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pdf

26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2426796
  • 上传时间:2024-08-1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3M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温考纲]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核心考点核心考点 1 1孟德尔定律的应用孟德尔定律的应用1.理清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 2.明确性状显隐性的 3 种判断方法(1)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反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自交法: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了不同性状,则子代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3)假设推证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3.把握验证遗传两大定律的两种常用方法提醒(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不相等①雌雄配子都有两种(A∶a=1∶1)②一般来说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2)自交≠自由交配①自交: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②自由交配:强调群体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

      3)性状分离≠基因重组: 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所致, 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4.异常分离比的分析(1)一对相对性状①2∶1→显性纯合致死②1∶2∶1→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如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2)性状分离比 9∶3∶3∶1 的变式题解题步骤①看 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 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 进行对比, 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 如比例 9∶3∶4,则为 9∶3∶(3∶1),即 4 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设计 1围绕孟德尔定律实质、研究方法考查理解能力1. 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丁个体 DdYyrr 自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用丙个体 YyRr 自交,其子代表现为 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去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答案D解析丁个体 DdYyrr 自交,因为有两对基因连锁,无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相当于 1 对杂合子自交,子代会出现2 种表现型比例为 3∶1,A 错误;甲、乙图个体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只能揭示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B 错误;“孟德尔用丙个体 YyRr 自交,其子代表现为 9∶3∶3∶1”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 错误;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在实验验证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D 正确。

      2.将基因型为 Aa 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均分为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自由传粉则①②两组的植株上基因型为AA 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A.1/9 、1/ 6C.1/6 、1/ 9答案B解析基因型为 Aa 的水稻自交,得到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1/ 2Aa、1/4aa ,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 1/ 3,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2/3 ①组全部让其自交:1/ 3AA 自交→1/3(AA×AA)→1/ 3AA;2/3Aa自交→2/ 3(Aa×Aa)→2/3(1/ 4AA+1/2Aa+1/ 4aa)→1/6AA+1/ 3Aa+1/6aa ,则基因型为 AA 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1/ 3+1/6 =1/ 2;②组让其自由传粉,可运用“子代合子概率=亲代配子概率的乘积”来计算: A 基因频率为 2/3 、 a基因频率为 1/ 3, 因此, 基因型为 AA 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2/3 ×2/ 3=4/93.(2017·唐山一模)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B.1/2 、4/ 9D.4/9 、1/ 2 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1) 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 观察 F1的表现型 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出显隐性?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_____为显性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则绿色为显性;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则黄色为显性答案(1) 不能因为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后代的表现型为绿色和黄色,因此无法判断显隐性(2) ①绿色②全部为绿色全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解析(1)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甲同学选取绿色果皮植株与黄色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 F1的表现型,不一定能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因为当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后代的表现型为绿色和黄色,因此无法判断显隐性。

      2) ①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分离出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具有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根据题意,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绿色果皮为显性性状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的绿色果皮植株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即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若实验二后代全部为绿色,则绿色为显性;若实验二后代全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则黄色为显性设计 2围绕孟德尔定律考查获取信息能力4.(2017·全国Ⅱ,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 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 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 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 .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B.aaBBDD ×aabbdd,或 AAbbDD×aaBBDDC.aabbDD ×aabbdd,或 AAbbDD×aabbddD .AAbbDD×aaBBdd ,或 AABBDD×aabbdd 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子二代中黑色个体占=99=,结合题干,3 对等52+3+964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9331A_B_dd,要出现的比例,可拆分为 × × ,可进一步推出 F1的基因型为 AaBbDd,进而64444推出 D 选项正确。

