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设计_崔中芳.pdf
2页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建筑学报321 设计立意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集科技、 文化、商业、 娱乐为一体, 在设计之初, 创作立意便被确定为:一颗珍珠、 一段墙壁、 一座园林希望使之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景观标志之一一颗珍珠,浮升于湖面之上,光照四岸, 璀璨夺目 一段墙壁, 似封闭、 似开放,隔出四周的喧闹, 创造出内部的功能氛围 ;墙壁既是封闭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交融性 一座园林, 置于墙和珍珠之间, 视线近处是园林的趣味, 远眺是开阔的湖面, 再远是人的想象, 它被视觉引向远方, 带入梦境, 体现出苏州园林的神韵2 总体布局该项目总体规划提供了一个人工围填的伸入湖面的椭圆形半岛,意在使之更具开放性而成为视觉焦点为呼应总体规划和业主的要求,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形态形成了新月形主体建筑和珍珠形建筑, 既契合了场地的形状, 又使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面向湖面受场地条件的限制,主要交通均由北侧玲珑街方向进入,少量步行公众可沿湖岸文化水廊进入 因此, 在总体交通流线的组织上,除与博览中心相邻处设步行入口广场外,在沿玲珑街红线东西两端处各设一个主要入口东侧主入口对应设置前广场,是整个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主导性入口, 西侧入口对应科技中心一侧主入口。
地面的机动车被限制在建筑北侧与玲珑街之间, 两个入口之间以及西侧设大型地面停车场和出租车候车区同时设大型机动车车道, 并通往地下车库东西出入口大量的货物装卸和储放被置于地下的专用区域,地面货物装卸仅限于舞台道具等, 而且与地面的机动车道隔开多种形式的公众交通围绕两个主要入口来组织, 东侧主入口前广场是步行广场、庆典广场, 连接建筑东侧主入口、 北侧玲珑街、 沿湖文化水廊步行道 广场北侧沿玲珑街设轻轨地下车站,设计中连接车站与建筑的地下连廊, 既是地下商业街, 又是广场的风雨廊3 功能和空间苏州科学文化艺术中心根据建筑的形态和功能分布主要分为 5 个区域:1 ) 珍珠形建筑部分商业中心, 包括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崔中芳方超标准面板拼装顺序标准面板透视内庭园风雨长廊金属网幕墙细部33建筑学报5 景观设计根据建筑形态、 功能和地形的变化, 苏州科学文化艺术中心形成4 类景观空间:1 ) 步行庆典广场是开阔的硬质景观,沿湖文化水廊步行道在此交汇;2 ) 建筑北侧与玲珑街之间的空间承接交通功能和空间过渡;3 ) 沿湖的景观带使沿湖文化水廊步行道得以延伸;4 ) 庭园景观处于两个主体建筑之间半围合式区域, 是设计着意表现的园林景观。
在有序、 完整的景观设计概念下, 以传统的苏州园林为蓝本营造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庭空间,反映了建筑本身的文化特质和苏州地区的文化特点在景观设计中,大量采用了落水、步道、 竹林、 池塘、 假山等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典型元素创造出动静结合、内敛宜人的空间并为游客提供休息的驿站庭园内的步行廊道无疑是立面网格和苏式窗格的延续, 在空间上增加庭园景观的层次, 再加上自然和谐的亲水平台, 让湖景、 园景尽收眼底,形成层次丰富、步移景异的效果6 建筑声学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大剧院力求体现当今世界剧场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新概念和技术在设计概念上通过在主舞台的侧边设置备用的耦合空间( 混响室) 以及不同的吸音装置( 吸音帘和横幅) 来实现不同的用途下所要求的各种变化在观众厅的后部还增加了总的可利用的音效空间,创造了一个位于包厢后部的环绕声场,有效地改善了挑台后区的音效根据大剧场多功能使用要求,确定采用体积可调及吸声量可调相结合的可调混响设计技术,具体设计中频满场混响时间可调幅度为:1 . 2 - 1 . 9 设计运用先进的声场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建立实际厅堂的数学模型,然后按几何声学法则来模拟声波在厅堂内的传播规律。
