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评估培优拓展题(详细参考解析).docx
16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向首相发出一封密件,建议英国政府想方设法割占中国南方沿海的一个岛屿;三年后,英国通过战争手段达到了这个目的,这个岛屿是( )A.海南岛B.香港岛C.台湾岛D.钓鱼岛2、 近期,淮安市博物馆举办了《国宝聚首皇家器象----圆明园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其中的国宝级文物——圆明园海晏堂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首次在淮安亮相,吸引了许多观众;圆明园兽首曾经被劫掠流浪的屈辱历史源于( )A.英法联军侵华B.威海卫战役C.黄海海战D.北洋军阀割据3、 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姊妹俩参加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抗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抗英斗争4、 下图漫画《“China”被撕裂》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5、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①虎门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马关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的探索C.国共内战对抗D.抗击日本侵略6、 2021年10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将辛亥革命视为“里程牌”是因为它( )A.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7、 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中华民国成立D.新文化运动8、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材料讨伐的是A.袁世凯称帝B.段祺瑞掌握北京政府C.张作霖盘踞东北D.宋教仁被刺杀9、 陈独秀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见其主张是为了( )A.提升民众思想的觉悟B.抨击国民党一党专治C.否定民主政治的基础D.鼓吹国民革命的开展10、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体现的共同之处是( )A.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B.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1、 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2、 江西是革命老区;下列有关江西革命圣地的选项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 a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②南昌 b星火燎原、中国革命的摇篮③瑞金 c“军旗升起的地方”、人民军队的摇篮A.①-c ②-b ③-aB.①-a ②-c ③-bC.①-b ②-c ③-aD.①-a ②-b ③-c13、 “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是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所作《七律·历史转折》的诗,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14、 下图邮票发行是为了纪念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15、 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本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发生在A.1936年12月B.1937年12月C.1938年12月D.1939年12月16、 下面是毛泽东为电影《南泥湾》的题词;这一题词反映的史实( )A.是大生产运动的体现B.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C.推动了解放区的建设D.拉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17、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在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必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怡当的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请问让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9、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署了“双十协定”,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第一次国共合作C.抗日战争D.重庆谈判20、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该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A.原因B.内容C.过程D.意义21、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最受人们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了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此人是A.张謇B.荣宗敬C.荣德生D.卢作孚22、 民国初年,婚姻观念较晚清有较大进步,政府反对纳妾,提倡一夫一妻制;这一举措体现南京临时政府A.大力推进社会平等B.强制推行政策法令C.重视称谓以及身份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二、综合题23、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次合作的主要成果;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自《内战百科》(2)“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材料三 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的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3)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在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 ——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时的讲话(4)材料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指出“九二共识”的内容;24、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我们在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大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街门画》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0 万两(白铁);湖北官办织布局成立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 10 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材料三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教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李鸿章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上述言论的?〔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运动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25、 阅读下面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节选),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节选)年份大事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请回答:〔1〕如果把以上9件大事作为一个学习单位,请为这个学习单元拟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2〕仿照下列示例,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并加以说明;例子:义和团运动高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正确写出两个有因果关系的事件)说明: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威胁到列强利益;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等国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出原因,例如“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威胁到列强利益”;说出结果,例如“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等国发动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