      5.基因 A-a 和 N-n 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F1,对 F1进行测交,得到 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1∶1∶3∶3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基因型AAAaaaNNNnnnA.红色窄花瓣C.粉红窄花瓣答案C解析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aann)杂交,得到 F1(_a_n),对 F1进行测交得到的 F2中粉红(Aa)∶白色(aa)=1∶3,中间型花瓣(Nn)∶宽花瓣(nn)=1∶1,则 F1的基因组成中 A 基因∶a基因=1∶3,所以关于A、a 基因,F1的基因型是 Aa(占 1/2) 、aa( 占 1/ 2),F1的基因组成中 N基因∶n 基因=1∶1, 所以关于 N、 n 基因, F1的基因型是 Nn, 故 F1的基因型是 AaNn、 aaNn,可推出该亲本的基因型是AaNN,表现型为粉红窄花瓣6.(2016·全国Ⅱ,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 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d 表示,后者用 F、f 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 1∶1实验 1B.白色中间型花瓣D.粉红中间型花瓣表现型红色粉红色白色窄花瓣中间型花瓣宽花瓣 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全部为无毛黄肉实验 2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C↓全部为有毛黄肉实验 3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2)有毛白肉A、 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无毛黄肉 B 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实验 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 2 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毛黄肉(2)DDff、 ddFf、 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解析(1)由实验 1:有毛A 与无毛 B 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且双亲关于果皮毛色的基因是纯合的;由实验3:白肉A 与黄肉 C 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且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是纯合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 1 中的白肉 A 与黄肉 B 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例为1∶1”可判断黄肉 B 是杂合的。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 B 的基因型为 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 3 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5)实验 2 中的无毛黄肉 B(ddFf)和无毛黄肉 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 和 ddFF 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7. (2017·泉州检测)为研究番茄果皮颜色与果肉颜色两种性状的遗传特点, 研究人员选取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纯种番茄与果皮黄色果肉红色的纯种番茄作亲本杂交, F1自交得 F2,F2相关性状的统计数据(单位:株)如下表请回答:果肉果皮黄色红色154浅黄色38浅绿色9 透明(1)果皮颜色中________属于显性性状47128(2)研究人员作出推断,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肉颜色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让 F1番茄与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番茄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果皮黄色∶透明)(果肉红色∶浅红色∶浅绿色)=(1∶1)(2∶1∶1),则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色(2)F2果皮黄色∶透明符合 3∶1,应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2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符合 12∶3∶1(或“F2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不符合 1∶2∶1”),应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3)果皮颜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果肉颜色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或“果肉颜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果皮颜色中黄色属于显性性状。

      2)子二代果皮黄色∶透明=3∶1,说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符合 12∶3∶1,是 9∶3∶3∶1的变形,说明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3)假设三对基因分别是A、a,B、b,C、c,则 F1番茄基因型为 AaBbCc, 与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番茄(aabbcc)杂交, 若果皮黄色∶透明=1∶1,说明果皮颜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若果肉红色∶浅红色∶浅绿色=2∶1∶1, 说明果肉颜色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核心考点核心考点 2 2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1.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2.仅在 X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1)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①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②世代遗传;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2)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①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②隔代交叉遗传;③女患者的父 亲和儿子一定患病3.X、Y 同源区段遗传特点(1)涉及同源区段的基因型女性为XAXA、XAXa、XaXa,男性为 XAYA、XAYa、XaYA、XaYa2)遗传仍与性别有关①如 XaXa(♀)×XaYA(♂)→子代(♀)全为隐性,(♂)全为显性;②如 XaXa(♀)×XAYa(♂)→子代(♀)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4.解答遗传系谱图类问题的一般程序第一步确定遗传性状的显隐性:“无中生有”法、“有中生无”法第二步确定基因所在位置:用反证法,按Y 染色体、X 染色体、常染色体顺序判断第三步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隐性纯合突破法、逆推法、顺推法第四步计算相关个体遗传概率:涉及多对性状时,拆分为分离定律设计 1围绕人类遗传病考查理解能力1. (2015·全国Ⅰ, 6)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B解析短指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一样,A 错误;红绿色盲是伴 X 隐性遗传病,女病父必病, B 正确;伴X 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因为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获得显性基因的概率大,C 错误;隐性遗传病往往隔代交叉遗传,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遗传,D 错误2.(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可以传给儿子B.女性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不会传给儿子C.多基因遗传病可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其发病率D.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不可能产生正常配子答案A解析男性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如果发生交叉互换, 可以传给儿子,A 正确;女性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会传给儿子,B 错误;多基因遗传病的多个基因如果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21 三体综合征患者可能产生正常配子,D 错误。

      3. (2017·唐山一模)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均含有2 条异常染色体, 生育一个不含异常染色体的正常孩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对夫妻各自体内的基因总数有可能未发生变化B.这对夫妻各自含有的两条异常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C.这对夫妻再生一个染色体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6D.这对夫妻再生一个有两条异常染色体的孩子可能表现正常答案B解析由于该对均含有 2 条异常染色体的夫妻均表现正常,故这对夫妻各自体内的基因总数有可能未发生变化,A 正确根据题意,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均含有2 条异常染色体,生育一个不含异常染色体的正常孩子,可知该对夫妇均能产生不含异常染色体的正常配子,可推测该对夫妻各自含有的 2 条异常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B 错误;由于 2 条异常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所以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不含异常染色体的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4 ,同理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不含异常染色体的正常配子的概率也为 1/ 4,故这对夫妻再生一个染色体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1/16 ,C 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对夫妻产生不含异常染色体的正常配子的概率为 1/ 4,产生含有一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为2/4 ,产生含有 2 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为1/ 4, 两个均含有一条异常染色体的雌、 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概率为 1/4,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含有 2 条异常染色体,可能和亲本一样表现正常,D 正确。

