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谈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32948348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8.9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谈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于志摘要:对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在规则习惯的培养方式上,应注重抓关键期进行有序培养,设计主题德育课程内容,在习惯养成的不同阶段推进实施:分析关键期,确定规则习惯培养的序列要求,在此基础上,依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分阶段培养;习惯养成强化期,注重建立规则认知,加强行为训练,激发养成情感;波动期,加强规则践行,促进感悟内化;稳定期,进一步拓展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关键词:习惯养成;关键期;规则习惯规则意识是公民的必备素质,也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对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的始终结合我校迁入新校舍不久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珍惜和爱护新环境,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在规则习惯的培养方式上,我校注重有序培养,设计了“让我们遵守规则”的主题德育课程内容,在习惯养成的不同阶段推进实施一、规则习惯培养的序列要求在重点研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的基础上,学校依据学生阶段特点确定了规则习惯培养的序列要求(见表1、表2)低年级重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重点关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坐立行”个人规范,课堂用口表达、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等多感官参与的行为规范。

      中年级在巩固学生个人习惯的基础上,侧重培养班级规范和校园规范,指导重点是理解规则、认同规则,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践行规则高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引导他们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辨别是非,学会价值判断和自觉选择在此基础上,明确具体要求通过进行课堂观察、行为记录、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规则习惯养成的现状水平二、规则习惯培养的实施方法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让习惯趋于稳定习惯的形成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强化期(1~2周)、波动期(3~5周)、稳定期(6~13周)对学生规则习惯的培养上,我们依据习惯养成的规律来分阶段培养一)强化期:建立规则认知,关注行为训练强化阶段主要是明确标准,严格要求,让学生建立规则认知学校借助“开学第一课”系列内容,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目标要求同时,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规则意识培养的教育因素各学科教学同样上好“开学第一课”,明确学科规范要求如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建立对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各种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家庭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品德与社会课,将学生的生活空间延展到社区、其他公共场所,将学生的视野从家乡扩展到祖国和世界,从而加强学生对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认知和认同;语言类学科(语文、英语),侧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规范的训练和指导;实践操作类学科,侧重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规则习惯的养成和训练;艺体类学科,侧重对活动的准备、练习、合作、评价、赏析等规则习惯的养成和训练。

      在这一阶段,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校开发了注重行为训练和指导的校本课程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展如注重一日常规行为的训练指导课,为增加其趣味性,以编儿歌、讲故事、演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同时,与传统文化课程相结合,低年级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的《弟子规》课程,中高年级开展包括基本谈吐、举止和服饰礼仪规则的国学礼仪课程等让学生通过课程进一步明确规则要求,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增强对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感知,激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的内在驱动力在强化期,学校开设品行日省课,结合规则习惯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二)波动期:加强规则践行,促进感悟内化在波动期,学生的行为容易发生反复,为此我校通过创设情境和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践行规则的过程中感悟内化,促进行为习惯养成学校将每个学年的9月份作为“让我们遵守规则”的主题月搬入新校舍后,开展了“我爱新校园、我爱我新家”的“金点子”征集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校园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同时,开展“遵守规则,我为新家添光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分类投放垃圾、爱护校园花草、规范做好两操等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化规则认同,自觉遵守规则。

      在此基础上,分年段设计了具有年段特点的体验式活动在低年级开展了“守规则,好习惯”绘本阅读活动和“争做最美小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故事中汲取榜样的力量,同时践行“坐立行”个人规范和课堂学习规范;中年级开展“承担班级小岗位”活动,让学生践行不同小岗位的行为规则;高年级开展“道德两难”辩论会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提高思辨能力和法治意识在波动期学校更加关注存在不良行为的个别学生借助行为表现记录单来跟踪记录学生的表现,尝试通过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回路,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读懂学生,从破解学生的问题行为开始,对症指导如我校一名班主任对两名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在分析行为习惯回路的基础上找到原因他们中一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一个是因为不会控制和管理情绪,欠缺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引导第一名学生认识到探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要在爱护资源、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寻找最优化的探究策略;针对第二名学生采用心理疏导,教会他深呼吸、肌肉放松、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等管理情绪的方法,为其制造与人合作交往的机会,在学生出现积极的行为表现时,予以肯定三)稳定期:拓展活动体验,引导自我教育在校内指导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的规则习惯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学校还将实践体验活动从学校延展到家庭和社会。

      如结合传统节日,让学生在家庭实践活动中践行家庭规则;结合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制定不同公共场合的规则;结合文明城创建,在十一小长假期间开展“文明伴我行”系列活动;开展家规家训征集活动、设计“亲子文明出行”“做一个文明小公民”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践行规则学校注重树立典型榜樣,评选“遵规守纪星级少年”,设立文明礼仪示范岗,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养成遵守规则习惯除了在校园展板和班级展板进行“星级少年”展示以外,对表彰奖励办法也进行了创新如用餐礼仪之星可以获得一次和校长共进午餐的机会,自我管理之星可以获得当一天小老师的机会等多元立体的评价展示课程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到评价的真实、有效,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展示所长,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形成持续自主发展的动力总之,在规则习惯的培养上,学校力求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习惯养成规律,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同、实践各种规则的过程中,感悟到规则不是枷锁,而是生活和成长的保障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成长变化,将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继续开展研究,努力为学生打下人生底色,使每个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参考文献:[1]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S].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查尔斯·都希格.习惯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责任编辑:赵春艳)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