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doc
3页1、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A、肌肉活动:影响最显著;B、精神活动:平静思考问题是影响不大,一般不超过4%,但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躁、激动、恐惧时,能量代谢显著增高(1、肌紧张增强;2、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释放增多);C、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摄食过程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D、环境温度:20—30℃,能量代谢最稳定2、 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3、 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因此,测定必须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4、 基础代谢率比一般安静时低,是清醒时的最低水平,但在熟睡时更低,做梦时可增高5、 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单位是kJ/(㎡~h)6、 男性的基础代谢率平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7、 基础代谢率的实际值同正常平均值相比较,一般相差在±15%以内都属于正常范围相差超过±20%时才有可能是病理性的8、 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见于:甲低、艾迪生病、肾病综合征、垂体性肥胖症以及病理性饥饿是。
9、 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见于:甲亢、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以及伴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10、 体温的正常变动:A、昼夜节律:2—6时最低,13—18时最高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控制B、性别影响:相同状态下,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女性排卵日最低,黄体期升高0.3—0.6℃(黄体分泌孕激素的作用所致)C、年龄影响:儿童体温较高,随年龄增长,体温逐渐变低D、肌肉活动影响: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E、其他影响:精神紧张、激动、进食11、 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是肝,运动时是骨骼肌12、 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寒战产热(骨骼肌不随意肌紧张)和非寒战产热(代谢产热)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寒战时可使机体的代谢率增加4—5倍;非寒战产热的70%来自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产热13、 在人类,棕色脂肪只存在于新生儿体内,所以非寒战产热对新生儿的意义尤为重要14、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特点是: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还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15、 寒冷刺激:A、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寒战;B、通过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引起甲状腺激素的释放;C、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增强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6、 散热方式:A、辐射散热: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物质在机体安静状态下和在21℃的环境中占总散热量的比例较大(60%);B、传导散热:机体热量直接传给与它接触的较冷物质;C、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D、蒸发散热:不感蒸发和发汗(可感蒸发),蒸发1g水可散发2.43kJ热量17、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将成为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18、 汗液中水分约占99%,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NaCl,也有少量KCl、尿素、乳酸,其渗透压较血浆为低,因此大量出汗而造成的脱水为高渗性脱水19、 人体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通过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而引起发汗20、 发汗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21、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22、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可能在体温调节中起着调定点的作用23、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热是由于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受致热原的作用而升高调定点上移(如移至39℃)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