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电气拓展学习全解.ppt
49页Ⅲ.1 Ⅲ.1 建筑弱电系统介绍建筑弱电系统介绍Ⅲ.1 Ⅲ.1 建筑弱电系统介绍建筑弱电系统介绍建筑中的弱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及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有交流与直流之分,交流36V以下,直流24V以下,如24V直流控制电源,或应急照明灯备用电源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如、电视、计算机的信息人们习惯把弱电方面的技术称之为弱电技术 主要包括:1、电视信号工程,如电视监控系统,有线电视2、通信工程,如3、智能消防工程4、扩声与音响工程,如小区的中背景音乐广播,建筑物中的背景音乐5、综合布线工程等一.电视系统 •一.电视系统 • 电视系统简称为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系统,是指共用一组优质天线接收电视台的电视信号,并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分配给各电视机用户的系统• 在共用天线的基础之上出现了通过同轴电缆、光缆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和图像信号的电视系统,称为电缆电视(Cable Television)系统,其简写也是“CATV”,习惯上又常称作有线电视系统•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一般由前端、干线、分配分支三个部分组成如图III-1-1所示。
一.电视系统 图图III-1 电视系统传输组成示意图电视系统传输组成示意图 一.电视系统• 5.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工程图• 如图III-2-2所示为某建筑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系统干线选用SYKV-75-9 型同轴电缆,穿管径为25mm的水煤气管埋地引入,在三层处由二分配器分为两条分支线,分支线采用SYKV-75-7 型同轴电缆,穿管径为20mm的硬塑料管暗敷设在每一楼层用四分支器将信号传输至用户端一.电视系统III.1.2 建筑通信系统• 建筑通信系统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之间进行通话,因此通信系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发送和接收话音信号;传输话音信号;话音信号的交换• 这三个要素分别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来实现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三大部分组成III.1.2 建筑通信系统•在现代化建筑大厦中的程控用户交换机,除了基本的线路接续功能之外,还可以完成建筑物内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内部用户通过公用网或专用数据网与外部用户之间的话音及图文数据传输程控用户交换机通过控制机配备的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化接口,可组成通信能力强大的综合数据业务网(ISDN)。
程控用户交换机的一般性系统结构如图III-4-4所示 图图III-3 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结构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结构 III.1.2 建筑通信系统图图III-4 系统图系统图 III.1.2 建筑通信系统• 4.建筑通信系统工程图•建筑通信系统工程图同样由系统图和平面图组成,是指导具体安装的依据建筑通信系统通常是通过总配线架和市话网连接在建筑物内部一般按建筑层数、每层所需门数以及这些的布局,决定每层设几个分接线箱自总配线箱分别引出电缆,以放射式的布线形式引向每层的分接线箱,由总配线•箱与分接线箱依次交接连接也可以由总配线架引出一路大对数电缆,进入一层交接箱,再由一层交接箱除供本层用户外,引出几路具有一定芯线的电缆,分别供上面几层交接箱如建筑系统图图III-4-4,该通信系统是采用HYA-50(2×0.5)SC50WCFC自电信局埋地引入建筑物,埋设深度为0.8m再由•一层分接线箱HX1引出三条电缆,其中供本楼层使用,一条引至二、三层分接线箱,还有一条供给四、五层分接线箱,分接线箱引出的支线采用RVB—2×0.5型绞线穿塑料PC管敷设其平面图如图III-2-2所示 III.1.3 楼宇对讲系统楼宇对讲系统•1.访客对讲系统• 访客对讲系统是指来访客人与住户之间提供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并由住户遥控防盗门的开关及向保安管理中心进行紧急报警的一种安全防范系统。
它适用于单元式公寓、高层住宅楼和居住小区等• 由对讲系统、控制系统和电控防盗安全门组成• 1)对讲系统对讲系统主要由传声器、语言放大器及振铃电路等组成,要求对讲语言清晰、信噪比高、失真度低• 2)控制系统 一般采用总线制传输、数字编码解码方式控制,只要访客按下户主的代码,对应的户主摘机就可以与访客通话,并决定是否打开防盗安全门;而户主则可以凭电磁钥匙出入该单元大门• 3)电控安全防盗门 对讲系统用的电控安全门是在一般防盗安全门的基础之上加上电控锁、闭门器等构件组成 2.可视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除了对讲功能外,还具有视频信号传输功能,使户主在通话时可同时观察到来访者的情况因此,系统增加了一部微型摄像机,安装在大门入口处附近,用户终端设一部监视器可视对讲系统如图III-5-5所示• 可视对讲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通过观察监视器上来访者的图像,可以将不希望的来访者拒之门•2)按下呼出键,即使没人拿起听筒,屋里的人也可以听到来客的声音•3)按下“电子门锁打开按钮”,门锁可以自动打开;④按下“监视按钮”,即使不拿起听筒,也可以监听和监看来访者长达30s,而来访者却听不到屋里的任何声音;再按一次,解除监视状态。
3.楼宇对讲系统图•图III-5-5所示为一高层住宅楼楼宇对讲系统图通过识读系统图可以知道,该楼宇对讲系统为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 每个用户室内设置一台可视分机,单元楼梯口设一台带门禁编码式可视梯口机,住户可以通过智能卡和密码开启单元门可通过门口主机实现在楼梯口•与住户的呼叫对讲• 楼梯间设备采用就近供电方式,由单元配电箱引一路220V电源至梯间箱,实现对每楼层楼宇对讲2分配器及室内可视分机供电•从图中还可得知,视频信号线型号分别为SYV75—5+RVVP6×0.75和SYV75—5+RVVP6×0.5,楼梯间电源线型号分别为RVV3×1.0和RVV2×0.5 3.楼宇对讲系统图图图III-5 高层住宅楼可视对讲系统图高层住宅楼可视对讲系统图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防火是安全防范的一个重要内容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规模小而且易于扑灭,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扑灭,则会使火势蔓延,酿成灾难因此如何探知火灾发生,并在火灾发生后采取疏散人员、自动灭火等一系列措施,使火灾能够尽早扑灭,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程度,是人类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使用探测器来监测火情并在火灾发生时进行报警的设施,早在19世纪末就已被发明,但现代意义上的火灾报警设施则是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在我国,大约从70年代起火灾报警设备才开始在大型建筑物中使用,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兴起,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技术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1)火灾探测报警器 