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尾矿设施施工与验收规程完整.doc
22页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关于发布《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的通知中色投字[1995]0641号由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的《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已通过审查现批准《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YS5418-95为强制性行业标准,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5年11月2日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 1 总 则1.0.1为统一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技术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并为尾矿设施的顺利投产和长期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选矿厂规模300t/d及以上,或尾矿库等别为四等及以上的尾矿设施的施工及验收其他的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可参照执行1.0.3承担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和营业许可证1.0.4 尾矿设施施工应按照施工图和本规程进行当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需修改设计时,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1.0.5 尾矿设施施工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做好环保、防火、防水、防尘和劳保安全工作1.0.6 尾矿设施施工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1.0.7 尾矿设施施工应对工地原有控制点进行复查和校核,补充不足部分,建立地面测量控制网。
1.0.8 尾矿设施施工中采用的材料、设备和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1.0.9 施工新技术的采用应经过试验和鉴定对于重大施工新技术,应经审批方可实施1.0.10 尾矿设施施工中应建立技术档案工程验收时,应具备施工原始记录、各种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等资料1.0.11 竣工工程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即可移交建设单位;验收前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1.0.12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2 初 期坝2.1 一般规定2.1.1本章规定适用于尾矿库的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及验收2.1.2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对施工导流进行规划,并考虑非常情况下的临时处理措施,确保工程及下游地区渡汛安全施工期间,必须保证导流和泄水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行2.1.3 施工导流宜利用永久性排水设施当采用共他临时导流设施时,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在工程竣工前拆除或封堵,不得影响永久工程的质量与运行2.1.4 施工渡汛应根据尾矿库等别的施工阶段分别采用下列洪水标准:a>从开工到临时导流设施封堵前的施工第一阶段,渡汛洪水标准按表2.1.4-1确定; 施工第一阶段洪水标准表 表2.1.4-1尾矿库等别ⅡⅢⅣⅤ洪水重现期>5030~5020~3010~20 b>从临时导流设施封堵后到工程竣工的施工第二阶段,渡汛洪水标准按表2.1.4-2确定。
对岩基也可喷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保护2.2.6 对于粘性土坝基,应在冻结前处理完毕,并预选填筑1~2m厚的坝体或采取其他防冻措施2.2.7 对于软粘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粉细砂中岩溶等特殊岩土的坝基,均应按设计要求认真处理,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的规定2.3 筑坝材料控制2.3.1对各料场勘察报告和试验资料应进行认真核查当发现与实际不符时,应及时提出,并与勘察、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当需改变筑坝材料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2.3.2 对于已确定使用的料场,应设置若干固定基桩,并在地形图上标明位置2.3.3规划料场的实际可开采总量时,应考虑料场的勘察精度、土料天然重度与坝体压实重度的差值以及开挖、运输、雨后坝面清理、坝面返工、削坡等损失可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宜为:土料1.5~2;砂砾料1.2~1.5;石料1.3~1.5;砂、砾反滤料根据筛选有效方量确定,但不宜小于22.3.4 砂、砾反滤料宜在天然料场选用当难以找到合适的天然料场时,可考虑采用人工砂,但其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应进行筛选配制2.3.5 当粘性土料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施工含水量的上限值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含水量;小于施工含水量的下限值时,则应进行加水处理。
