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施路径初探.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5730060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3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施路径初探 杨建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何种教育策略,值得我们每个教育者深思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需要教师树立新理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且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个人追求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给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四大理念一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和基础性、全面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树立整体发展的课程观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在保持传统学科的同时,要加强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术技能的学科地位,使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强调并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建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三是树立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营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动态信息交流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四是树立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观教师应在课堂和实践的层面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方式的革命,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着眼学生的潜能发挥,提倡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时间、进度、评价、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交流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宽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要做到四个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也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有助于形成运作良好的社会为此,我们在德育管理的实施途径中要做到四结合一是目标管理与综合评定结合,要明确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初一学年侧重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初二学年侧重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初三学年侧重心理品质和远大理想教育以这三个侧重点为支点,把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始终,为实现培养新时期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长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形成黨政团班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管理网络,形成以学生会为主,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德育模式如周一升旗仪式、值周评比、校运会、艺术节、十佳学生评选、学生会换届选举等,甚至教师的课堂教学、师德评比,校园文化建设也都有学生参加达标中定期进行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学校审评最后将综合评定结果记入学生档案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教育二是传统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日常的德育管理中要求周周有主题,月月有内容,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通过五讲(早会讲、班会讲、广播讲、板报讲、环境讲)和日常检查,规范学生达标再从中树立典型,以典型带动全局开展“树正气、学典型、谈人生、讲奉献”的典型教育活动,使学校的工作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人人有变化,天天有喜讯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办传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围绕体育节、艺术节、学雷锋周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逐渐内化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与情操三是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随时总结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与事,并采取一定的表彰形式去感染其他人如让优秀的学生登红榜、戴红花、说经验、谈体会,还让其他学生向他们献花同时对那些违规学生也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学校结合当前形势挖掘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开展适时型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识别真善美、学做诚信人的道德习惯培养,识性明司,规范自己四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的特点,建立四个基地:学军基地,请驻地某部队官兵来我校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学法基地与辖区派出所及交警大队结对子,请他们给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学传统基地积极走出去,到文化宫、烈士墓开展校园艺术节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到公园、火车站及主要街道、小区清理白色垃圾,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此,我们要在评价体系上保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endprint一是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师的教育思想、激励性语言和行为、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等五个方面着眼,尤其要对学生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方式、参与的状态、参与的品质、参与的效果等六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改变传统的以教论教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的调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是指导者、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中教师多给予学生主动权,让学生积极地求知、解惑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形成了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是建立班任工作评价体系。

      从教师的教育思想、班级的民主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目标的达成、四种子女特殊教育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加强考核,同时考察班集体激励功能要讓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照一个标准、一种要求同步发展应该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及时准确地发现风格各异的学生身上的“亮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开发潜质,全面发展三是建立公正、全面、高效的社会评价体系为使教师在业务上更加钻研,备课更加认真,讲授更加生动;为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听课更加专心,质疑更加积极;为使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及时,交流更加方便,我们开设了“教学开放月”活动,聘请家长来校听课,并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学校把家长的反馈意见作为考评教师的几项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关心、诚心、细心、耐心,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在班级形成了互敬、互爱、互助、互谅的同学关系,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和友谊气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使之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奠定基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是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工程的不断开展和深入,我们将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反思、总结、完善,把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下去,为培养师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习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endprint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