,“胡锦”也作为贸易物品四处流传D.几千年来,丝绸之路就像一条主动脉,不断向沿线国家甚至整个亚欧大陆输送营养,推动着中西方文明交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是指连接亚欧大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最早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
B.汉代的“丝绸之路”,不只是在中西方的国家间运送丝绸,而是从各方面促进了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C.“丝绸之路”最初的重要作用就是运输中国的丝绸,它是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商品,从汉代时期就开始西传了D.在古代的西方各国,中国丝绸与瓷器风靡一时,成为东方强盛文明的代名词,各国元首和贵族以拥有中国丝绸和瓷器为荣3.根据文意概括“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连接东西文化的主要动脉的原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赵淑萍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喊:“英子,过来!”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城里的事给我听!”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人很多吃单位食堂。
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那好,明天晩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晩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大树下,一边谈天,边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晩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
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夏天热浪阵阵,旨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营造特定环境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的原因是,她想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渴望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C.大部分村民们生活单调乏味,对新鲜事物的极力抵触,这些都表现了当时农村的闭塞落后、封建与保守D.小说中多用口语与方言,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自然而然把读者带入与城里生活不同的乡村世界2.请简要分析陈金莲这一人物形象3.“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急需推陈出新,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推崇。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有哪些?从文化传播本身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闯入我国的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慢慢减弱,这与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合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技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扩大影响力从受众来说,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大都以文字为主,以书籍、报纸等为载体,然而这类文字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久之容易使受众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比较抽象,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一类的传统文化,对受众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具象的场景展示,一部分受众便无法准确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什么意义?首先可以降低文化体验成本2003年,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推出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通过,观众可以全方位观赏太和殿,这种传播方式为想要了解紫禁城的受众节省了文化体验的成本其次可以增强文化传播的交互性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較为单一枯燥,属于灌输式、单向性传播。
受众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较少而传统文化“可视化”的传播观念,则利用数字技术等,充分发挥受众的意识能动性,调动受众的思维能力再次还有利于民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可视化的传播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受众在全面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促使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以下实现途径通过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文物可视化,将文物通过三维建模手段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存文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名胜古迹可视化,中国名胜古迹众多,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的文化旅游馆,通过超现或模拟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丽风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的可视化,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虛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可以使受众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通过AR技术,可以使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得以再现摘编自刘麟霄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