2.4 坝体填筑2.4.1 坝体填筑应在坝基处理及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2.4.2 坝体填筑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干重度和施工采用的压实机具进行碾压实验,确定施工最优含水量、最佳铺土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压实参数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压实参数,压实机具的类型、规格不得随意再改,铺土不得超厚2.4.3 坝体填筑不应在填筑断面之的岸坡上卸料特殊情况下必须从岸坡上卸料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岸坡和卸料场地的清理2.4.4坝体各部位的填筑应按设计断面进行上坝坝料种类、级配、含水量、超径颗粒、填筑部位以及相应的压实标准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合格的坝料严禁上坝2.4.5 坝体碾压应沿平行坝轴线方向进行,不得垂直坝轴线方向碾压分段碾压时,相邻两段交接带碾迹应彼此搭接,顺碾压方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3~0.5米;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宽度应为1~1.5分段填筑时,各段土层之间应设立标志,上下层分段位置应错开应防止漏压、欠压和过压压实合格后方可铺筑上层新料2.4.6 粘性土料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铺料与碾压应连续进行当气候干燥,土层表面水分蒸发较快或需短时间停工时,其表面风干土层及铺料应经常洒水湿润,使含水量保持在控制围以;当需长时间停工时,应铺设保护层,复工时应仔细清除,经检查合格后始准填土。
B>向接缝的结合坡度不应大于1:3,高差不宜大于10米除高压缩性地基上的土坝外,可设置纵向接缝,但宜采用不同高度的斜坡和平台相间形式,平台间高差不宜大于15米C>坝体接缝坡面的处理,应配合填筑上升,陆续削坡,直到合格层为止粘性土或砾质土的接合面削坡合格后,应边洒水,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并控制其含水横向接缝当陡于1:3时,在接合处应采取专门措施压实,压实宽度不应小于1~2米,且距接合面2米以不得用夯板夯实D>铺土时,上下游坝坡应留有削坡余量,并在铺筑护坡前按设计断面削坡E>雨季施工时,其填筑面可中凸起,向上、下游倾斜雨后填筑面应晾晒或清除,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复工应做好坝面保护,下雨及雨后不许践踏坝面,禁止车辆通行F>负温下施工时,应特别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铺土和碾压应采用快速作业,做好压实土层的防冻保温工作压实时土料温度应在-1℃以上当最低气温在-10℃以下,或0℃以下且速大于10米/秒时,应停止施工填土中不得夹有冰雪粘性土的含水量应略低于塑限;粒径小于5毫米的砂砾料,其含水量应小于4%严禁在接合面或接坡处有冻层、冰块存在2.4.7 堆石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堆石和砂砾料等粗粒岩土的卸料高度不宜大于2米。
当岩土颗粒产生离析时,应混合均匀B>堆石和砂砾料铺料后应充分加水在无试验资料情况下,砂砾料的加水量宜为基填筑方量的20%~40%中、细砂的加水量,应按其最优含水量控制堆石和砂砾料的加水,应在压实前进行一次,边均匀加水边碾压对于软弱石料,碾压后也应适当洒水,尽量冲走岩粉C>堆石及其他坝壳纵、横向接合部位,应优先选用台阶收坡法当无条件时,接缝的坡度不应大于其稳定坡度与岸坡接合时,物料不得离析、架空,并应对边角处加强压实D>碾压堆石坝上下游坝坡铺料时,可不留削坡余量,只按设计断面留出块石护坡的厚度,边填筑,边整坡2.4.9 坝体、防渗体与坝基、岸坡、坝下埋管、齿墙的结合部位,应按设计要求认真处理,保证结合质量2.4.10 填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证观测仪表埋设与计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证埋设仪表和测量标志的完好2.5 反滤层铺筑2.5.1 砂砾料反滤层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A>砂砾料的粒径、级配、不均匀系数、含泥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好的反滤料,应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B>运输过程中,砂砾料应处于湿润状态,并防止杂物或不同规格的物料混入C>铺料应自下向上进行,不得从坡顶向下倾倒D>铺筑时,砂砾料应适当加水,相邻层面应拍打平整。
铺料厚度应严格控制,当厚度较薄时,应采用人工铺筑,每10米宜设一个样板,并经常进行检查E>分段铺筑时,应做好接缝处各层之间的连接,使接缝层交清楚,不发生层间错位、折断、混杂平面或斜面接头,均应为阶梯状,上层应比下层缩进一定宽度在斜面上的横向接缝,尚应收成不小于1:2的斜皮F>不得在铺好的反滤层上自上向下滚石或其他物料,施工人员行走应铺跳板G>负温下施工时,砂砾料应呈松散状态,不应含有冻块,下雪天应停止铺筑,并妥善遮盖雪后复工时应仔细清除积雪2.5.2 土工布反滤层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A>土工布铺设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需改变铺设方向时,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B>土工布的幅间连接宜采用专用缝纫机和线进行当采用手工缝合时,针距不得大于20毫米,且应缝合两道幅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最小宽度C>土工布嵌入坝基和岸坡齿槽的结合部,应按设计要求认真做好,其回填土应用人工仔细夯实D>对已铺好的土工布应妥善加以保护,避免长时间曝晒,防止极细颗粒泥土堵塞孔隙E>按设计要求的颗粒级配及厚度做好上下部保护层保护层铺料应按第2.5.1条的要求进行2.6 护坡砌筑2.6.1 砌筑护坡前,坝坡应按设计断面进行削坡。
2.6.2 采用石料护坡时,石料的抗水性、抗冻性、抗压强度、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护坡块石时,应认真挂线,自下而上,错缝竖砌,紧靠密实,塞垫稳固,大块封边,表面平整,注意美观,并不得破坏保护层2.6.3采用草皮护坡时,应选用易生根、能蔓延、耐干旱的草类均匀铺植不得采用白毛根草作草皮护坡2.7 观测设备设置2.7.1 观测设备的设置应纳入施工计划,适时进行共类型、规格、数量和设置位置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采用的观测设备性能应可靠,并应事先仔细检查、校定、编号2.7.2 表面变形观测标点的埋设,应在坝体填筑至规定高程时及时进行观测用起测基点、工作基点应设在坝体轮廓之外,不碍施工,引测方便,易于保存,不受坝体沉降和其他影响,无岩溶及风化破碎的地带固定觇标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7.3 测压管的埋设,应按设计要求进行2.7.4 施工期间,对观测设备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严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