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心理咨询师复习指导.doc
7页发展心理学史与发展心理学一、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因素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除了与近代社会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外,有两大因素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是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进化论的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结识到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运用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并编写了第一本以儿童年龄特性为基础,系统讲述科学知识的书《世界图解》此外,夸美纽斯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儿童特点并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与教学原则 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因此,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在他看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9/10是由教育决定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爱好,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 法国思想家卢梭(J.Rousseau)的儿童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
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提出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一方面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成人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性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积极自由、理性和蔼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足发展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盛行,对了解儿童心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规定 进化论的影响 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1871)中,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并认为人与动物具有心理上的连续性;《动物与人类的表情》(1872)则进一步分析了人类与动物表情上的共性和共同的发生根源 “尽管人类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心理差异是巨大的,然而这种差异只是限度上的,并非种类上的我们已经看到,人类所自夸的感觉和直觉,各种感情和心理能力,如爱、记忆、注意、好奇、模仿、推理等等,在低于人类的动物中都处在一种萌芽状态,有时甚至处在一种十分发达的状态达尔文 达尔文不仅从种系演化的途径研究了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也从个体变化的途径研究了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通过对儿童的观测研究可以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并揭示动物心理向人类心理的演变过程,儿童成了研究进化的最佳的自然实验对象。
达尔文根据长期观测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就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是儿童心理学领域初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涉及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在该书中,普莱尔通过对自己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系统观测与描述,肯定了儿童心理研究的也许性,并阐述了遗传、环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地作用普莱尔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继普莱尔后,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于20世纪初初次用问卷法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态度、爱好等作了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儿童研究运动”,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法国的心理学家比纳(A.Binet)首创用智力量表进行个体差异鉴别,美国儿科医生格塞尔(A.Gesell)提出了婴幼儿发育常模,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建立的儿童情绪的条件反射理论等,都对学科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奉献。
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产生阶段 形成阶段 演变阶段 发展阶段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霍尔也是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了研究 荣格的研究:最早研究成年心理的人 重要观点: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重视中年危机,论述了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心理 (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1930年:Hollingwerth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第一部) 1935年:Goodenough出版《发展心理学》 1957年,《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70年代开始兴起:会议,研究,出版物,大学课程一、遗传与环境 (一)第一阶段:单因素决定论 1、遗传决定论 ⑴基本观点: ①片面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 ②心理发展是这些先天遗传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③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⑵代表人物: 高尔顿(F.Galton)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弗洛伊德:本能说 ⑶重要研究: ①高尔顿a、名人家谱研究(英国) 977个名人,其亲属中332人同样有名 977个普通人,其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b、名人之子与教皇养子研究 名人之子成名的多过教皇养子 ②桑代克双生子的研究 rIQ:双生子>一般兄弟,rIQ:同卵>异卵 2、环境决定论 ⑴基本观点: 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作用,认为心理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⑵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 ⑶重要研究: ①富里门(Freeman)的养子研究 被收养儿童,一年后IQ从95提高到102.5 ②纽曼(Newman)的同卵双生子研究 同卵双生子分开生活,IQ跟教育年份、社会优势正相关 郭任远(1898-1970),广东汕头人 “超华生”:192023《取消心理学中的本能说》 小猫和小老鼠和平共处的实验 (二)第二阶段:二因素论 ⑴基本观点: 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因素决定 ⑵代表人物: ①斯特恩:合并原则 ②吴伟士(R.S.Woodworth):相乘说 ③格塞尔(A.Gesell):成熟势力说 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 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什么? ⑶二因素论的优缺陷 优:较先期理论更符合心理发展实际 缺:a、但仍没有克服机械论,没有看到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 b、没有看到儿童实践活动和儿童自身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互相作用论 ⑴基本观点: 两种因素具有互相作用、依存关系,任何一因素的作用在大小、性质上都依赖于另一因素不是简朴的相加或者合并 当前最流行的观点:皮亚杰、维列鲁学派、中国学者、当代大部分的西方学者 ⑵代表性观点与人物: ①皮亚杰 •主客体互相作用论(图式、顺应、同化、平衡) •影响发展的四种因素: 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自然经验(物理经验、逻辑数学经验) 社会上的互相作用和互相传递 平衡化 二、连续性与阶段性 短期内,连续性的 长期看,阶段性的 三、积极性与被动性 四、关键期问题 年龄特性:在某一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与其他年龄阶段有所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点。
如何对的理解 a、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概括 b、具有一定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制约性 c、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不是绝对不变的 (有个别差异,教育可使之改变) 要注意避免: 过份强调稳定性,把它当作僵化、绝对的东西,似乎教育只能悲观地适应; 过度强调可变性,导致“教育万能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