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中科院普通地质学历年真题答案.doc
20页有志者事竟成 李军目 录普通地质学 4一.名词解释 4二.简述题 61.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62.火山的喷发方式及其产物是什么 63.河流冲积物的特征 64.简述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75.冰蚀地貌 76.湖泊的成因类型 77.化学风化作用及其主要方式 78.简述河流沉积作用发生的原因 79.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810.什么是地球内热?其来源是什么 811.什么是大气圈?研究大气圈有什么地质意义 812.简述地质学思维的方法论 813.岩浆喷出过程会产生哪些气体产物 814.什么是稳定同位素?哪些属于稳定同位素 815.简述风蚀地貌 816.褶曲的野外识别方法 917.地下水有哪些主要类型 918.地壳中常见的七种造岩矿物 919.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关系 920.海地扩张有哪些证据 921.河流阶地的成因分类 1022.显生宙时期生物进化的主要阶段 1023.世界火山的分布 1024.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 1025.火成岩的构造 1126.冰川的类型 1127.冰碛物的特征 11三.问答题 111.如何判识断层的存在及其形成时代 112.板块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23.什么是喀斯特?试述喀斯特发育因素 124.深海沉积物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25.浅海沉积物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36.滨海沉积物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37.半深海沉积物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48.海洋沉积物的来源 149.显生宙以来发生的生物大灭绝 1410.概述威尔逊旋回 1511.概述相对地层(质)年代确定的方法 1512.概述地层(或岩石)的接触关系 1613.概述鲍温结晶分异过程 1614.野外如何识别火成岩 1615.论述沉积岩形成的主要阶段 1716.论述黄土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1717.沉积构造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1718.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及其旋回性 1819.试回答构造地震及其成因?全球地震是如何分布的 1820.引起地下水化学沉积的主要原因及地下水化学沉积类型 1821.区域变质作用有何特征?其形成环境是什么?由哪些因素引起 1922.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1923.控制岩石风化特征与风化速度的因素 1924.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2025.河流沉积的主要类型 20前言:本资料为本人根据07年至13年中科院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与矿床学的历年试题编纂而成,本资料中也有部分题目比较重要但尚未考到同样须重视,因时间比较紧,编纂时比较仓促,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故错误在所难免,请考生在复习时仔细加以鉴别、比较并进一步完善,另中科院出题比较灵活,填空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课外知识,考生们一定要注意多收集资料、博览群书,才能尽量拿到高分,本资料仅作为参考之一,考生们仍需以教材为依据,多看、全面看、一字不漏的反复看,再结合本资料,应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层理:岩石沿垂直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层状结构2.岩浆作用: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3.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产状近于水平重叠,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岩层为倒转层序的褶曲4.威尔逊旋回:威尔逊在研究了大陆裂解到大洋开闭的过程后,将大洋盆地的的形成及构造演化归纳为六个阶段,人们称之为威尔逊旋回5.砂岩:一种已固结的中粒碎屑沉积岩,其中粒径0.625~2毫米的砂粒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基质或胶结物,砂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云母、岩屑等,胶结物的成分有硅质、铁质、钙质6.基性岩浆:又称玄武岩浆,其SiO2含量为45%-52%,铁、镁氧化物的含量低于超基性岩浆岩浆的温度为1000-1200℃,粘性一般较小7.标准化石: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8.软流圈与岩石圈:地下从平均为70km深处开始到大约220km深的地带,物质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由于混有液态物质,所以这一地带的物质比较“软”,易于发生塑性流动,故称之为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物质均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
它包括整个地壳及地幔最顶部9.球状风化:几组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分割成多面体的小块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叫球状风化它是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但以化学风化起主要作用11.撞击作用:撞击作用是指陨星坠落对行星的冲击并使其表面发生变形甚至变质的作用,变形的典型产物是圆形的陨石坑12.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断层两侧的岩石在断裂时被破碎,碎块经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前者碎块为棱角状,其大小参差常见于正断层,后者碎块圆滑,常见于逆断层或平移断层13.地震预报三要素:何时、何地、发生何种震级的地震14.转换断层:一种横切大洋中脊的剪切断层它不同于常见的平移断层,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端发生了转换,由平错变化为拉开,表现为以脊轴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地作同步的分离运动15.等深流沉积:等深流沉积是细砂、粉砂与泥质物的互层,砂质物分选良好,普遍为水平层理,有时也有递变层理和内部侵蚀的痕迹16.滑坡:块体在重力、水压力、地震震动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滑移的现象。
17.非晶质矿物:内部的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物质18.碱性长石:钾长石与钠长石因其中含有碱质元素Na与K,故常称碱性长石19.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结晶分异作用20.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21.动力变质作用: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在强烈定向压力下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在断裂构造产生的强应力的影响下,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它使原来的岩石及其组成矿物发生变形、破碎等机械作用,也常有一定程度的重结晶作用22.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23.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24.硅酸盐矿物:为金属阳离子与各种硅酸根相化合而成的含氧盐矿物25.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26.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洋底的过渡地带,大陆边缘有两类,一类为稳定大陆边缘;另一类为活动大陆边缘。
27.颜色与条痕:颜色是矿物吸收了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表现出来的互补色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28.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2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30.地质学思维方法论: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活动论31.风化壳:由风化作用形成分布于大陆表面的风化产物所组成的不连续薄壳32.浊积岩:浊流沉积是由砾、砂、粉砂等细碎屑物与泥质物组成韵律交互层,具有清楚的递变层理及印模等构造,由它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浊积岩33.喀斯特:将以主要为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称为喀斯特34. 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主要是侵入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35.混合岩化作用: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体,同时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出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和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
这种作用即为混合岩化作用36.片麻岩 具有片麻状构造,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并含长石较多之岩石37.板岩 具有板状构造原岩主要是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和中酸性凝灰岩38. 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地层分层,建立起地层系统和层序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39.地震:是指地壳某个部位的岩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40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41.倾伏褶曲 褶曲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42.复背斜与复向斜 大规模的背斜两翼被次一级的(或较小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背斜;大规模的向斜两翼被次一级的(或较小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向斜43.隔档式褶皱与隔槽式褶皱 由一系列紧闭尖棱背斜和开阔平缓向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紧闭的向斜和开阔平缓背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槽式褶皱44.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此破裂称为节理45.侵蚀基准面与局部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
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45.河流侵蚀方式、方向:方式有溶蚀作用、水利作用、磨蚀作用方向有下蚀、旁蚀、溯源侵蚀46.流水搬运物质的形式:底运、悬运、溶运47.准平原:削高填低作用使广大地区形成零星分布、高度不大的剥蚀残丘,整个地区变平坦,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即为准平原48.夷平面:地表演变到准平原阶段后,若地壳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成为山地,此时山地顶部则残留原有准平原遗迹,它们代表了已被破坏的原来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49.冰川作用、冰期和间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发生,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发生的时期,称为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消融,冰川面积大大缩小,称为间冰期50.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的岩石其空隙被气体充滞,液态水不饱和,称为包气带51.海进与海退:海平面上升,海水向大陆漫进,海岸线向陆地迁移,称为海进海平面下降,海水后撤,海岸线向外海迁移,称为海退52.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的现象。
53.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这种作用即为科里奥利效应54:贝尼奥夫带或毕鸟夫带:在沟弧系中,地震都位于海沟靠大陆一侧,其震源深度的变化规律相当明显,在近海沟处均为浅源地震,远海沟处出现中源地震,到大陆内部出现深源地震,其震源排列呈一个由海沟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面,这个面即为毕鸟夫带二.简述题1.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