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鳑鮍亚科形态结构及食性的研究20050704019(0).doc
9页1鳑鮍亚科形态结构及食性的研究鳑鮍亚科形态结构及食性的研究姓名:胡龙华 学号:20050704019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指导老师: 黄斌 职 称:副教授摘摘 要要:(已做好):(已做好)从淡水区采集到的 100 多条鳑鮍属鱼类标本进行研究,通过外部特征(体长,眼间距,背鳍前距)和内部特征(食道,肠道等)的数据分析,对形态特征及食性进行了解,本亚科鱼类通称鳑为小型淡水鱼类,最大不过 180 毫米;体呈卵圆形或菱形;头短,口小;须 1 对或无;臀鳍始于背鳍基下方,背、臀鳍颇长,有或无硬刺;背鳍分枝鳍条 8~18 根,臀鳍 7~15 根;腹鳍腹位;尾鳍叉状;侧线鳞完全或不完全;下咽齿 1 行;鳔有鳔管,分 2 室,前短后长,肠管盘绕形状独特,不作回拆走向,而是逆时针走向,并盘卷成圆形或椭圆形鳑鮍的食性很广,刮食藻类、水草;人工的,比如米饭、面条、蛋黄、面包屑等关键词关键词:(已做好):(已做好)鳑鮍属鱼类;形态特征;食性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Illumination intensity on Anomalous growthin Bufo gargarizansAbstract::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 polliwog growth rate is different and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is accelerated as the temperature's raising;we find that the growth of polliwog can be accelerated obviously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advancing of high temperature group is nineteen days earlier than the contrasting group. Difference of individual size has appeared although the high temperature has accelerated the growth. The differentiation is rather obvious;The difference of illumination has no obvious effect to the growth of polliwog and each group difference of the growth of Polliwog is not obvious too, but their health is effected. The Polliwog in group E has a deeper body color and has more sick Polliwog than other group. Keywords: Bufo gargarizans; temperature; polliwog; illumination intensity; anomalous growth 引言(已做好)引言(已做好)2鳑鮍属是鲤科(Cyprinidae) 鳑鮍亚科(Acheilognathinae)的一群小型鱼类有观赏及作鱼饵等价值,鳑鮍属鱼类有 6 种,即中华鳑鮍 Rhodeus sinensis[8]、高体鳑鮍Rh.ocellatus[9]、彩石鳑鮍 Rh. lighti、方氏鳑鮍 Rh. fangi、王氏鳑鮍 Rh. wankinfui和秉氏鳑鮍 Rh.pingi 等,来越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及食性的研究,让大家对鳑鮍鱼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个体体长在 20~60mm,生活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淡水水体。
其主要特征:体高而侧扁,近似菱形或椭圆形;腹部无腹棱;口小,端位或亚下位;唇简单,无乳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口角无须;侧线不完全;下咽齿 1 行,5/5;齿侧的锯纹有或无;鳔 2 室,后室较大 本属鱼类两性特征区别明显,繁殖方式不同于鲤科中其它亚科鱼类在繁殖季节,雄鱼体色绚丽多彩,吻部具珠星;雌鱼色彩暗淡,具产卵管,卵通过产卵管排入蚌等贝类的鳃瓣间或外套腔中,直至孵化成幼鱼才离开蚌体,生殖后产卵管逐渐萎缩体侧有绚丽发亮的纵行彩虹带,其带的粗细长短既显示性别特征又有种级特征鳑鮍的食性很广,刮食藻类、水草;人工的,比如米饭、面条、蛋黄、面包屑等1 1 材料及方法(已做好)材料及方法(已做好)1.1 鳑鮍分组及管理鳑鮍分组及管理 (已做好)(已做好)1.1.1 试验鱼来源(已做好)实验所用的鱼系 2009 年 04 月 01 日采自信阳市浉河区南湾水库边的水溏中采回的鳑鮍 160 尾,及 4 月 15 日采回的鳑鮍鱼 40 尾 1.1.2 分组与处理(1)实验于 4 月 03 日开始,对采回来的 160 尾鳑鮍鱼进行处理先洗涤干净用浓度 70%酒精处理,在测量台上用游标卡尺分别对鳑鮍鱼体长,头长,吻长,眼径,眼后头长,体高,尾丙高 ,背鳍前距,背鳍基长,尾丙长,腹鳍前距,腹臀鳍起点距,胸鳍前距,眼间距,侧线鳞,鳍棘,鳍条这些参数一一测量。
