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pdf
38页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中文摘要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象与方法对2 0 0 7 年1 月至2 0 0 8 年4 月在本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 9 例( 5 9 眼) 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闭) 3 5 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闭) 2 4 眼患者均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周边前房深度、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术后用药情况及并发症随访6 ~1 2 个月结果1 .眼压:急闭组术前平均眼压2 3 .8 9 士6 .5 8 m m H g ,术后1 2 个月时平均眼压11 .8 6 士2 .6 1 m m H g ( P 0 .0 5 ) 3 .周边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分级可视为等级变量,急闭组术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前、术后等级变量值分别为2 .0 0 土0 .8 0 、4 .0 0 士0 .0 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0 0 0 ) 。
慢闭组术前、术后等级变量值分别为2 .4 2 士0 .5 8 、4 .0 0 士O .0 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 0 0 ) 4 .中央前房深度:急闭组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 .7 9 士0 .1 5 m m 、3 .3 2 士0 .1 7 m 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两组晶体厚度/I 艮轴长度系数分别为2 .3 7 士0 .1 4 、2 .2 2 士0 .1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3 .T h ep e r i p h e r a ld e p t ho ft h ea n t e r i o rc a m b e r ( P A C ) -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P A Cd e p t h g r a d ev a r i a t i o nv a l u ea r e2 .0 0 士0 .8 0 ,4 .0 0 士0 .0 0r e s p e c t i v e l yi nA P A C Gg r o u p ( P 0 .0 5 ) .A n dT L 几地r a t i oi nA P A C Ga n dC P A C Gg r o u pa r e2 .3 7 士0 .1 4 ,2 .2 2 士0 .1 6r e s p e c t i v e l yI V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P O .5 ,或盘缘宽度 0 .8 。
并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患者具有发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部解剖特征,如浅前房、房角闭塞,可合并虹膜周边前粘连;眼压急性升高,房角关闭;具有急性发作的症状与体征,如视力下降、眼红痛、角膜水肿、瞳孔散大、虹膜萎缩;可见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体征以及相应的青光眼视野改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患者具有发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部解剖特征,如浅前房、房角闭塞,可合并虹膜周边前粘连;有反复轻度至中度眼压升高的症状或无症状;眼压升高;房角关闭,合并周边虹膜前粘连;可见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体征以及相应的青光眼视野改变;I 艮i i 段不存在急性高眼压造成的缺血性损害体征 由于入选病例均合并白内障,因此部分病例的青光眼眼底改变观察不到)1 .2白内障诊断标准:瞳孔区可见晶状体混浊,包括空泡、水裂、板层分离、轮幅状混浊、楔形混浊、核混浊及后囊膜下混浊等,不包括少数对视力无影响的点状混浊并根据发病原因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和并发性白内障1 .3 病例入选标准1 .3 .1 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
1 .3 .2 无青光眼滤过手术史及其它眼部手术史1 .3 .3 无其它眼部病变,如剥脱综合征、陈旧性虹睫炎等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材料与方法1 .3 .4 无影响手术预后的全身严重系统性疾病1 .3 .5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的治疗方案知情并同意1 .4 一般资料:收集2 0 0 7 年1 月至2 0 0 8 年4 月符合上述条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 9 例( 5 9 眼) ,男性1 6 例( 1 8 眼) ,女性3 3 例( 4 1 眼) ,年龄4 4 ~8 0岁,平均6 8 .1 + 8 .7 岁3 5 眼为原发性急性闭光眼( 简称急闭) ,2 4 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简称慢闭) 患者术前视力为光感~O .8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 眼,并发性白内障5 0 眼按L o c s1 1 分级法对晶状体核硬度进行分级,晶状体核硬度为I “ - I I I :I 级核1 9 眼,I I 级核2 9眼,I I I 级核1 1 眼2 仪器2 .1 裂隙灯t 日本T O P C O NS L I TL A M PS L .I E2 .2 直接眼底镜: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Y Z 6 E 检眼镜2 3眼压计t 瑞士H A A G —S T R E I TB E R N2 .4角膜地形图:美国B A U S C H &L O M B0 R B S C A N Ⅱ2 .5 角膜内皮镜:日本T O P C O NS P .3 0 0 0 P2 .6 眼科A /B 超声仪:法国Q u n t e lM E D I C A L 公司2 .7 超声乳化仪:美国眼力健公司A M O 冷超声乳化仪3 检查3 .1 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