      设计 2围绕遗传系谱图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4.(2014·新课标Ⅰ,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 和Ⅰ-4 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 和Ⅲ-4 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 和Ⅲ-3 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 和Ⅳ-2 必须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用A、a 表示,则Ⅱ-2、Ⅱ-3、Ⅱ-4、Ⅱ-5 都为 Aa, 而Ⅰ-2和Ⅰ-4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A错误; 当Ⅱ-1为纯合子时, Ⅲ-2为1/2Aa,当Ⅲ-1 为纯合子时,Ⅳ-1 为 1/ 4Aa,当Ⅲ-4 为纯合子时,Ⅳ-2 为 2/3 ×1/ 2=1/3Aa,Ⅳ-1 与Ⅳ-2 婚配子代为 1/ 4×1/3 ×1/ 4=1/48 与题意符合,B 正确;Ⅱ-3、Ⅱ-4 为 Aa,所以Ⅲ-3 为 2/ 3Aa,1/3AA,C 错误;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1/ 4,与题意 1/48 不符,D 错误。

      5.(2017·漳州八校联考)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设甲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若Ⅱ-7 为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乙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病B.Ⅱ-5 的基因型为 aaBBC.Ⅲ-10 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1/3D.Ⅲ-9 与Ⅲ-10 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答案D解析1 号和 2 号患甲病,其女儿 5 号正常,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根据 1 号和 2号均不患乙病,其女儿4 号患乙病,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 项错误;1 号和 2号的基因型均为为 AaBb,Ⅱ-5 和Ⅱ-6 的基因型均为 1/3aaBB 、2/ 3 aaBb,B 项错误;Ⅱ-7 为纯合子, 基因型为 aaBB, Ⅲ-10 是纯合子 aaBB 的概率是 1/3 +2/ 3×1/2 =2/ 3, C 项错误;根据 9 号的基因型为 aabb,与Ⅲ-10 结婚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1/3 ×1/ 2=1/6 ,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1-1/ 6=5/6 ,则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 6×1/2 =5/ 12,D 项正确。

      6.(2017·全国Ⅱ,32)人血友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 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__答案(1)如图 11(2)84(3)1%1.98%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绘制系谱图如下:(2)血友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h 表示,则7 号的基因型为 XhY,由此11可推知 1 号和 5 号(大女儿)的基因型均为 XHXh,则小女儿(4 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XHXh、22111XHXH,其丈夫的基因型为XHY,他们生出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 × = 。

      假如这两个女儿基248因 型 相 同 , 则 小 女 儿 的 基 因 型 为 XHXh, 其 所 生 后 代 的 基 因 型 及 比 例 为 :1XHXh∶XHXH∶XhY∶XHY=1∶1∶1∶1,可见其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 4(3)血友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也为 1%;又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则女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为 1%,正常基因的频率为 99%,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2×1%×99%=1.98%设计 3围绕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7.(2017·全国Ⅰ,6)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 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答案B解析根据分析,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和 BbXrY,A 正确;F1出现长翅雄蝇(B_ X Y)的概率为 3/4 ×1/ 2=3/8 ,B 错误;母本 BbX X 产生的配子中,含 X 的配子占 1/ 2,父本 BbXrY 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 1/2,因此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比例相同,C 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和卵细胞的基因-Rrr 型都为 bXr,D 正确。