本项目采用的声学模拟软件 O D E O N 5 . 0 1兼有声像法和声线法的功能,并可采用L a m b e r t散射算法,使模拟的过程愈加逼真,计算的结果也更加接近实测值■部分儿童展馆、 餐饮区、 俱乐部;2 ) 新月形西南部分科技展览中心;3 ) 新月形东南部分电影世界, 包括一个 I M A X 影院、6 个电影厅和一个贵宾影厅以及影视媒体类商场;4 ) 新月形中区部分文化中心, 由一个1 2 0 0 座剧院及辅助用房、 一个5 5 0 座观演剧场及辅助用房和部分商业用房组成;5 ) 椭圆形部分( 6 个) 商业用房5 个区域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综合体,内部功能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能满足各部分可独立经营管理的要求游客通过新月形建筑的东北、西北角的入口进入位于6 . 0 m 标高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半环形的公共活动空间是新月形主体建筑的核心, 面向湖面和庭园, 连接主次入口处及电影世界、1 2 0 0 座剧场、观演剧场、展览厅及各商业区剧院和演艺厅是中心最重要的场所剧院拥有可容纳1 2 0 0 座的观众厅, 需适应歌剧、 戏剧、 音乐和芭蕾等演出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多变的演出声学要求,设计通过可变体积的两侧混响室以达到混响可调;另外, 设有一个可容纳5 0 0 人的演艺厅, 是提供互动演出和餐饮的旅游剧场。
4 建筑造型及立面设计在建筑形态上, 设计充分利用 “珍珠”和 “墙壁” 的两个特色形体形成视觉中心新月形” 建筑屋面向湖面倾斜,“珍珠形”建筑屋面呈阶梯状向庭院倾斜并成为庭院的一部分在主次入口处 “新月形” 建筑的 “墙壁”稍稍地内弯, 嵌入两个玻璃圆锥体的入口大厅, 进而在主入口大厅两侧竖立高低两个玻璃塔,以强化入口的识别性临水而建的艺术中心充分把握水中倒映的独特景观效果, “新月形” 和“珍珠形” 建筑独特的形状和曲线设计使移动的阳光全天都照射在其立面上从东面看去,整个建筑浮现水面之上,从北面望去,则显现于远景楼群之中建筑立面采用了新的幕墙技术:1 ) “新月” 形建筑外立面是一种复合式的幕墙体系, 在玻璃幕墙之外悬浮着一层金属网面, 试图用苏式窗格的意向来表达文化艺术中心的含蓄个性白天,外表皮以其特殊材质将整个中心挡在背后, 形成了一道影壁;夜晚, 安装在两层外墙中间的 L E D 灯变幻出不同的照明效果,整个建筑的大部分被淹没在树影之中, 就像飘浮在半空中一样 悬浮在外的一层金属网面构成了“新月”形建筑非同一般的立面装饰效果, 使艺术中心具有了神秘感和个性, 同时, 金属网面也具有遮阳的作用, 节能效果与外观效果也能较好地结合起来。
2 ) “珍珠” 建筑外立面是双层呼吸式幕墙体系, 其外层玻璃幕墙是驳接式玻璃幕墙, 外层玻璃是由不同密度的银色彩釉玻璃构成,自下而上渐变渐密,逐步映射出天空的色彩使“珍珠”圆润而具有光泽,很好地融入环境同时,双层呼吸式幕墙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和外观效果两个主体建筑外立面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幕墙体系, 既形成了效果上的反差和对比, 又构成了和谐的整体效果作者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2 0 0 0 0 2 )收稿日期:2 0 0 9 - 0 6 - 1 0大剧场观众厅座席剖面详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