3 .2 前房角检查:将前房角镜至于患眼眼睑内,将裂隙灯的光线自颞侧射入,利用裂隙光线的强弱观察不同方位的前房角结构,并根据所观察到的S c h w a b e线、小梁、S c h l e m m 管、巩膜突、睫状体带的情况将房角按S c h e i e 分类3 .3 特殊检查:3 .3 .1白内障检查:包括A 超、B 超、角膜内皮、角膜地形图、屈光度用A 超测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 a n t e r i o rc h a m b e rd e p t h , A C D ) 、眼轴长度( t o t a ll e n g t h ,T L ) ,及晶体厚度,每只眼测1 0 次,取平均值;同时B 超检查排除视网膜3硕+ 学位论文第二章材料与方法脱离、玻璃体混浊等情况结合角膜曲率,选用S R K - I I ( T ) 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数按术后预期屈光状态0 ~+ 0 .5 D 选择人工晶体3 .3 .2周边前房深度测量:周边前房深度( p e r i p h e r a la n t e r i o rc h a m b e r ;P A C ) 用由V a nH e r i c k 等设计的周边前房深度测量方法:将灯光调窄至裂隙状,与周边部角膜大约呈垂直方向照入,且裂隙灯光尽量测量位于近颞侧角膜缘角膜与虹膜即将消失处,观察角膜内皮层与虹膜表面的距离,并用该处角膜光学断层厚度( c o r n e a lt h i c k n e s s :C T ) 作单位记录该处角膜内皮与虹膜表面的距离,判断的标准是:I .级P A C _ 2 1 m m H g ;或再次手术。
6 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1 3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t 检验分析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视力;用等级变量t 检验分析周边前房深度;采用Z检验分析视力,以上均以P 1 C T ,虹膜平坦,周边部膨隆消失急闭组、慢闭组术后前房深度P A C 均较术前增加,周边前方深度分级可视为等级变量,经t 检验,急闭组P A C 等级值术前为20 0 - ±0 .8 0 ,术后为40 0 i 0 .0 0 ( t - - - 1 4 .7 0 9 ,P - - 0 0 0 0 .) 慢闭组P A C 等级值术前为2 .4 2 - * 0 .5 8 ,术后为4 .0 0 i 0 .0 0 ( t - - - 1 2 .4 1 1 ,P = 0 .0 0 0 ) ( 见表6 ,7 ) 两组术后周边前房深度均全部> I C T 表6患闭姐术前米后用遵甘房耀度比较( 单位眼t - - - 1 4 7 0 9 ,1 , f f i - 0 0 0 0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结果表7 慢闭组术前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比较( 单位眼)t - - - 1 2 .4 l l ,P - - 0 .0 0 04 中央前房深度急闭组中央前房深度( A C D ) 术前为1 .7 9 - a :0 .1 5 m m ,术后增加到3 .3 2 - 4 :0 .1 7 m 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仁.4 0 .0 2 4 ,P 0 .0 5 ) 。
急闭组、慢闭组术前、术后的前房深度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 .0 9 7 ,P > 0 .0 5 ) ( 见表8 )表8 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的比较( 单位m m H g )·表示同一疾病类型术后前房深度大于术前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以晶状体厚度/日艮轴长度系数( 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之比乘以1 0 ) 对眼前节的动态改变作了定量的研究,以求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评价标准化,排除眼轴长短不同对结果的影响急闭组晶状体厚度9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结果/日艮轴长度系数为2 .3 7 士0 .1 4 ,慢闭组2 .2 2 士0 .1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仁3 .6 6 5 ,P 1 /2 圆周,最大耐受药量未能控制眼压在安全范围) 1 3 引常规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为现代小梁切除术,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如滤过泡纤维化、浅前房、低眼压、白内障等据文献报道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 4 %“ - - 4 8 %,而且有的甚至在几个月内即可以发生【4 0 】,常需再次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I O L 植入术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I O L 植入术是以不足1 .0m l T l 厚的I O L 替代约5 .0 m m 厚的人眼晶状体,术后可明显加深中央前房深度,使瞳孔缘与晶状体接触平面后移,从而解决了瞳孔阻滞状态,绝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得以改善,眼压较术前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少。
但由于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卫生医疗资源相对匾乏,青光眼患者的病史可能更长,手术后患者由于年长、经济困难、对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等多种原因而难以规则地随访以及用药,而白内障摘除术主要是通过增强小梁房水的排出来降低眼压,但小梁功能的改善却难以预测,因此,术后可能难以及时发现眼压的升高而给予处理,最终导致手术失败与视力丧失由于许多青光眼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白内障,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后的患者会加速白内障的发展或晶状体膨胀浑浊而出现前房延缓形成及恶性青光眼等问题,需要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导致患者的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及医源性损伤,而且医疗成本也扩大【4 I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则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且效果明显优于分期手术,本次研究也同样证实这一点,无论是眼压,视力,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均明显优于术前从恢复正常解剖因素考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同时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可以明显加深前房深度,并改善了窄房角的解剖结构同时可以使虹膜远离小梁组织,恢复全部或部分小梁功能,减少房水排除阻力,使术后眼压控制正常白内障摘除后,消除了虹膜与晶状体的接触点,减少1 5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讨论了瞳孔阻滞从减少术后并发症考虑,联合白内障手术,可以明显减少单一青光眼手术后浅或无前房的发病率。
由于摘除了晶状体,术后可以解除晶状体,睫状环阻滞,减少了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