      8.(2015·全国Ⅱ,32)等位基因 A 和 a 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 XAXA或 AA, 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 或 Aa, 祖母的基因型是 XAXa或 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 XAY 或 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 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能否确定该女孩的 2 个显性基因 A 来自于祖辈 4 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______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 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1)不能女孩 AA 中的一个 A 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 A 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 另一个 A 必然来自于母亲, 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 A 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祖母该女孩的一个 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 XA一定来自于祖母不能解析(1)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由女孩基因型为AA 可知,其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 基因,但父亲的 A 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 也可来自其祖母, 同理母亲的 A 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2)若为 X 染色体遗传,由女孩的基因型为 XAXA可知,其父亲基因型必然为XAY,而男性的X 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男性的母亲,由此可推知该女孩两个 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其祖母女孩母亲的 XA既可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来自其外祖母9.(2017·六安皖西教学联盟检测)某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的植物茎色为绿色和紫色(基因型为 A、a)、叶型为宽叶与窄叶(基因型为 B、b),为探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亲本组合紫色宽叶(♀)实验 1×绿色窄叶(♂)紫色宽叶F1表现型紫色宽叶♀6紫色宽叶(♂)实验 2×绿色窄叶(♀)紫色宽叶紫色宽叶♂6紫色宽叶♂3紫色宽叶♀3F2表现型及比例紫色窄叶♂3紫色窄叶♀3绿色宽叶♀2绿色宽叶♂2绿色宽叶♂1绿色宽叶♀1绿色窄叶♂1绿色窄叶♀1 (1)绿色和紫色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该植物中,基因A、a 和基因 B、b 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依据表格信息作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控制绿色和紫色的 A、a 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 2 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若只考虑其植物叶型性状, 在 F2的宽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答案(1)紫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紫色宽叶∶紫色窄叶∶绿色宽叶∶绿色窄叶=9∶3∶3∶1(2)常这对相对性状在雌雄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相同(F2的雌雄株中紫色∶白色均为 3∶1)(3)AAXBYB、aaXbXb1/3解析(1)表格中,紫色与绿色杂交,子一代都是紫色,说明紫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

      两组实验的子二代中,性状分离比都是 9∶3∶3∶1,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表格数据统计,F2的雌雄株中紫色叶∶绿色叶均为 3∶1,没有性别的差异, 说明控制绿色和紫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根据以上分析,实验 2 雄性全部宽叶,则子一代为 AaXBXb,AaXbYB,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YB、 aaXbXb, 若只考虑其植物叶型性状, 在 F2的宽叶植株基因型为 XBXB、 XBXb、 XbYB,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3重要题型重要题型 1414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1.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 染色体上(1)已知性状显隐性: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①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2)未知性状显隐性:正交、反交实验①结果相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②结果不同,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还是在 X 与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雌性隐性纯合子(XaXa)和雄性显性纯合子(XAY 或 XAYA)杂交,若子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 为隐性,则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个体都为显性,则基因位于X 与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 与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具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相互交配,观察子二代的表现型,若子二代中无论雌、雄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二代中雄性或雌性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 与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4.判断基因是否易位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两对基因遗传具有自由组合定律的特点,但却出现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可考虑基因转移到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可能,如由染色体易位引起的变异5.判断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有多种类型,有的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若多个外源基因以连锁的形式整合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上, 其自交会出现分离定律中的3∶1 的性状分离比; 若多个外源基因分别独立整合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上,各个外源基因的遗传互不影响,则会表现出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1. (2017·百校联盟联考)某大学生物系学生通过杂交实验研究某种短腿青蛙腿形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到下表结果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1组合短腿♀×长腿♂子代A.长腿为隐性性状,短腿为显性性状B.组合 1、2 的亲本都是一方为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C.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D.短腿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答案D解析根据组合 4 中短腿♀×短腿♂,子代中长腿∶短腿≈1∶3 可推知,亲本为杂合子,短腿为显性性状,长腿为隐性性状,而且青蛙腿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组合 1、2 都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 1∶1,相当于测交,所以其亲本都是一方为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 B 项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对子代雌雄个体进行分别统计,所以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可能位于长腿短腿48462长腿♀×短腿♂46483长腿♀×长腿♂9004短腿♀×短腿♂2476 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 项正确。

      2.(2017·全国Ⅰ,32) 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 XY 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 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 NN 或者 Nn 的表现为有角, nn 无角; 母羊中基因型为 NN 的表现为有角,nn 或 Nn 无角若多对杂合子公羊与杂合子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为了确定 M/m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 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 性 别 比 例 , 若 ____________________, 则 说 明 M/m 是 位 于 X染 色 体 上 ;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 M/m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3)一般来说, 对于性别决定为 XY 型的动物群体而言, 当一对等位基因(如 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种;当其位于X 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种;当其位于X 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____种。

