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制衡的利与弊.ppt
30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股权制衡的利与弊,0711010343马煜骎,0711010352邵亚栋,0711010353吴若侃,股权结构,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股权适度集中,股权制衡,指由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通过内部牵制,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企业的决策,达到互相监督、抑制内部人掠夺的股权安排模式,按照股权制衡的定义我们把股权制衡的程度用股权制衡度表示,将第二、三、四、五位股东股权之和(Z1)与首位大股东股权(Z2)比例,用符号Z表示,股权制衡度Z大于等于1(即第二、三、四、五位股东股权之和大于等于首位大股东股权比例)为制衡,股权制衡度小于1(即第二、三、四、五位股东股权之和小于首位大股东股权比例)为非制衡研究股权制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公司进行治理,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倾向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应该采用股权制衡机制,认为这样既可以监督经理人的经营效率,又可以防止大股东的隧道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权力分配和内部监督机制但是,我们认为,由于上市公司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股权制衡情况下的上市公司中,各个大股东往往会存在以较少的股权来动用较多的其他大股东的经济资源的可能性和趋向性。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董事会、经理层等权力机构往往会成为各大股东争夺的焦点所在,这种争夺不可避免的会给公司带来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内部监督机制的低效,接案例一:东北高速例子,西方经济及金融学学术界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恰恰认为股权结构分散是任何单一股东缺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驱动公司价值增长的激励导致公司治理系统的失效,产生管理层产生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形成公司管理层强,股东弱的格局案例二:国美的股权之争,背景,起因:在贝恩投资入股国美电器8个多月后,拥有32.47%股权的国美电器大股东在5月11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突然发难,向贝恩投资提出的三位非执行董事投出了反对票但董事会一致同意推翻股东大会结果,重新任命竺稼、雷彦(Ian Andrew Reynolds)、王励弘三人继续担任董事激化:,现任董事局主席陈晓8月4日晚间7时30分收到黄光裕代表公司的要求信函,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国美现任副总裁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至此,黄光裕与国美电器现任管理层的矛盾大白天下原因一:,大股东股权面临被摊薄,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将所持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权增至10%,稀释了国美创始人黄光裕所持的股权,黄光裕家族32.47%,贝恩9.98%,大摩6.31%,摩根大通6%,永乐高管5%,富达4.37%,陈晓1.47%,其他34.4%,根据我们之前提到的股权制衡度来算,Z1=9.98%+6.31%+6%+5%+4.37%+1.47%,=33.13%Z2(32.47%),并且国美有可能通过动用增发20%股份的权利来进一步稀释黄光裕手中的股权,原因二:,大股东黄光裕与时任总裁陈晓的经营理念不同,陈晓于2009年1月担任国美董事局主席之后,开始对国美的战略进行调整,将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为提高单店收益,并大幅关闭未盈利的门店,黄氏家族看来,是“不惜牺牲国美市场份额,以简单地、大量地关闭门店的方法来做业绩,粉饰国美的财务报表”。
这与黄氏家族仍倾向于保持领先的门店规模优势的经营理念相驳纵向比较,国美,2008,年上半年,2010,年上半年,经营利润率,5.11%,5.02%,净利润率,4.77%,3.87%,国美,2008,年上半年,2010,年上半年,货周转天数,43天,50天,存货管理水平下降,无效占用公司的流动资金,横向比较,企业,苏宁,国美,年份,2008年,2010年,2010年,销售收入占国美整体,70.09%,96.37%,100%,收入,净利润,增长速度,26.27亿元,31.9%,360.55亿,9.62亿元,21.6%,248.73亿元,国美净利润仅为苏宁的1/3,企业,苏宁,国美,门店数量,2008年,2010年,2008年,2010年,812,941,859,726,市值,200亿,1000亿,140亿,300亿,在正方看来,像国美这样较优的股权制衡模式,并没有给公司价值带来增长,反而引发了不少问题股东弱、经理层强、,“所有者被经营者架空”、,“内部人控制”、,“经营者道德风险”等等弊端,内部矛盾让国美“元气大伤”,最终得益的将是竞争对手,并且股权制衡中所提到的股权结构合理化说法非常含糊,实践中不存在最优或合理的股权比例结构。
而根据Shleifer&Vishny的的模型来看,一定的股权集中是有必要的,因为大股东具有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行为的经济激励及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监督经理层行为,有助于增强接管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减低经理层代理成本,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精髓就是一股独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德日最大的200家上市公司中,80的公司拥有一个股份超过25%的大股东为什么只有一股独大,方能保证股公司的长期发展?,正方认为,解决一股独大的关键在于通过股权制衡,从而起到限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关联交易来转移资产与利润的作用,而我们认为解决一股独大的办法是提高上市公司经营层绩效,扭转目前出现的股权制衡与经营业绩间的负向关系,根据深交所得研究报告表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向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业绩越好,并且我们从上交所的研究中也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即股权集中有利于业绩的增长,我们发现公司治理的关键不在于股权制衡与否,而在于如何解决好代理人成本,以及如何有效激励经营层以提高效率回顾本次内容,股权结构的三种类型,怎样的结构为股权制衡,弊端,公司治理的另一种模式,一股独大,代理人成本,有效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