2)于 4 月 16 日开始,对采回来的 40 尾鳑鮍鱼进行处理,取出鱼的胃肠等部位,对其中的物质进行鉴别,然后物质(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进行称量.一、现场测定、记录的项目 (一)胃肠饱满度的测定 胃肠饱满度又称充塞度或摄食等级,应在现场或材料新鲜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消化道内食物发生分解,所观察到的饱满度就没有意义测定胃肠饱满度一般采用 6 级制: 有的情况下可对整个消化道分段测定饱满度,划分标准和上面相同,只是对食道、胃、肠或前肠、中肠、后肠(鲤科等无胃鱼类)分别测定等级 如果全年进行胃肠饱满度的测定,就能看出鱼类周年不同季节的摄食强度和生殖季节前后的摄食变化进行昼夜连续测定,则能看出昼夜摄食强度的变化 3(二)样品固定 对小型鱼、仔稚鱼和体长在 20cm 以下的鱼,可以整条固定较大的鱼需将消化道取出固定这时应在肠管两端用线扎紧,以免食物溢出每份标本应附扎标签,标签号码必须与现场测定的记录号码一致将带有标签的胃肠标本放在小瓶中或用纱布包扎后放在较大的容器中用 5%—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如条件许可,最好在固定前称重 有的调查项目在采集食性样品同时,需在同一地点采集水生生物样品,这有助于分析鱼类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食饵相互关系和测算饵料生物的平均标准重量等。
二、胃肠内含物的分析的分析处理 在分析处理胃肠内含物前,先将材料浸泡在清水中,洗去药液,然后依下进行分析 (一)食物团称重 剖开胃肠后用肉眼或放在放大镜下取出食物(有时需分段处理)先将食物团放在滤纸上吸除水分,至滤纸上不再留有明显的水痕为止然后用天秤或扭力天秤称重在食物团中往往有被固定的粘液块,或粘附在食物周围,可以用目测估计粘液占整个食物团的百分数,或抽样测定粘液重量的百分数,而后从食物团全部重量中扣除 (二)测定饵料的消化程度 饵料生物被鱼摄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化的程度不同,消化程度可分为 5 级: 1 级 饵料生物完整 2 级 饵料生物稍微被消化,但仍能鉴定种类和计数 3 级 饵料生物被消化一半,生物体己部分破损,但根据剩下部分尚可鉴定其种属和计数 4 级 饵料生物已被剧烈消化而完全破损,只能根据身体的某些部分(如骨、肢体、介壳、耳石等)鉴定属 5 级 已完全消化,无法鉴定种属 (三)定性和定量分析 鉴定食物团中饵料生物的组成、各种饵料生物的重量和数量是食性分析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应尽可能全部加以分析对定性应根据调查研究的要求,鉴定到种、属或更大的分类阶元,并须确定饵料生物个体的大小和所处的发育阶段。
(1)饵料的组成及比例 对于食物的组成情况,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个体数量法 首先计算鱼所吞食的各种饵料生物个体的数量,而后按各类别成分的个数算出它的百分比 (2)出现次数和出现频率 出现次数是指各种(或类)食物在所解剖的那批肠管畔出现的次数(但不计算出现时的数量)例如解剖 25 尾三角鲂的肠管,每尾肠管中都有角物,各类食物的出现次数为水生植物 16,软体动物 10,昆虫 6,小鱼 1,总次数为 33仕现次数百分比是指某种生物出现次数和总次数之比如上述三角鲂食物中水生植物出现踪数的百分比为:出现频率是指出现次数占含有食物肠管(空肠除外)总数的百分比上述材料可列表如下: 4出现次数及出现频率可以部分说明鱼类的食性组成及对各种(类)食物的选择如果统计不同体长、不同季节鱼类食物的出现频率,还可以了解不同体长、不同季节饵料组成比例的变化,但无法从重量上表明各种饵料生物的重要性 (三)饱满总指数和饱满分指数 胃肠内含物的当场重量(或校正重量)乘 100 或 10000,除以鱼体重,所得的百分比或万分比数值称为饱满总指数(或校正饱满总指数)通常凶猛鱼类采用百分数,其它食性的鱼类采用万分数如某鱼体 580g,胃肠内含物总重 29g,那么这条鱼的饱满总指数为千分之五十。
如果把各种饵料成分分别剔开称重,用同法计算得到的是某成分的饱满分指数(或校正饱满分指数) 饱满指数与饱满度相比,能够更好地从重量上反映出鱼类的摄食强度 (四)选择指数 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可以用选择指数来表示选择指数是指鱼类消化道内某种食物对象的百分数与该对象在自然环境的食物基础中所占百分数的相互关系值目前有三种计算选择指数的公式. 对自然环境中饵料生物数量测定的准确性十分重要通常采样工具的标准化与性能、采样的方法与操作水平都会影响采样的准确程度因此,需要严格地按统一的标准进行 (五)鱼类间食物竞争规模的测定在食性相近的鱼类之间,它们的食物组成必有一些是相同的相同食物种类的多少,表现出鱼类之间食物组成一致程度的大小,据此可以看出种间食物竞争的规模这首先要把两种鱼食谱中各种食物的百分比分别列出,然后将每种共同食物中百分比较低的数字相加,就可以得到食物的一致程度当两种鱼食物的一致程度为 100 时,说明食物完全一致,竞争规模极大;如一致程度为 o,则完全不一致,即不存在竞争 从表 7 可以算出黑口缎虎鱼和黑口新缎虎鱼的食物一致程度是 49.3,此值为底下划有横线数字之和 1.2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经 EXCEL2000 初步处理后 ,用 SixSQStatAddin 工具来处理。
得到了鳑鮍亚科形态结构数据表 1 及鳑鮍亚科食性结构表 2 2 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2.12.1 此亚科分为有采和无采类别,有中华鳑鮍 Rhodeus sinensis[8]、高体鳑鮍 Rh.ocellatus[9]、彩石鳑鮍 Rh. lighti、方氏鳑鮍 Rh. fangi、王氏鳑鮍 Rh. wankinfui 和秉氏鳑鮍 Rh.pingi 等表表 1 1::鳑鮍亚科形态结构数据5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体长76.4 51.9 63.5 头长17.511.414.5 吻长4.83.24 眼径4.93.24.2 眼后头长9.53.86.4 体高29.620.724.4 尾丙高10.45.47.7 背鳍前距37.221.430.3 背鳍基长2614.117.3 尾丙长17.99.713.8 腹鳍前距35.121.327.1 腹臀鳍起点距169.412.2 胸鳍前距19.311.314.7 眼间距8.66.27.4 侧线鳞393637.5 鳍棘333 鳍条121212 2.2鳑鮍的食性很广,刮食藻类、水草;人工的,比如米饭、面条、蛋黄、面包 屑等,我们用图示法来表达,更能直观的表达该鱼的喜好2.2.1图示法提出了一种以饵料的出现频率和相对丰度为坐标的图示法,这里饵料的相对丰度指的是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