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6269983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08.5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2014年甘肃名义农业总产值达到1618.8亿元,比2000年提高了5.06倍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得到提升,农业机器总动力2014年实现2545.71万千瓦时,比2000年提高了2.41倍,农村用电量2014年达到51.26亿千瓦时,比2000年提高了1.74倍,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14年达到97.60万吨,比2000年提高了1.51倍但总体来看,甘肃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且地区间农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14个市(州)来看,2014年人均农民纯收入最高的是嘉峪关市(13809.4元),与最低的临夏州(4024元)相差约9785元,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3.43倍一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根据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发展目标,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为6类共22个影响因子,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子(B1),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等衡量;二是农业经济结构因子(B2),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特征,由农业产值结构和农业从业人员结构衡量;三是农业产出水平因子(B3),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物质产出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出水平,因此,产出水平是测度现代农业物质生产中极为重要的指标,由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均农业增加值和商品率等构成;四是农业科技水平因子(B4),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由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机经营率衡量;五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因子(B5),衡量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素的投入情况,由水、电、肥料和农机等投入情况构成;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子(B6),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由农业受灾和治理等衡量。

      这6类指标不仅仅从各个侧面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衡量,更重要的是它们共同构成了测度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完整体系,能从整体上对甘肃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见表1)表1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二)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甘肃现代农业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赋予指标相应权重从权重值分布情况看,农业经济结构(B2)权重为0.25,对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影响最大,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B1)权重为0.08,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小类似的在6类指标组中再分别对每组单项指标C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再乘以每组对应权重,得出22个C层单项指标权重(见表1)三)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为了消除指标不同及量纲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归一化过程中,根据数据大小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快慢、方向是否一致,将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负向指标阻碍现代农业发展二 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一)甘肃省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实践,通常将现代农业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综合评价指数[0,0.5],为现代农业准备实施阶段;综合评价指数(0.5,0.75],为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综合评价指数(0.75,0.9],为现代农业基本实现阶段;综合评价指数(0.9,1],为现代农业完全实现阶段。

      依据此评判标准,现阶段甘肃省仅有嘉峪关市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综合得分达到0.6,嘉峪关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产出、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上,这三项得分均居首位,主要原因可能是嘉峪关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和种植科学化,成为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甘肃其他13个市(州)均处于现代农业准备实施阶段,现代农业综合得分最低的甘南州为0.148,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甘南州经济实力较弱,农业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利,现代农业发展出现瓶颈(见表2)表2 甘肃省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情况(二)基于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对甘肃14个市(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观察聚类表中的聚类系数和分类数的对应关系,可知当分类数为4时曲线变得比较平缓,因此将甘肃14个市(州)划分为4组比较适宜从聚类分析树形图(见图1)可以看出4组划分为{2}、{11,13,5,8,1,12}、{4,14,10}和{7,9,3,6},得到聚类划分结果(见表3)图1 聚类分析表3 甘肃省14个地州市的现代农业发展状况Ⅰ组为嘉峪关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甘肃省内最高,综合得分达到0.6,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2014年嘉峪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09.4元,是甘肃省人均农业总产值的2.71倍。

      其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地理环境优越,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牧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是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有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经济和技术环境,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Ⅱ组包括地处河西走廊的广大农业片区,包含张掖市、金昌市、酒泉市和武威市四市,现代农业平均综合得分为0.397,虽然为现代农业准备实施阶段,但在同阶段中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最好的地区,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占到甘肃总面积的59.33%,是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种的最佳产区Ⅲ组地区包括陇南市、兰州市、平凉市、天水市、临夏州和定西市,综合得分达到0.292,这组地区包括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和兰州市,虽然有经济辐射中心城市兰州和天水,但是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效率并不是很高,现代农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Ⅳ组地区包括庆阳市、白银市和甘南州,综合得分达到0.183,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都较低,庆阳市中南部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为黄土地上丘陵区,地势陡峭和水资源短缺的不利环境,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见图2)图2 2014年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从分组结果可以看出,甘肃各市(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聚类的结果与甘肃地域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相吻合,区域内各组成部分的空间连续性较强。

      同一类型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或相关性,不同类型区域间差异较大三 结论通过构建甘肃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甘肃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评,基于现代农业综合得分,用聚类分析法将甘肃各地区划分为4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得分在同组内部差异较小,而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较大结合分析过程,对比相关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处于现代农业的准备实施阶段从现代农业发展划分的4个阶段来看,甘肃14个市(州)中只有嘉峪关市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初步实现阶段,其余13个市(州)均为现代农业准备实施阶段,即92.86%的地区尚未初步实现现代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阶段,如果从嘉峪关市所占甘肃省耕地面积来考察,那么甘肃省初步实现现代农业的地区仅为0.085%,可知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从6类指标得分情况看,造成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低的原因不仅表现在农业投入产出水平低和结构不合理上,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也较大程度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地域空间梯度布局从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地域空间分布看,河西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河东地区,呈现梯度分布格局。

      主要原因是受到农业发展资源环境影响,河西地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水利建设好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相对较好,而河东地区受限于区位劣势,农业生产环境较差第三,地区间现代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甘肃省不同地区间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的嘉峪关市和得分最低的甘南州综合得分相差0.452,得分最高的地区已经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而得分最低的地区尚处于传统农业生产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十分缓慢从地区分组情况看,I组平均综合得分比IV组高0.417,组间差距较大造成地区间现代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的原因除了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还有农业产业化和特色产业的推进这个重要因素,嘉峪关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此外,经济实力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经济实力好的地区,农业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环境相对较好四 对策建议第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甘肃省各地市(州)应立足本地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并提升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增强在省内外以及国内外的竞争力,不断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

      第二,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甘肃之所以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省,与自身的区位条件紧密相关尤其甘肃有58个贫困县,落后偏远,但是,这些贫困农村的地理条件无法改变,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加大兴修乡村道路、提高农村水电以及完善节水灌溉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保证农业发展的基础,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农业生产性支出的比重,逐步变“输血”为“造血”为甘肃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后盾支撑第三,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已经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脱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所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是家庭经营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立足本地实际,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中农民的生产资料,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用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解决农民的经营问题,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第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新型农民的培养依赖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而科学文化素质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教育水平的提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努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才能使他们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具体来看,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甘肃农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还很落后,文盲半文盲率仍然偏高,尤其是落后的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素养和技能教育;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线,经济转型后,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必将大幅度提高,而劳动力自身的素质要紧跟经济转型的需要,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现代农业的实施奠定基础除了有知识、懂技术外,新型农民还必须会经营,要不断强化他们的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新型农民的培养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大力配合和共同努力第五,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加快农村劳动力向本地乡镇企业转移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农户兼业的重要形式其次,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小城镇就业由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成本较低,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阵地第六,加大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投入力度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程度也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和转变,是确保甘肃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方针,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投入力度,才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甘肃现代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

      第七,加快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循环农业在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农业资源都在不同程度地浪费,自然环境也在不同程度地被破坏因此,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采用“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循环农业第八,延伸农业的价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