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分享.pdf
7页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是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的学科, 在讲授过程中要讲究语言、情境、策略的 三步走,那么经典的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你们还记得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1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 通“ 煣” ,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 通“ 至” ,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 真” 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 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 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 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 无以……”意为“ 没有用来…… 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2 《师说》原文: 作者: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 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断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他们难道不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人同行, 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如此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当时的不良习俗所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3 一词多义 1.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 是”“就是”)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 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