      答案(1)有角∶无角=1∶3有角∶无角=3∶1(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3)357解析(1)多对杂合子公羊与杂合子母羊杂交,Nn×Nn→NN、Nn、nn,比例为 1∶2∶1由于母羊中基因型为 NN 的表现为有角,nn 或 Nn 的表现为无角,所以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1∶3;由于公羊中基因型为 NN 或者 Nn 的表现为有角,nn 的表现为无角,所以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3∶12)如果 M/m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纯合黑毛母羊基因型为 XMXM,纯合白毛公羊基因型为XmY, 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MXm和 XMY, 子二代中黑毛(XMXM、 XMXm、 XMY)∶白毛(XmY)=3∶1,但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是雌∶雄=0∶1如果 M/m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合黑毛母羊为 MM, 纯合白毛公羊为 mm, 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Mm, 子二代中黑毛(1MM、 2Mm)∶白毛(1mm)=3∶1,但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是雌∶雄=1∶1,没有性别差异3)对于性别决定为 XY 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AA、Aa、aa)3 种;当其位于 X 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5种;当其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7 种。

      3. 菠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 其圆叶(A)和尖叶(a)、 抗病(B)和不抗病(b)为两对相对性状为研究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某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纯合的圆叶和尖叶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后代均为圆叶据此甲同学认为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同学认为 A、a 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论更严谨?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 A、a 与 B、b 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丙同学利用基因型为AaBb 的雌雄植株杂交,若子代有 3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2∶1,则可判断这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具体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 正反交后代均为圆叶,所以乙的结论更严谨(2)A、b 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a、B 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可套用自由组合定律1)乙同学的结论更严谨,因为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正反交后代均为圆叶2)若 A、 a 与 B、 b 基因均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型为 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应该有4 种,比例为 9∶3∶3∶1;若 A、b 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 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 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3 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若 A、B 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 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 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 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BB∶AaBb∶aabb=1∶2∶1,表现型之比为 3∶1所以, A、b 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 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重要题型重要题型 1515遗传致死题型的解题技巧遗传致死题型的解题技巧1.致死基因的归类(1)隐性致死与显性致死隐性致死是指隐性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是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它包括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性状一定为杂合子,显性 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显∶隐=2∶12)配子致死与合子致死根据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致死效应,致死现象可以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配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合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3)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根据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致死现象分为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4)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从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上分析,致死现象可分为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2.遗传致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虽然致死现象中的子代性状比与正常状态的分离比不同,但解此类题时照样要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若是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分离定律解题;若是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若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需要考虑伴性遗传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致死个体对正常比例的影响,即转化好表现型比例。

      1.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果蝇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 缺失 2 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A.白眼雄果蝇占 1/2B.红眼雌果蝇占 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D.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红眼和白眼在性染色体上(用 B、b 表示),XBXb和 XBY 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亲本中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的占 1/2 ,缺失两条的和染色体正常的均占1/ 4,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 1/3 ,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 2/ 3因此后代白眼雄果蝇占 1/4 ,红眼雌果蝇占 1/ 2,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4 ×1/ 3=1/4 , 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 4×2/3=1/ 6,故选 C2.(2016·全国Ⅱ,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 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即 G、g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XGXg和 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 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 三项均错误,D 项正确3.(2017·深圳调研)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 A、a 与 B、b 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 A_bb 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 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 )杂交,取 F1红花植株自交得 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1)F1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对 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_的配子致死;F2中蓝花植株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答案(1)AaBb基因的分离(2)二AbAabb 和 Aabb解析(1)依题意可知: F1红花植株自交所得 F2中出现了黄花(aaB_)和蓝花(A_bb)的个体,说明 F1同时含有 A、a、B、b 基因,所以 F1红花的基因型为 AaBb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理论上 F1红花植株自交所得 F2中红花(A_B_)∶黄花(aaB_)∶蓝花(A_bb)∶白花(aabb)=9∶3∶3∶1,而实际为 7∶3∶1∶1,即红花和蓝花所占比例较理论值偏低,说明 F1产生的配子中存在致死现象进一步分析可知:在 F2中,A_∶aa=2∶1、B_∶bb=5∶1,说明致死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若 F1产生的该雌雄配子同时致死,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5∶3∶0∶1,与题意不符,所以观点一不成立,观点二成立,即支持观点二。

      综上分析可进一步推知:F2中蓝花植株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 和Aabb4.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 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果蝇共 185 只,其中雄蝇63 只 (1)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2)若 F1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F1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 F1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让 F1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 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 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X3(2)nXNXN、XNXn(3)N9.09%(或 1/11)解析(1)由题意知,一对果蝇杂交, 得到 F1中果蝇雌性∶雄性=2∶1,因此该果蝇的个体中雄性一半致死,该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雌性亲本是杂合子,杂交后的基因型有四种,比例是 1∶1∶1∶1,其中一种雄性基因型致死,因此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 种。

