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T生根粉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docx
5页ABT 生根粉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一,前言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林研究所与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光谱、高效复合型植物生根 促进剂,经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推广和应用,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 效益它不用于育林业,而且在农作物、蔬菜等方面均有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马铃薯生 产中的应用,不仅增产幅度大,而且使用面积迅速扩大马铃薯根系较发达,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30cm左右,一般不超过70cm,个别可达1.2m以下, 分布幅度均在30〜60cm根系的数量,入土深度和分布幅度因品种而异,并且直接受栽培条 件影响,税费条件适宜根系发达,否则,不仅根系发育不良,还直接影像到地上部茎叶生长, 而且也影响底下部块茎的形成,继而直接影响产量因此,给马铃薯以适当的生长发育条件, 有利于ABY生根粉促使根系的正常发育,对提高产量是非常必要的二、试验方法(一)实验设计方法1•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法 对不同浓度和不同浸种时间,以及不同浓度的不同喷药时间等 因素进行控制实验确定上下限、计算水平和间距,并对因素进行水平编码,严格控制实验精 度2. 对比设计法 每一处理均设对照,不仅对ABT的使用型号作对比,同时对使用度和浸种 时间作对比。
3. 拉丁方设计 减少实验出炉,控制实验精度二) 实验处理方法1. 浸种 采用不同的浸种浓度和不同的浸种时间,用清水做处理对照2. 叶面喷雾 采用不同喷雾时间和不同浓度,在现蕾一开花期进行喷雾3. 拌种 将切好的薯块晾1〜2天后,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均匀喷雾,肠粉喷湿后用麻袋覆盖24 小时即可播种三) 使用深度的配比方法1. 浓度为1000ppm原液的配制 将1g生根粉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然后加500ml蒸馏水 或冷开水,所得是溶液浓度为1000ppm,备用2. 使用浓度的换算 要把配好的原液稀释到所需的使用浓度,可按下列分式进行计算:设 A=原液浓度,8=所需溶液浓度,B=^F成所需溶液浓度需按原液的体积,b=所需溶液的浓度 比例关系为 B=a*b/A四) 田间实验调查方法1. 种植密度的调查 准确测量株、行距,在进行换算,亩株数=666.7/株距*行距2. 对株高、茎粗、主茎数,分支数、薯块数、商品薯率、叶面积及叶面系数、抗病性、食味 淀粉含量、生育期、产量等诸性状进行详细的观察、记载与调查A、 商品薯率(%)指50g以上的大中薯块占总中的比率,按百分数计算(小薯指50g以下)。
B、 叶面积及叶面积系数调查对不能随便挖去的试验田,可直接测量子叶的长、宽、进行积加运算 对能挖去的地块,可取样按称重法进行叶面积及叶面积系数换算,首先求小样面积,按一定 比例取上、中、下各部位叶片100g,用已知面积的打孔器将100片叶子打孔,所得一定面 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在潮湿、适度不高的情况下,也可用鲜重)然后求取样株叶面积,把 所取样株叶片取下(不包括叶柄)烘干沉重(或鲜重)C, 抗病性调查只要调查花叶、卷叶 、晚疫病、早疫病、环腐 病等病害,按病 情指数病 情指数%=(级别数X本级株数)的总和 __ X 100 %调查株数 X 4一般情况分 0~4 五个级别0 级;植株大小、性状及叶片颜色均正常,无人后病症1 级;植株大小正常,叶片上有轻微病症2 级;植株略矮小,有 2/3 的叶片发病3 级;植株矮小,全株发病4 级;植株矮小,全株叶片严重发病D, 淀粉含量测定根据块茎重量与相等与块茎体积的水重的比例来测定块茎的比重C,其公式为C=A/A-B 式中的A为空气中块茎的重量;A-B为块茎体积所排挤出水的重量一般用5kg马铃薯块 茎在水中称重后,即可查表得出淀粉含量E, 产量结果调查a. 取一定数量的单株测产,求出平均单株产量,乘以苗株数,即为亩产量。
b. 对正规的小区实验,可取整区进行测产(实达验收)c. 对非正式实验,一般要求取一行4 m以上,量好行距,计算取样面积,并数珠称产三 结果与分析(一)不同型号ABT生根粉的使用效果目前生产的生根粉有多种,不同型号的ABT生根粉适应的作用有所不同,见表1.ABT型号四川 吉林延边 青海西宁 青海农科院 青海(海北州) 山西 甘肃武威 广西 黑龙江绥化 青海农科院 合计(平均)21.625.3321.1711.7923.4716.4842.336.1231.4216.2019.2725.0033.9013.1239.1524.2325.44从实验结果看,在马铃薯作物主要用1号、2号、4号、5号ABT生根粉进行试验这些型号的ABT生根粉用于浸种、拌种、喷雾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增产作用,但型号 之间的增产作用有着一定的差异,以ABT5号增产效果为佳,其次是4号、1号、2号,他 们的增产幅度依次为 25.44%、 24.23%、 23.47%、 16.48%二)不同浓度和浸种时间对产量等实验结果的影响1.