火灾探测报警器能对火灾参数(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进行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火灾探测器分成感温、感烟、感光、气体火灾探测器和复合火灾探测器五个基本类型•传统的火灾探测器是当被探测参数达到某一值时报警,因此常被称为阈值火灾探测器(或称开关量火灾探测器),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模拟量火灾探测器,它输出的信号不是开关量信号,而是所感应火灾参数值的模拟量信号或与其等效的数字量信号它没有阈值,只相当于一个传感器• 另一类火灾报警器件是手动报警按钮,它是由发现火灾的人员用手动方式进行报警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2)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装置是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即为其中的一种,它能为火灾探测器提供电源,接收、显示和传输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对自动消防设备发出控制信号,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部分。
火灾报警控制器按其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三种基本类型近年来,随着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发展和模拟量、总线制、智能化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逐渐应用,在许多场合,火灾报警控制器已不再分作区域、集中和通用三种类型,而统称为火灾报警控制器在火灾报警装置中,还有一些设备如中继器、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等装置,可视为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演变或补充,在特定条件下应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同属火灾报警装置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3)火灾警报装置 火灾警报装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周围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装置它以特殊的声、光等信号向警报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以警示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的措施•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能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称为消防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接受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信号的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排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等。
消防控制设备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集中统一控制也有的消防控制设备设置在被控消防设备所在现场,但其动作信号则必须返回消防控制中心,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控系统的供电应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源采用蓄电池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图图III-6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框图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框图 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目前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几乎都已采用了二总线制由控制器到探测器只需接出两条线,即作为探测器的电源线,又作为信号传输线,它是将信号加载在电源上进行传输的•为了避免同一回路上的几条支路之间某一条短路时会引起整个回路瘫痪,一般在每个支路与回路连接处都要加一总线隔离器,如图III-7 火灾报警系统图所示图图III-7 火灾报警系统图火灾报警系统图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4.自动灭火系统及其联动控制• 消防灭火系统主要分为水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两种在现代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灭火系统应受到消防报警中心的控制和监视,以提高灭火系统的可靠性•(1)水灭火系统 水灭火系统由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两部分构成,有时也包括水幕系统。
•1)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是建筑防火设计中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消防设施在灭火时,接于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核心段的水射流不应小于10~13m,这就要求火灾发生时消防系统能提供足够的水压,通常由消防泵房的消防泵来实现在每个消火栓内设置一个击破玻璃按钮,当消防人员到场拿起喷水枪并伸展水带准备喷水时击动报警按钮,信号被火灾报警控制器接收后自动启动消防泵;也有击破玻璃按钮信号直接去水泵控制柜启动消防泵,这要依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大小来定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洒水喷头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关键部件,喷头内配有感温元件,通常是易熔合金或玻璃泡当火灾发生时,高温使易熔合金熔化或使玻璃泡破碎,该信号使喷头水路打开而自动喷洒这种喷头叫闭式洒水喷头,使用这种喷头的管路各段总是充有一定压力的水还有一种叫开式洒水喷头,喷头内不配有感温元件,水路总是开着,而由管道中的控制阀控制喷头,平时阀后没有水• (2)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气体自动灭火系统通常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或卤代烷灭火剂系统由灭火剂贮存瓶组、液体单向阀、集流管、选择阀、压力讯号器、管网和喷嘴以及阀驱动装置等组件组成。