      2)若 F1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基因型为 XNXN、XNXn,故致死基因为隐性3)若 F1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则基因型为 XNXn、XnXn,则致死基因为显性F1雌蝇基因型有两种,XNXn和 XnXn,产生的雌配子中,1/4为 X 3/ 4 为 Xn;F1雄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XnY,产生的雄配子为 1/2X、1/ 2Y;因此F2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 1/8X X 、1/ 8XNY、3/8XX 、3/ 8XnY;又因基因型为 XNY 的个体不能成活,所以 F2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 1/7X X 、3/ 7XnXn、3/7XY,故 N的基因频率为 1/ 11NnnnNnnnN,专题强化练专题强化练1.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答案D解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连续遗传,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该病的患病概率没有性别差异,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患者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来自父方或母方, 则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若双亲均为患者, 夫妇双方均为患病纯合子时,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 1,故 D 项错误。

      2.下列有关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婚姻和计划生育指导对预防人类遗传病有积极意义B.遗传咨询以家族系谱分析为主,为咨询对象提供防治对策和建议C.我国取消强制婚前体验,是因为对遗传病的预防没有实际价值D.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先天性愚型患儿的出生答案C 解析婚姻和计划生育指导对预防人类遗传病有积极意义,A 项正确;遗传咨询以家族系谱分析为主,为咨询对象提供防治对策和建议,B 项正确;我国取消强制婚前体检,不等于婚前体检对遗传病的预防没有实际价值,C 项错误;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先天性愚型患儿的出生,D 项正确3.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芦花和非芦花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雄性芦花鸡和雌性非芦花鸡杂交所产生的 F1均为芦花鸡,F1中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 F2中雄性均为芦花鸡,雌性中有一半为非芦花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F1中的芦花鸡都携带非芦花基因B.亲本芦花鸡一定是纯合子C.芦花性状是显性性状D.如果交换亲代表现型,则F1中雌性个体均为非芦花鸡答案A解析芦花和非芦花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 设相关基因用 B、 b 表示, 则 F1的基因型为 ZBZb、ZBW,可见其中雌性芦花鸡不携带非芦花基因, A 项错误;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均为纯合子,B 项正确;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Z上,C 项正确;如果交换亲代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则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ZbW,均为非芦花鸡,D 项正确。

      4.三叶草的野生型能够产生氰酸用两个无法产生氰酸的纯合品系(突变株 1 和突变株 2)和野生型三叶草进行杂交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错误的是()杂交突变株 1×野生型突变株 2×野生型突变株 1×突变株 2A.氰酸生成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B.突变株 1 是隐性突变纯合子C.突变株 2 的突变基因催化氰酸合成D.不足以推测两品系突变基因的功能答案C解析突变株 1×突变株 2 杂交,F1为无氰酸,并且 F1自交后代比例为 13∶3,因此可推测氰酸生成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是 AaBb,有氰酸类型的基因型为 A_bb 或 aaB_,A 项正确;突变株1×野生型(AAbb 或 aaBB)后代为有氰酸,并且 F1自交后代比例约为 1∶3,因此可推测突变株 1 是隐性突变纯合子 aabb,B 项正确;突变株 2×野生型后代为无氰酸, 并且 F1自交后代比例约为 3∶1,因此可推测突变株 2 的基F1有氰酸无氰酸无氰酸F2240 无氰酸,780 有氰酸1 324 无氰酸,452 有氰酸1 300 无氰酸,300 有氰酸 因型是 AABB;突变株 2 的突变基因导致催化氰酸合成的酶不能合成,从而使该个体不能合成氰酸,C 项错误;根据实验数据,不足以推测两品系突变基因的功能,D 项正确。

