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经理培训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docx
7页国学经典和教育读本(壹)目录《论语》选读《学记》选读《大学》选读韩愈作品选读《传习录》选读黄宗羲作品选读该读本凡有“X”号均为必读文段考试以必读选段为主第壹章《论语》 (壹、原文选读)※ 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 ? 为政》【注释】道:有俩种解释:壹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齐:整顿、约束免:避免、躲避耻:羞耻之心格:有俩种解释:壹为“来”引申为归服;二为“正”大意】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教化,用礼制来整顿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3.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论语 )? 阳货》【注释】性:指先天素质,即天赋人性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才拉远了差距※ 4.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论语 ? 阳货》 )【注释】女:通“汝”,你愚:受人愚弄荡: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绞:说话尖刻,刺痛人心【大意】孔子说:“仲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 “没有 ”孔子说: “坐下! 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受人愚弄; 爱玩弄小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而无基础; 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 为政》 )【注释】有:同“又”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壹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随;逾,越过;矩,规矩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能站得住脚;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大自然运行规律;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 不觉得不顺;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派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卫灵公》【注释】躬自厚:重责自己即严于律己大意】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样就能够避免怨恨了※ 1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 )【大意】孔子说:“执政者自身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仿效着去干;执政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的※ 14.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 ? 子路》 )【注释】何有:有什么(困难)呢,“何难之有”的省略大意】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连自身均不能端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述而》 )【大意】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能够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见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 18. 子曰:“若圣和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 ?述而》 )【注释】抑:只是云尔:如此大意】孔子说:“如果要说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但为此而不满足地追求,且不知疲倦地教诲他人,就能够说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无法学到的啊※ 19.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壹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述而》 )【注释】愤: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样子悱:口里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大意】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知道壹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X20.子曰:“中人之上,能够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够语上也 《论语 ?雍也》【大意】孔子说:“智力中等之上的人,能够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了※ 2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学而》 )【注释】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均是指孔子而言时: 于周秦时代, “时”字用作副词, 意为“于壹定的时候”或者“于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于 《论语集注》壹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有朋:壹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于壹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乐:和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于内心,乐则见于外愠: ( yun )恼怒,怨恨君子: 《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大意】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壹个君子吗?”X22.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论语?为政>〉【大意】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X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惑则:那么殆:危险大意】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X2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注释】以: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去”或“用以”大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哩第二章《学记》 (壹、原文选读)※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大意】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派2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大意】虽然有佳美的菜肴,不经过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经过学习不知道它的奥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困惑,然后才能加强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大意】因此君子对于学习,心怀学习之志,不断地进修学业,休息时,游观时(也不忘学习) ,能够这样,才能巩固学习而又亲爱教师,喜欢学友而笃信所学的道理,因此即使离开师友也不违反师道※ 5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大意】大学的教育方法:于学生不良行为尚未萌发就注意防禁叫做预防;于学生能够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越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互相观察学习而提高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使教育兴盛的方法。
※ 6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大意】坏事发生了然后加以禁止,就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上学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而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搞乱教学秩序而不可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偏狭浅薄而见识不广不尊敬朋友就违背师教闲逛不学好就荒废学业这六个方面,就是造成教育失败的原因※ 7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大意】君子既懂得教育兴盛的方法,又知道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能够做人的老师因此君子教育学生,加以诱导而不强牵着学生走,加以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加以开导而不把话说透诱导而强不牵着学生走,就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学生就就会感到容易接受,开导而不把话说透就能启发学生思索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易于接受而又勤于思索,能够称为善于教育了※ 8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大意】学生容易犯四种过失,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过狭,有的失于见异思迁,有的失于浅尝辄止犯这四种过失的学生,心理各不相同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挽救人的过失的※ 9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大意】善于教育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治学志向老师的语言简约而明达,含蓄而精妙,少用比喻而明白易晓可算是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了※ 10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注释】博喻:此处不是修辞上那个“博喻”,而是指广泛地因材施教大意】君子懂得了进入学问之途的深浅难易,而又了解学生天资的高低差异,然后能广泛地因材施教能广泛地因材施教然后能做老师※11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大意】善于提问的人,如同解劈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的部位开始,然后再解树节坚硬处,时间长了,各部分就相互脱离分解开了。
不善于提问的人正好和此相反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如同撞钟, 用小槌叩击就发出小的鸣声,用大槌叩击就发出大的鸣声,待钟声从容鸣响而散尽,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恰恰和此相反这些均是增进学识的道理※ 12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大意】预先记诵书本的内容(以备学生提问) ,这样的学问不足以做老师必须待学生提问而后加以解说,或者学生的才力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加以解说;解说了仍然不能理解,就暂时不讲解也是能够的第三章《大学》 (壹、原文选读)※1 .大学之道,于明明德,于亲(通“新”)民,于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意】多多学习的目的于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于于使人自新,于于使人达到最美善的道德境界知道应达到的道德境界而后有确定的志向, 志向确定而后能心静不躁,心静不躁而后能性情安和, 性情安和而后 能虑事周祥,虑事周祥而后能达到最美善的境界※2 .古之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