不同形式的气体灭火系统所含系统组件不完全相同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当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并经确认后,火灾报警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气体灭火控制盘,灭火控制盘启动开口关闭装置、通风机等联动设备,并延时启动阀驱动装置,将灭火剂贮存装置的选择阀门同时打开,将灭火剂施放到防护区进行灭火灭火剂施放时压力讯号器给出动作反馈信号,通过灭火控制盘再发出施放灭火剂的声光报警信号图为•Ⅲ-8Ⅲ-8卤代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示意图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图图III-8 卤代烷灭火系统示意图卤代烷灭火系统示意图 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7.火灾事故广播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是消防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火灾发生时,在消防中心的指挥人员可通过该系统组织指挥现场灭火和人员疏散通常消防广播与业务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共用一套广播系统,故也称之公共广播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广播录放单元、广播功放单元和广播分配单元•1)广播录放单元是火灾事故广播系统的音响来源,它具有外线输入、话筒和磁带播放等方式,同时能对各种播放方式下的广播过程自动进行同步录音。
并设有扬声器监听任何方式下的广播音响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可实现正常广播与事故广播的自动切换紧急时值班人员可通过紧急控制键手动启动系统进入火灾事故广播•2)广播功放单元为功率输入单元,主要提供功率输出音频信号一般为120V定压输出消防广播分配控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分配,由值班人员确定广播层次;另一种是由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消防广播系统在每一层均设有一控制模块以确定该层的广播线路是否与广播功放系统的输出回路相接•3)火灾发生时,火灾事故广播的顺序是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的广播线路,若首层与二层具有大的共享空间时,也应接通二层的广播线路;首层发生火灾时,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的广播线路;其他各层发生火灾时应先接通本层及上下相邻两层的广播线路其他层暂时不接入火灾广播信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图III-10-10为火灾事故广播系统结构框图扬声器的布置应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15m,到走廊末端扬声器不大于18m扬声器的功率不小于3WⅢ.1.4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图图III-10 火灾事故广播系统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注:CB为控制切入模块,一般为二总线制单元模块 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已成为工农业生产、科研、城市建设、市政交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
随着用电设备和负荷的增加,用电安全的问题愈来愈突出这是因为电力的生产和使用有它的特殊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若不注意安全,则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安全用电在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建筑电气安全的主要内容是掌握人身触电事故的规律性及防护技术,保证电气作业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及有关电气安全用具的要求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III.2.1 触电 •所谓触电,多是因为人体有意或无意地与正常带电体接触或与漏电的金属外壳接触,使人体的某两点之间被加上电压,例如,手和手的两点间或手与脚的两点间等,在这两点之间形成电流,即触电电流 •1.触电对人体的伤害形式•触电的伤害形式主要有两类:电击和电伤•(1)电击 电流通过人体造成内部器官损坏,产生呼吸困难,严重时,造成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而体表没有痕迹这种情况叫做电击•(2)电伤 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以及在电流作用下,使熔化蒸发的金属微粒侵袭人体皮肤而遭受灼伤、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的伤害,叫做电伤,严重时也能致命 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2.触电的预防措施• 触电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每年的六至八月份,天气多雨、潮湿,加上人体多汗,所以触电事故最多发生在低压供电系统和低压电气设备上的事故较多;触电事故多发生在非电工人员身上;一般来说,冶金、建筑、矿业和机械行业触电事故较多;高温、潮湿、有导电灰尘,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和临时设施多、用电设备多的部门触电事故多为防止触电事故,除了思想上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合理的规章制度外,主要依靠健全组织措施和完善各种技术措施 •为防止触电事故或降低触电的危害程度,需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立屏障,保证人与带电提的安全距离,并悬挂标志牌•(2)有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要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3)采用安全电压•(4)采用联锁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推广、使用漏电保护装置•(5)正确选用和安装导线、电缆、电气设备;对有故障的电气设备及时维修•(6)合理使用各种安全用具、工具和仪表,要经常检查,定期试验•(7)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对电气工作人员的培训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有些与用电有关的事故隐患,也应引起重视,例如对电火花和电弧可能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对雷电或其它因素可能引起的过电压事故,都应从电气角度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性的措施。
同时,对电工安装和检修中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事故,对停电不当或事故停电可能造成的其它事故,对生产机械的电气故障可能引起的机械伤害等,也都应给予足够的注意•III.2.2 接地•所谓接地,简单说来是各种设备与大地的电气连接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电工设备需接地点与接地体连接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类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自然接地体有:•1)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及其他金属管道(液体燃料和易燃、易爆气体的管道除外)•2)金属井管•3)建筑物和构筑物与大地接触的或水下的金属结构•4)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人工接地体可用垂直埋置的角钢、圆钢或钢管,以及水平埋置的圆钢、扁钢等当土壤有强烈腐蚀性时,应将接地体表面镀锡或热镀锌,并适当加大截面水平接地体一般可用直径为 8~10mm的圆钢垂直接地体的钢管长度一般为2~3m,钢管外径为35~50mm,角钢尺寸一般为40×40×4或50×50×4mm•人工接地体的顶端应埋入地表面下0.5~1.5m处这个深度以下,土壤电导率受季节影响变动较小,接地电阻稳定,且不易遭受外力破坏。
