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瓦尔登湖·孤寂》之美.docx
5页浅析《瓦尔登湖·孤寂》之美 Summary: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超验主义作家他的文章简洁而自然,思想深邃而有力,在美国文坛中独树一帜1845年,他独自重归自然写下了影响深远的《瓦尔登湖》,为思想荒芜的人们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生命共同体奠定基础他隐居中不断反思进行文学创作不断思索、打磨文字,使读者从各个角度感受到了瓦尔登湖之美Key:瓦尔登湖;意象;自然一、《瓦尔登湖》作家与作品概括亨利·戴维·梭罗被誉为19世纪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然阐释者,同时也是第一位环境主义圣徒在他的主要作品《瓦尔登湖》展现了他复杂纠结的心路历程,他试图恢复一种哲学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将哲学看作是一种人类自身反思的方式他同时前瞻性的意识到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主客体关系,人类不应该一味的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侵占、破坏自然,而是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活中找到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梭罗的思想也代表了很多同代人的担忧,经历了19世纪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厌倦了城市的繁荣和物质主义的享受在老师艾默生的支持下他毅然离开城市隐居瓦尔登湖畔进行实验,完成不朽名作《瓦尔登湖》。
隐居期间,他与自然为友,以山水为伴,在游历中不断反思进行文学创作,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瓦尔登湖》蕴含大量的儒释道思想,书中更是直接引用《论语》、《孟子》、《大学》等儒家经典语句十余次赵旭冉 333)同时,梭罗的思想也与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大量的中国元素也使本书也备受中国学者喜爱二、《瓦尔登湖·孤寂》之美作者笔下的瓦尔登湖被他从各个角度赋予丰富的哲学之美,引起读者无限遐想,韵味无穷一)自然之美本章的雖然叫做《孤寂》,但梭罗并不孤单反而很享受这种独居在自然中的感觉他不只是在追求孤寂,更是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因此通篇都表现出了简单自然之美简单之美体现在他对物质需求的简单超验主义者们对物质与财富并不热衷,他们更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在梭罗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汇融合,浑然一体王玉明 158)《瓦尔登湖》并未宣扬通过回归自然、培养独立的人格和简单的生活方式来抵抗繁杂的物质文明十九世纪的美国经济高度发展,工业逐渐崛起,人们每日辛苦工作被金钱和物质所束缚就像他在文中提到的工厂中的女孩,她们虽身处人群中,却心甘情愿的被奴役与剥削,被物质所捆绑,因此她们永远不会孤单。
但梭罗讨厌这种束缚,对他来说孤独是更好的伙伴也使他变得更加自由他虽然远离人群,但是简单的生活使他并不孤单每日可以在湖边种些土豆,忙碌在土地间,就像农民一样从不会想到自己是孤身一人当看到梭罗说:“倘若雨继续下,使地里的种子和低地的土豆烂掉,它对高地的草还是有好处的,而既然对青草有益,也那也就是对我有益了的时候会不自主的联想到陶渊明的那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人都远离闹市,隐居山林之间;同在都在家门附近开田种地,却都并没有想要以此为生;尽管草比庄稼长得更旺盛,但却都因没违背隐归的初衷而感到愉悦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不被功名利禄,物质所束缚的自由,正是瓦尔登湖的自然简单之美二)声音之美梭罗还很擅长用反衬的手法凸显瓦尔登湖的寂静在文章的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孤寂,而是从听觉出发侧面渲染宁静,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的声音之美第一种是森林中的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林中传来十里蛙声和夜莺啼叫,还有捕食者在暗夜中寻找着自己的猎物,虽没有明写,读者仿佛能听到捕猎者的爪子踩在树叶上发出沙沙作响的声音他们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尽管黑夜是宁静的,但是却因他们又充满了生机在空旷的树林中,这些声音都是极其细微的,要足够安静才能听到。
而在宁静的夜晚中这些声音显得异常动听,大自然也因此显得更有活力第二种是自然的声音当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这种声音使人感到心头宁静,让读者能够联想到独自一人坐在林中,或是抬头凝望满天星光,或是闭眼冥想当波浪拍打着岸边,这种声音总是让人的思绪走的更远梭罗虽然孤身一人,但是伴随着这些声音,梭罗并不会感到孤单,反而因为这些声音丰富了独居生活的趣味作者并未直接描写宁静,却通过哪些细微的声音衬托出夜晚寂静,这种写法要比平铺直叙更使人产生联想,更能反衬出宁静而这些声音是在钢筋林立的城市中听不到,唯有身处自然才能感受到,而梭罗却通过文字将瓦尔登湖的声音传递给了作者,这正是梭罗想体现的瓦尔登湖声音之美三)孤寂之美在梭罗看来,真正的孤单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棱罗远离浮躁的现代文明,在瓦尔登湖畔结庐而居,写下自己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的见闻和感受他虽然从不觉得寂寞,但偶尔当他也会怀疑为了自己宁静而健康的生活是否应当有些近邻,但这种想法又被自然冲散了梭罗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有一定的距离,最亲昵的交流应该是一种有一定距离意会神交,因为“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加接近”梭罗所说的寂寞只是没有人类的伴侣,而他的伴侣不是具体的人或物,而是整个大自然。
就像梭罗所说“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的甜蜜和享受”比起人类来说,梭罗与大自然更为默契,而这种身体上的距离与孤独却带来了精神上的提升当梭罗独自一人静思时总能感觉到自己的一部分在从旁批评自己,只有在孤独寂寞时人才能静下心来自我审视、自我反思,才能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实现自我这正是瓦尔登湖的寂寞之美总得来说,《瓦尔登湖·孤寂》的美是有层次的,从生活意境到思想厚度,从简单到物质需求到丰富的精神内涵,字里行间处处展现了梭罗思想的纯净深邃梭罗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寓情于景,使读者与他共同畅游在乌托邦式的精神世界,和他一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感受到了精神的富足,与他一起在文字间诗意地栖居Reference:[1]赵旭冉,李思梦.浅析《瓦尔登湖》中的中国思想[J].商场现代化,2012(20):333-334.[2]王玉明.梭罗的中庸之道:读《瓦尔登湖》[J].江淮论坛,2016(04):157-162.[3]徐迟译.梭罗 著.瓦尔登湖[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