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养老金计算方法.doc
13页2011年东莞养老金计算方法2011年3月28日 东莞市职工养老保险之养老金计算方法 从2006年7月1日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方法为保证基本养老金新计发办法与原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设置5年过渡期(2006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过渡期内按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统一按2006年6月30日止的标准执行 一、基本养老金新计发办法 (一)1998年7月1日后参保,参保前没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2006年7月1日后办理退休手续的参半人,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案例: 张先生,1972年7月出生,2007年7月1日开始参保,连续25年均按广东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参保25年后,张先生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于2032年6月办理正常退休手续 2006年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182元,假设,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均按5%的幅度增长,那么2031年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7389元以为张先生连续25年均按广东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所以其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1.到2032年6月止张先生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99974.91元,地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2200元,张先生的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如下:2 / 14 基础养老金=(73891+7389)2251%=1847.25(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99974.91139=719.25(元)(未含利息) 则从2032年7月起,张先生每月可领取养老金2566.5元,并在首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同时一次性领取地方养老个人账户2200元(未含利息)。
职工基本养老金每年根据养老金调整的相关政策调整 1、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注:当本人平均缴费指数<0.6时,a=本人平均缴费指数+0.6 当本人平均缴费指数≧0.6时,a=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 视同缴费指数=1993年所有在地职工月平均工资1993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 实际月缴费指数=本人月缴费工资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93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19元 1993年至2009年各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见下表: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1993444/1994593/1995688/1996761/1997808/1998/8531999/9422000/11522001/13072002/14852003/16662004/18432005/19972006/21822007/24542008/27592009/3030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账户存储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退休年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计发月数45216581524621259145472086013948204611324919962125501956311751195641095218565101531806693541756784551706875561646965571587056 注:不满整周岁时,进一到整周岁计算 (二)具有视同缴费权益并建立视同缴费账户的参保人,其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视同缴费账户余额120(其中2006年7月1日后开始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的,除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案例: 刘先生1966年5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其参加钱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账户金额是48500.74元,六先生2010年2月退休,刘先生的过渡性养老金时48500.74120=404.17元 二、过渡期内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一)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其差额部分作为补差计发: 补差=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 应发基本养老金=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补差 案例: 张先生,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1100元,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1000元,那么补差为100元即张先生首次月领取养老金为1100元(新办法计算的1000元+补差100元=1100元) (二)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其差额部分按下列办法出来: 补差=(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M 应发基本养老金=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补差 M根据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间不同而取值不同,具体如下: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M=10%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M=30%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M=50%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M=70%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M=90%2011年7月1日以后申领基本养老金的,M=100% 案例: 李先生,2010年9月起领取养老金,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1100元,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1200元,那么补差为90元{(1200-1100)90%=90元}。
即李先生首次月领取养老金为1190元(原办法计算的1100元+补差90元=1190元) 附:基本养老金原计发办法 1、基础养老金=本市200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20%(离休干部、建国前参加革命老工人25%) 注:原按市属标准缴费的参保人采用2004年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2110元;原按镇属标准缴费的参保人采用2004年市职工月平均工资820元 2、过渡性养老金=原办法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8年6月30日前的缴费年限计发比例+1998年6月30日前的特殊工种年限0.2%-提前退休年限1%)(1+a01)(1+a02)...(1+a05)+调节金(1997年所在地职工月平均工资10%) 注:(1)原办法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本人1993年标准工资+国、省发补贴34.44元)(1993年社会平均标准工资100元+国、省发补贴34.44元)调整系数0.81994年6月底前缴费年限12+(1994年度月缴费工资1993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当年实际缴费月数+1995年度月缴费工资1994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当年实际缴费月数+......2000年度月缴费工资1999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当年缴费月数)}(1994年6月底前缴费年限12+1994年度至2000年度实际缴费月数)1999年职工月平均工资。
1993年至1999年各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见下表(单位:元/月) 注:以市属标准缴费的参保人职工月平均工资采用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以镇区标准缴费的参保人职工月平均工资采用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2)a01、a02、......a05为2001至2005社保年度退休人员过渡性养老金调整比例 (3)计发比例: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为1.2%;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为1%; (4)参保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原既有按市属标准缴费又按镇区标准缴费的,其基本养老金采取按比例分段计算 3、个人账户养老金=截止2006年6月30日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对累计缴费年限中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2010年1月前职保正常缴费年限)不足5年的,基本养老金不足300元/人月的予以补足;累计缴费年限中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2010年1月前职保正常缴费年限)满5年或以上的,基本养老金不足430元/人月的予以补足基本养老金以后按照国家和省调整政策进行调整从年初的佛山工人退保潮,到上海软性延迟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几乎从来没有面临过今天这样广泛的质疑一方面,人们对其保障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这种强制入保,账户由国家统筹管理的保障制度,其存在本身的合理性也争论不休。
偏向福利的人士认为,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国家财政有责任补贴和完善现有养老保险制度,让退休者尤其是其中的低收入人士安享晚年;而持古典自由主义经济观点的人士则认为,养老是个人和家庭的事,个人比国家更有动力和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养老金,让政府对养老负责,只会使他们有更多借口浪费纳税人的钱 我们暂且放下这种意识形态之争,先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投保人的收支进行一个粗略计算,因为,如果它让投保人不是受惠而是受损,那么它就不是保障而是掠夺,因此也就根本没有完善的必要,只有改革或者善后的必要 交社保划得来吗? 公民交纳的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由企业代缴公民收入的20%,公民直接交纳收入的 8%而退休以后领取的养老保险也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余额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以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1%,个人账户的余额发放男女不同,女性55岁退休计发170个月,男性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 说是170个月和139个月将你的个人账户上的钱全部发完,但这其实只是一种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养老保险只是按照1/170或者1/139每个月支付,而不管你的个人账户里的钱是否发完,其原因也非常简单:不能够使得退休人员在某一个时点以后的退休金有大幅度的下降而造成社会问题。
我们假设某人25岁开始工作,工作35年至60岁退休,其间按照标准缴纳养老保险金35 年,并于75岁死亡(中国目前平均年龄69.5岁,假定本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75岁),可领取养老金15年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先假设社会平均工资在未来的60年不增长,社会年平均工资永远为1那么该员工共缴纳养老金为0.2835=9.8,退休之后,他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1351%=0.35,个人账户养老金=(0.0835)12/170=0.197647(按170个月计算) 两者相加,该员工每年领取0.3+0.2329412=0.54764的养老金,生前领取养老金总计0.532941215(退休后的生存年数)=8.2147,该员工领取和缴纳养老金之比为0.83823领回的还没有交的多,显然划不来 另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是通货膨胀,任何社会长期来看都必然是一个通胀的过程,今天的人民币和美元英镑的购买力,都非三五十年前可比 假设我们的社保制度是从1980年开始实行的,当时刚参加工作的某甲和某乙工资都为60 元,某甲只按最低的标准交给养老保险四块八毛钱,而某乙为了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在以后的十年当中都坚持每月多给社保交20元。
30年过去了,某甲和某乙如今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某乙在上世纪80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工资较大幅度提高以前),生活品质都只有某甲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