饱和D-最优设计实验该实验结果是青海省农科院1990年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不同浓度和不同浸 种时间进行试验,实验材料为青薯168马铃薯型品种,于4月20日播种,亩施有机肥4方, 尿素10kg,三料磷肥20kg,6月20日盛花期进行浇水,亩施尿素6kg,6月20日进行了培土, 于8月26日提前进行测产,对每小区挖20株进行考种,对产量,茎叶鲜重,根系干重等进 行了调查,其结果见表 2.表 2 不同浓度和浸种时间对产量等形状的影响区 号浓度ppm浸种时 间(小时)产量茎叶鲜重根系干重YAY增减%YAY增减%YAY增减%1-1(1)-1(0.5)2467.52561.90-10.1130753825.12-13.792424.52-25.0021(1)-1(0.5)2775.02811.88-1.0941254181.45-5.172727.39-15.6331(1)1(2)2962.52898.387.2943504406.3103232.3904入入(1)3067.52976.4711.754537.54451.344.313534.949.375(5.3425M (1.5)4880.02863.004.9243504324.0204241.8331.256)1(2)2880.02902.194.9246504683.226.903636.2812.5071(11)02475435032(7.973)0注;浓度和浸种时间栏的小括号外为编码号值,括号内为实用值;Y为实际值,Y 为理论值。
从表2中可以看出, 6个方案的实施,其结果各不相同,但有一定的增产趋势,产量平均 增长 3.42%,最高可增长11.75%;茎叶鲜重最多增长 6.9%,根系干重最高增长 31.25%,所 以说,生根粉的应用,对马铃薯增产有着一定的影响根据各测定的结果,可建立一下模型;产量模型;Y=3095.26-10.95 X +83.16X -163.33x2 -184.27 X 2-158.08 X X1 2 1 2 2 1茎叶鲜重模型; Y=4595.65+75.07 X +187.65X -374.54x2 -29.32X 2-102.95 X X1 2 1 2 2 1根系干重模型; Y=36.02+2.61 X +5.11 X +1.74x2 -6.65X 2+1.22 X X1 2 1 2 2 1 对个模型进行检验,由于饱和 D 设计的总自由度和回归自由度相等,没有剩余自由度,故 不能估算误差和方差分析及F检验,对实验结果的精度,只能用测定值(Y)和估算值(Y) 之间的相关系数来验证,产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0.994723探※,茎叶鲜重模型的相关系数 R=0.995011※※:根系干重模型为R=0.999787探※。
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准,说明Y与Y非 常吻合,方程效果好,具有实用价值通过对模型进行模拟优选,用四个编码值没两两组合,共组成42=16 个全因子实验,可 得出16 个实验结果,其中包括实施过的 6 个实验在内,根据生产实践定出优选指标,从而 得出的结论是;使用ABT生根粉时,用药量的浓度在5~8ppm范围内,浸种时间应放在1~1.5 小时为宜,同时应遵循低浓度浸种时间长,高浓度浸种时间短的原则2、对比试验该实验是湖州市农科所用 ABT5 号生根粉三种浓度二种浸种时间,以清水浸种为对照进 行的对比试验其结果见表 3表3 ABT生根粉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浸种浓度与时间 项目株高(cm)分枝数(个)亩产量(kg)增减产(%)5ppm 0.5 小时39.030.71737.5-2.215ppm 2小时33.610.65787.54.4210ppm 0.5 小时34.230.73800.06.0810ppm 2小时33.7433.790.810.65797.9762.55.531.1120ppm 0.5 小时33.290.61825.09.3920ppm 2小时清水浸种0.5小时29.490.65754.2从表 3 中可知,浸种浓度与浸种时间对株高、产量等性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植株高 度在浸种浓度为5ppm、浸种时间为0.5小时效果最好,分枝数以10ppm,浸种2小时效果 好,产量结果是20ppm、浸种2小时为好,增产幅度是9.39%,其次是10ppm、浸种5小时, 增产 6.08%。
另外,甘肃省武威地区农科所利用5号生根粉,采用10ppm和30ppm浸种1小时,设清 水对照进行对比试验,其结果是在同一浸种时间内,浓度为10ppm比对照增产29%,浓度 为30ppm比对照增产13%,所以说10ppm的使用浓度优于30ppn.(三)不同使用浓度和不同喷药时期对产量等性状的影响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92年采用饱和D-最优组合设计,对ABT5号生根粉进行了不同 使用浓度和不同喷雾时期的实验,期试验结果见表 4 表4不同浓度和不同喷药时期对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编 号浓度ppm喷药时期 日1月株高(cm)主茎数分枝数(个)薯块数 (个)商品薯 率(%)亩产量(kg)增产 增减(%)()个1-1(1)-1(1)18/686.51.95.69.494.91357055.6621(11)-1(1)18/690.42.04.79.197.41397068.6531(29)15/782.92.14.68.497.65315634.074567-1 (1)入 5.34251 (11)p (7.792入(13)30/6p (20)6/71(29)15/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