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概要课件.ppt

12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69447895
  • 上传时间:2024-07-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8M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节中秋节”,,“仲秋节仲秋节”;; “秋节秋节”、、“八月节八月节”;; “团圆节团圆节”、、“女儿节女儿节” “月节月节”“月夕月夕”;; 在唐朝,被称为在唐朝,被称为“端正月端正月”中秋节中秋节”别称别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张九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李白李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辛弃疾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白居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杜甫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温庭筠知识积累:有关知识积累:有关“月月”的诗句的诗句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1 1、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2 2、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3 3、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十十五五夜夜望望月月 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王建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考:1.你可知诗人的秋思落于何处?2.诗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 的秋思的? 中庭中庭地白地白树栖鸦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冷露无声湿桂花桂花写中庭月色,只用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地白”二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素洁,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树栖鸦””这三这三个字,朴实、简洁、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托了月夜的寂静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这句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月亮月亮 今夜月明人尽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不知秋思落落谁家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在谁的一边(““谁家谁家””,就是,就是““谁谁””,,““家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明明是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一个一个““落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全唐诗》录此诗,““落落””字作字作““在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望月望月〔〔景景〕〕抒怀抒怀〔〔情情〕〕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小小 结结 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样,““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的意境就更显得悠远,耐人寻味。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必然是最浓挚的赏析赏析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