      5. 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遗传研究备受关注 如图是某家庭的系谱图,甲乙两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3 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B.甲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乙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C.5 号个体与正常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患乙病的男孩D.判断 12 号个体是否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最好用基因检测的方法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图中3 号、4 号正常,其女儿10 号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A 错误;甲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后代男女性中发病率相同,B 错误;由于 3 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其儿子有病,说明乙病是伴X 隐性遗传病,根据 7患乙病,说明 5 号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1/2 ,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是患乙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1/ 2×1/4 =1/ 8,C 正确;由于7 号患乙病,则12 号一定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不需要用基因检测,D 错误6.(2017·天一大联考)在小鼠中,AY(黄色)、A(鼠色)、a(黑色)3 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互为复等位基因,其显隐性关系为 AY>A>a,AYAY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小鼠群体中,控制小鼠体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复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一对鼠色鼠与黄色鼠交配,后代最多有________种表现型,此时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3)在自然条件下, 该小鼠种群中 AY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该种群________(填“发生”或“没有发生”)进化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请设计实验检测其可能的基因型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基因突变(2)3Aa、 AYa(3)减小发生(4)让该雄性黄色鼠与多只黑色雌鼠交配,统计后代的体色(或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出现黄色∶鼠色=1∶1,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AYA;若后代出现黄色∶黑色=1∶1,则该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Ya 解析(1)在小鼠群体中,控制小鼠体色的基因型有:AYA、AYa、AA、Aa、aa,共 5 种基因型;复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当鼠色鼠和黄色鼠的基因型分别为Aa、AYa 时,后代可出现 4 种基因型和 3 种表现型3)因为 AYAY个体在胚胎期死亡,故在自然条件下,该小鼠种群中 AY的基因频率将减小,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4)判断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YA 还是 AYa, 最佳的方案是测交, 即让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雌性黑鼠交配,统计后代的体色(或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出现黄色∶鼠色=1∶1,则该黄色鼠的基因型为 AYA;若后代出现黄色∶黑色=1∶1,则该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Ya7.某植物茎秆有短节与长节,叶形有皱缩叶与正常叶,叶脉色有绿色和褐色,茎秆有甜与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员用该植物进行的两个实验(其中控制茎秆节的长度的基因用A 和 a 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 B 和 b 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纯合的短节正常叶植株与纯合的长节皱缩叶植株杂交,F1全为长节正常叶植株,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①从生态学方面解释上述实验中F1的性状表现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一中F1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用“|”表示染色体,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2)实验二: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 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等发生)①与实验一的 F2结果相比,请尝试提出一个解释实验二的F2结果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你的假设,实验二中F1产生配子的种类有______种③为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 可采用________法,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答案(1)①增强光合作用,增强生存斗争能力②(2)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2③测交绿色叶脉茎秆不甜∶褐色叶脉茎秆甜=1∶1解析(1)①长节正常叶植株较高,叶片伸展,有利于吸收光能,增强光合作用,增强生存斗 争能力②根据 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 可判断控制节长与叶形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根据 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可判断绿色叶脉茎秆不甜为显性性状,根据 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推测控制叶脉颜色和茎秆甜度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两对基因分别用C、c 与 D、d 表示,实验二中 F1产生配子的种类有 CD 和 cd 两种,验证该假说,可用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与F1进行测交,若实验结果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褐色叶脉茎秆甜=1∶1,则假设成立8.(2017·衡水中学三调)已知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 A(a)和 B(b)控制,A为红色基因,B 为红色淡化基因蔷薇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基因型表现型现取 3 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aa__或__BB白色A_Bb粉红色A_bb红色(1)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用甲、乙、丙3 个品种中的两个品种__________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2)实验二的 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__________3)从实验二的 F2中选取一粒开红色花的种子, 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 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 aabb 的蔷薇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

      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答案(1)aaBB甲与丙(2)7∶6∶3(3)①全为红色(或红色∶白色=1∶0)AAbb②红色∶白色=1∶1Aabb解析由题意知,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 B、b 控制,白色花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AaBB、aabb,粉色花的基因型有 AABb、AaBb,红色花的基因型有 AAbb、Aabb 实验一:F1为粉红色,F2为白色∶粉红色∶红色=1∶2∶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F1粉红色的基因型为 AABb,甲为 AABB实验二:F1为粉红色,且乙与甲的基因型不同,所以F1的基因型为 AaBb,乙为 aaBB实验三:F1为红色,自交后代红色∶白色=3∶1,F1基因型为 Aabb,所以丙为 aabb1)由分析可知,乙的基因型为 aaBB,甲为 AABB,丙为 aabb,因此甲、丙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

      2)实验二的F1基因型为AaBb, 自交得F2花色中中白色的比例为aaB_+aabb+A_BB=1/4 ×3/ 4+1/4 ×1/ 4+3/4 ×1/ 4=7/16 ,粉红色花的比例为 A_Bb =3/ 4×2/4 =6/ 16,红色的比例为 A_bb=3/4 ×1/ 4=3/16,因此 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7∶6∶33)开红色花的基因型为 A_bb,有两种可能,即 AAbb、Aabb,所以将其与基因型为 aabb 的蔷薇杂交基因型 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 和 aabb,故后代红色∶白色=1∶1,基因型 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为 Aabb,故后代全为红色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全为红色,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红色∶白色=1∶1,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9.(2017·潍坊中学一模)某宠物是二倍体哺乳动物, 其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A1、A2和 A3控制,A1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黑色;A2和 A3基因纯合时分别表现为灰色、棕色;A2和 A3基因共存时表现为花斑色毛形分直毛和卷毛两种,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用B、b 表示),但显隐性未确定。

