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羧酸减水剂配制混凝土易出现的问题.docx
3页聚羧酸减水剂配制混凝土易出现的问题聚羧酸减水剂作为一种新型减水剂,具有低掺量高减水率的特点, 且随着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发应用,使得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更 加广泛但聚羧酸减水剂不同于传统高效减水剂,如脂肪族、萘系等, 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饱和掺量较传统的萘系、脂肪族高效减水剂饱 和点窄,其对用水量、外加剂掺量以及砂石质量敏感性强在当前复 杂多变的混凝土原材料给聚羧酸减水剂的使用带来新的挑战,有时会 出现一些异于传统高效减水剂的特点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 注意分析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以便控制混凝土质量,不宜照搬照抄 传统高效减水剂的经验来使用聚羧酸减水剂针对聚羧酸减水剂使用 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及对策加以整理,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把 聚羧酸减水剂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留言分享现象一、蜂窝、麻面混凝土剪力墙、柱等竖向结构浇筑拆模后,表面出现大量蜂窝、 麻面部分混凝土浆体从模板缝中窜出,楼面上残留一层水泥浆原因:聚羧酸减水剂固含量较高,掺量低,使用过程中用水量 对外加剂用量十分敏感,混凝土用水量微弱变化(变化3〜5kg/m3) 均会造成混凝土的剧烈变化此外,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高,计量的 误差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状态严重变化,稍超量混凝土就会离析,失去 黏聚性,浆体与骨料分离,严重时造成堵泵。
浇筑到模板内的混凝土, 由于混凝土分层、离析,浆体易从模板缝隙中流出,结构表面只剩下 骨料,导致表面形成蜂窝、麻面建议:在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时,不宜选用低掺量,高固含量, 减水率较高的高浓型聚羧酸,宜选用固含量8%〜10%的聚羧酸减水 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加剂掺量和用水量现象二、混凝土结构出现泡沫层剪力墙或柱等竖向结构,上表面出现一层砂浆层或泡沫层,无 粗骨料原因:(1)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大,且含气量大;(2)聚羧酸和 水泥助磨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3)混凝土过振浆体上浮,骨 料下沉,混凝土出现离析、分层,表层浆体多,伴有大量气泡,硬化 后形成无强度的泡沫层建议:聚羧酸减水剂在生产过程中会使母体含有一定的引气 性,应采用“先消,后引”工艺使用聚羧酸减水剂前要测定混凝土含 气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调 整外加剂性能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时,应加强用水量和掺量的控制, 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分层现象现象三、混凝土坍落度变化大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聚羧酸减水剂用量没有发生变化时,混凝土 拌合物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突然流动性较大或离析,或坍落度过小原因:聚羧酸减水剂对砂的粗细、含泥量变化较为敏感。
砂的 质量突然变好(如含泥量减小,砂的细度模数变大)或含水率突然增 高都会引起混凝土流动性骤然加大,甚至离析反之,使用砂石质量突然变差,如含泥量或细度模数变小,混 凝土流动性会变小建议:尽量采用质量稳定的砂,生产过程中随时监测砂质量(如 细度模数、含水率及级配等指标)变化,及时通知搅拌站操作人员进 行调整现象四、坍落度损失快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甚至未出厂就无流动性原因:聚羧酸减水剂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其他减水剂水泥温 度达到50°C以上时,有可能出现坍落度损失异常的现象其次,聚 羧酸减水剂与复配小料不匹配或者与其他高效减水剂混用,使聚羧酸 减水剂作用效果降低再次,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变差建议:尽量选用出厂温度低的水泥,在夏季应保持与外加剂厂 家沟通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萘系与聚羧酸减水剂不能混用,两种 减水剂同时使用时,应分别储存,并有标识,不能混用现象五、坍落度倒大混凝土出厂坍落度正常,到现场坍落度过大,甚至离析原因:气温较低时,使用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生产易产生这种 混凝土坍落度滞后增大现象建议:环境温度低时,适当降低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掺量,适当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同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