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千****8
  • 文档编号:211599558
  • 上传时间:2021-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作者:———————————————————————————————— 日期: 次前言 Ⅱ 1 范围 1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1 3 总那么 1 4 术语和定义 1 5 路径 3 6 气象条件 3 7 导线和地线 4 8 绝缘子和金具 6 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7 10 导线布置 9 11 杆塔型式 9 12 杆塔荷载 9 13 对地距离及穿插跨越 12 14 环境保护 14 附录A〔标准性附录〕 本规定用词说明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水平极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 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按人工污秽闪络特性选择绝缘子片数步骤 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外绝缘放电电压的气象条件校正 18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地面合成场强计算简化理论法 19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公路等级 20 条文说明 前 言?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了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设计技术原那么随着电网建立的开展,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建立越来越多继第一条500kV直流工程—葛上直流输电线路1989年竣工投产之后,我国又相继建成了天广、龙政、三广、贵广等长距离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历,为编制本规定奠定了根底。

      本规定编制规那么以DL/T 8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那么?为根底为了突出直流输电技术特点,现行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与线路性质、电压等级根本无关的条文,如杆塔材料、杆塔构造设计根本规定、杆塔构造、根底等内容不再列入本规定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规定主要编制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参谋集团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本规定参加编制单位:华东电力设计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舒印彪、于刚、刘开俊、梁政平、葛旭波、文卫兵、江卫华、曾连生、薛春林、段松涛、熊万洲、徐晓东、王钢、李勇伟、李喜来、张卫东、赵全江、汪雄、李三、苗桂良 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1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主要技术原那么,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适用于新建或改建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直流线路〕,其他电压等级的直流线路可参照使用 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 15707—1995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 GB 50009—2001 建筑构造荷载标准 GB/T 19443—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用绝缘子——直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承受准那么 DL 436—2005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那么 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91—1999 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 DL/T 810—2002 500kV直流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技术条件 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构造设计技术规定 3 总那么 3.1 直流线路的设计必须贯彻国家的根本建立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平安可靠、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合理、符合国情 3.2 直流线路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慎重地推广采用成熟的新材料、新构造、新工艺等先进技术,应遵循国家颁发的节能标准及节能标准,推广采用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依靠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到达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3 杆塔材料、杆塔构造设计根本规定、杆塔构造、根底等设计遵照执行DL/T 5092 3.4 直流线路设计,除可按本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有关规定的要求当本规定与现行标准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3.5 按照?建筑构造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规定,对重要的送电线路提高一个平安等级,对500kV直流线路采用一级,杆塔构造重要性系数取1.1~1.2 3.6 编写本规定条款时所使用的助动词见附录A 4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4.1 术语 4.1.1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DC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以直流方式输电,用绝缘子和杆塔将两极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4.1.2 电场效应 electric field effect 直流线路下的电场对人体的作用和感受、脉冲电击以及其他电场或离子流引起的效应表征这些效应的参数有地面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空间电荷密度等 4.1.3 标称场强 nomina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直流线路导线上电荷形成的电场强度〔不包括空间电荷形成的电场〕,kV/m。

      4.1.4 合成场强 tota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直流线路导线电晕产生的空间电荷形成的场强和标称场强合成后的电场强度,kV/m 4.1.5 离子流密度 ion current density 地面单位面积截获的离子电流,nA / m24.1.6 等值盐密 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 溶解于定量去离子水溶液中的自然污秽物,当其电导率等值于一样氯化钠电导率时的单位面积氯化钠重量,mg/cm2 4.1.7 不溶物附着密度〔简称等值灰密〕 non soluble deposit density〔NSDD〕从绝缘子外表获得的非水溶性残留物的单位面积重量,mg/cm2 4.1.8 绝缘子上下外表积污比 contamination uniformity ratio〔CUR〕绝缘子上外表积污量和下外表积污量之比值 4.2 定义 AI ——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 As ——构件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 D ——导线水平极间距离,m; d ——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m; f ——导线最大弧垂,m; H ——海拔高度,m; K ——直流线路操作过电压倍数; K0 ——直流线路绝缘子串操作过电压配合系数; K1 ——直流电压下间隙放电电压的空气密度校正系数; K2 ——直流电压下间隙放电电压的湿度校正系数; K1′ ——操作冲击电压下间隙放电电压的空气密度校正系数; K2′ ——操作冲击电压下间隙放电电压的湿度校正系数; KJ ——绝缘子机械强度平安系数; Kc ——导、地线的设计平安系数; L ——档距,m; Lk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Lp ——杆塔的水平档距,m; n ——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nh ——高海拔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s ——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 Tmax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 Tp ——导、地线的拉断力,N; TR ——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 T ——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荷载、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 U50% ——绝缘子串的正极性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kV; Um ——直流线路最高运行电压,kV; Ue ——直流线路额定工作电压,kV; U50%N ——导线对杆塔空气间隙的直流50%放电电压,kV; U50%S ——导线对杆塔空气间隙的正极性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kV; W0 ——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 WI ——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kN; Ws ——杆塔风荷载标准值,kN; Wx ——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N; ——风压不均匀系数; ——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 ——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构件的体型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

      5 路径 5.1 路径选择宜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地质遥感等新技术,综合考虑线路长度、交通、地质、水文气象、林木、矿产、障碍设施、施工及运行等因素,进展多方案技术经济比拟,做到平安可靠、经济合理 5.2 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符合城镇规划,并尽量减少对地方经济开展的影响 5.3 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原始森林区、自然保护区、重冰区、不良地质区、导线易舞动区以及影响平安运行的其他地区,并应考虑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  耐张段长度一般不大于20km,如施工、运行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加长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小 5.5 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防止出现杆塔二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防止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平安度 6 气象条件 6.1 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并参考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历,根本风速、根本冰厚按50年重现期确定如沿线的气象与DL/T 5092附录A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6.2 直流线路的根本风速,应按最大风速统计值选取。

      确定根本风速时,应以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作样本,并宜采用极值I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风速的高度如下一般线路:距地面10m;大跨越:距历年大风季节年均最低水位10m 6.3 直流线路根本风速不宜低于27m/s对山区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比照观测等方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最大根本风速,并结合实际运行经历确定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10%选用 6.4 确定大跨越根本风速,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地线路的风速统计值换算到跨越处历年大风季节年均最低水位以上10m高处,并增加10%考虑水面影响,设计风速还应增加10%大跨越根本风速不应低于相连的陆上线路的根本风速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展验算 6.5 设计根本冰厚一般划分成以下三种轻冰区:10mm及以下;中冰区:10mm~20mm〔不含10mm〕;重冰区:20mm及以上 6.6 确定设计根本冰厚时,应根据线路的重要性适当提高线路的荷载水平,对重要线路宜提高一个冰厚等级,一般增加5mm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展验算 6.7 大跨越根本冰厚,除无冰区外,宜较附近输电线路最大设计覆冰增加5mm。

      必要时对大跨越和重冰区输电线路,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展验算 6.8 线路位于河岸、湖岸、顶峰以及山谷等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时,最大根本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对易复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张段长度,杆塔使用条件应适当留有裕度对于相对高耸、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较易覆冰等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的线路应加强抗冰灾害能力 6.9 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计算气温,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之内,取与年平均气温值邻近的5的倍数值;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和大于17℃时,分别按年平均气温减少3℃和5℃后,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