要求接地的设备,如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防雷装置等接地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正常和安全运行,以及为建筑物和人身的安全准备条件常用的接地可分为以下各种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1.系统接地 •在电力系统中将其某一适当的点与大地连接,称为系统接地或称工作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零线的重复接地等•2.设备的保护接地 •各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线路的金属管,电缆的金属保护层,安装电气设备的金属支架等,由于导体的绝缘损坏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些不带电金属部分产生生过高的对地电压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3.防雷接地 •为了使雷电流安全地向大地泄放,以保护被击建筑物或电力设备而采取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 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4.屏蔽接地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外来电磁波的干扰和侵入,造成电子设备的误动作或通信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电子设备产生的高频向外部泄放,需将线路的滤波器、变压器的静电屏蔽层、电缆的屏蔽层,屏蔽室的屏蔽网等进行接地,称为屏蔽接地高层建筑为减少竖井内垂直管道受雷电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势,将竖井混凝土壁内的钢筋予以接地,也属于屏蔽接地。
•5.防静电接地 •静电是由于磨擦等原因而产生的积蓄电荷,要防止静电放电产生事故或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就需要有使静电荷迅速向大地泄放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6.等电位接地 •医院的某些特殊的检查和治疗室、手术室和病房中,病人所能接触到的金属部分(如床架,床灯,医疗电器等),不应发生有危险的电位差,因此要把这些金属部分相互连接起来成为等电位体并予以接地,称为等电位接地.高层建筑中为了减少雷电流造成的电位差,将每层的钢筋网及大型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体并接地,也是等电位接地•7.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及功率接地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或称逻辑接地)是信号回路中放大器、混频器、扫描电路、逻辑电路等的统一基准电位接地,目的是不致引起信号量的误差.功率接地是所有继电器、电动机、电源装置、大电流装置、指示灯等电路的统一接地,以保证在这些电路中的干扰信号泄露到地中,不致于干扰灵敏的信号电路 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低压配电系统根据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接零保护)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T:一点直接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后面还有字母(第三个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C: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1)TN系统 在三相四线(380/220V)制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把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和电源的中性点直接做电气连接所构成的系统•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有中性线引出,按其保护线的形式,又可分为以下3种:•1)TN—C系统(三相四线制)。
如图所示为TN—C系统,其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该线又称为保护中性线(即PEN线)其优点是节省了一条导线,但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中性线断开时会使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一般情况下,若保护装置和导线截面选择适当,该系统是能够满足要求的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2)TN—S系统(三相五线制)如图所示为TN—S系统,其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分开的其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此外,由于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分开的,N线断线也不会影响PE线的保护作用,但TN—S系统使用导线较多,增加了投资一般情况该系统多用于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设备对电磁干扰要求较严或环境条件较差的场所,对新建的民用建筑、住宅小区,推荐使用TN—S系统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 图图ⅢⅢ-12 TN—S系统接地原理图系统接地原理图 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3)TN—C—S系统(三相四线和三相五线混合系统)。
如图所示为TN—C—S系统;系统中有部分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而又有一部分线是分开的这种系统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有对电磁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图图ⅢⅢ-13 TN—C—S系统接地原理图系统接地原理图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2)TT系统 如图所示,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与用电设备接地无关PE为保护接地,设备的金属外壳也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相连•TT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经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和电源的工作接地装置所构成的回路流过此时,若有人触摸带电的外壳,则由于保护接地装置的电阻远远小于人体的电阻,因此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从而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 图图ⅢⅢ-14 TT系统接地原理图系统接地原理图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但TT系统在确保安全用电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在采用TT系统的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并不很大,往往不能使保护装置动作,这将导致线路长期带故障运行。