      据调查,黑色卷毛的该种个体更受人们欢迎,请回答相关问题1)现选择两只黑色卷毛的雌雄亲本杂交, 子一代中有 6 只个体, 其中一只表现为花斑色直毛,则亲本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子一代中某黑色卷毛雌性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2)研究小组期望获得一只雄性个体,不管和其杂交的雌性个体性状如何,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黑色卷毛个体尽可能多,则该雄性个体的最佳基因型为 ________要确定第(1)题的子一代中某黑色卷毛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否符合上述要求,让其与多只棕色直毛雌性个体杂交,仅看________(填“毛色”或“毛形”)性状,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个体符合上述要求;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个体不符合上述要求答案(1)A1A2XBXb或A1A3XBXb1/6(2)A1A1XBY毛色全部为黑色个体出现棕色或花斑色个体(或不全为黑色个体)解析(1)由题意知, 黑毛个体杂交, 后代出现花斑色, 因此亲本黑毛的基因型是A1A2×A1A3,卷毛个体交配,后代出现直毛,说明卷毛对直毛是显性,又由于卷毛和直毛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因此亲本卷毛的基因型是 XBXb×XBY,对于两对相对性状来说,亲本雌性的基因型是A1A2XBXb或 A1A3XBXb; 子一代黑色卷毛雌性的基因型是A1_XBX , 其概率为 3/4×1/2=3/8,其中纯合子是 A1A1XBXB=1/4×1/4=1/16,黑色卷毛雌性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6。

      - (2)基因型为 A1A1XBY 的个体与任何雌性个体杂交, 子一代的表现型都是黑色卷毛个体; 第(1)题的子一代黑色卷毛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三种A1A1XBY、A1A2XBY、A1A3XBY,让(1)中子一代的黑色卷毛雄性个体与多只棕色直毛雌性个体(A3A3XbXb)杂交, 如果杂交子代全部是黑色,说明基因型是 A1A1XBY, 符合要求; 如果出现棕色或花斑色, 则基因型是 A1A2XBY、 A1A3XBY,不符合要求10.豚鼠的野生型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 D、d 和 R、r 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 D 和 R 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 D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现有两个纯合品系的亲本杂交,其结果如下表:亲本组合灰色雌性×白色雄性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等位基因R、r 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亲本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 r 基因频率为________2)若豚鼠种群足够大, 从 F2代开始, 每代淘汰掉种群中灰色雄豚鼠, 照这样随机交配若干代,豚鼠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 R、r 分别被荧光蛋白标记为黄色、蓝色,实验发现F1中灰色雄性豚鼠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没有检测到荧光标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小组利用上述实验中豚鼠为实验材料,尝试选择不同体色的豚鼠进行杂交,使杂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你认为该小组能否成功?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XddXRY2/3(2)是淘汰掉种群中灰色雄性豚鼠,种群 d、r 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发生进化(3)Y 染色体所在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X 和 Y 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到细胞同一级(4)不能白豚鼠的基因型为 dd_ _,而 D、d 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F1类型存在性别差异,由于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 D 和 R 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D 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

      实验中纯合灰色雌性和白色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黑色,雄性都是灰色,子二代中黑色 ∶灰色∶白色=3∶3∶2,因此等位基因 D、d 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R、r 位于 X 染色体上,所以亲本灰色雌性豚鼠的基因型为 DDXrXr,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为 ddXR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XRXr(黑色雌性)、DdXrY(灰色雄性),所以 F2中 r 基因频率为 2/3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F2代开始,每代淘汰掉种群中灰色雄性豚鼠,使种群 d、r 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导致豚鼠种群发生进化F1类型及比例黑色雌性∶灰色雄性F2类型及比例黑色∶灰色∶白色=3∶3∶2 (3)假如 R、r 分别被荧光蛋白标记为黄色、蓝色,实验发现F1中灰色雄性豚鼠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没有检测到荧光标记, 其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 和 Y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到细胞同一极4)由分析可知,白色豚鼠的基因型为dd_ _,而 D、d 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不能使杂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雌性或雄性个体中出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