•2)当TT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只是由于绝缘不良引起漏电时,因漏电电流往往不大(仅为毫安级),不可能使线路的保护装置动作,这也导致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长期带电,增加了人体触电的危险•因此,使用TT系统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开关TT系统广泛应用于城镇、农村、居民区、工业企业和由公用变压器供电的民用建筑中对于接地要求较高的数据处理设备和电子设备,应优先考虑TT系统 •(3)IT系统 如图所示,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IT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若设备外壳没有接地,在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设备外壳带上了相电压,若此时有人触摸外壳,就会有相当危险的电流流经人体与电网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所构成的回路,而设备的金属外壳有了保护接地后如图所示,由于人体电阻远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在发生单相碰壳时,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装置分流,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对人体安全起了保护作用•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以及易燃、易爆的场所,如煤矿、化工厂、纺织厂等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 图图ⅢⅢ-15 TT系统接地原理图系统接地原理图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对地绝缘)的电网中。
在这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但是,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50V以下,直流额定电压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可不接地;以及在干燥且有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场所,交流额定电压380v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除另有规定外(在爆炸危险场所仍应接地),可不接地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III.2.3 建筑工程的防雷系统•1.雷电的形成及对建筑物的危害•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它的危害基本上可分为3种类型:• (1)直击雷的作用 即雷电直接在建筑物或设备上发生的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 (2)雷电的2次作用 即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通常称为感应雷; • (3)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 所产生的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金属导体、管路,特别是沿天线或架空电线引入室内,形成所谓高电位引入,而造成火灾或触电伤亡事故雷电流的热效应主要表现在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出大量的热能,它能使金属融化、飞溅,从而引起火灾或爆炸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 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和防雷装置•(1)一般的防雷措施和防雷装置 防直击雷一般采用装设避雷网或避雷带,对面积较大的屋顶装设避雷网,网格宽度不应大于10m,屋面上的任意一点距避雷网均不得大于5m。
当有三条以上平行避雷带时,每隔24m处需加设相互跨接线,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可沿屋顶的四周装设避雷带突出屋面的砖砌通风道可装设环状避雷带;金属透气管应与避雷带(网)联结•当采用避雷针保护屋面的突出物时,其保护角按45°计算防直击雷的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其间距不应大于24m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的冲击电阻不应大于10欧,接地体围绕建筑物敷设进入建筑物的埋地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宜在入户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2)防雷接地装置 •1)接闪器是用来吸引雷电的,是直接遭受雷击的部分,所以它是用良导体材料制成,并且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接闪器的结构有避雷带、避雷网、避雷针等以及兼作接闪器的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接闪器采取镀锌或涂漆等防腐处理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2)引下线作用是将接闪器“接”来的雷电流引入大地它应能保证雷电流通过而不被熔化,一般用圆钢或扁钢制成,其截面应能满足通过的大电流;也可利用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梁、板、柱以及基础等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金属构件必须焊接成电气通路,其电阻值应满足接地要求。
• 3)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统称接地体的作用是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因此,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要小,其长度、截面、埋设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接地体分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无论是哪种,都要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如人工接地体的长度、截面、埋设深度以及周围土壤的电阻率等都有要求III.2 III.2 建筑电气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目前,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是将整个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等主要结构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成一体在建筑物的顶部,设避雷网压顶;在建筑物的腰部,多处设置避雷带、均压环这样,使整个建筑物及每层分别连成一个笼式整体避雷网,对雷电起到均压作用当雷击时建筑物各处构成了等电位面,对人体和设备都安全同时由于屏蔽效应,笼内空间电场强度为零,笼体各处电位基本相等,则导体间不会发生反击现象•建筑内部的金属管道由于与房屋建筑的结构钢筋作电气连接,也能起到均衡电位的作用此外,各结构钢筋连成一体并与基础钢筋相连•由于高层建筑基础深、面积大,利用钢混基础中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体,它的接地电阻一般都能满足4Ω以下的要求。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