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泥分离和洗涤操作规程(修改板).docx
7页赤泥分离和洗涤操作规程(新)11 区域的责任1.1 区域包括的范围本区域包括五台沉降槽、三台污水槽及其所属的设备1. 2 区域的任务1.2.1 负责将稀释矿浆进行分离及洗涤,并把粗液送控制过滤精制;1.2.2 负责向溶出送一次洗液;1.2.3 负责向赤泥过滤系统输送合格的末次底流;2 流程概述从溶出后槽来的料浆和立式叶滤机滤饼分离沉降槽进行液固分离后,其溢流浮游物用分离溢 流泵打至控制系统粗液槽内;其底流通过底流泵进入一洗槽一洗溢流(生产上称为洗液)及平盘 过滤 AH 洗液、岢化渣通过一洗溢流泵,送往高压溶出稀释槽稀释溶出矿浆;一洗底流通过底流泵 和三洗溢流进入二洗槽,二洗溢流通过二洗溢流泵送往一洗槽;二洗底流通过底流泵与热水站的热 水及赤泥滤液混合后进入三洗槽三洗溢流通过三洗溢流泵送往二洗槽;三洗底流通过底流泵送往 赤泥过滤饲料槽分离沉降槽要加入液体絮凝剂,一洗槽加入液体絮凝剂或者加入粉状絮凝剂、二洗槽和三洗槽 需加入粉状絮凝剂,赤泥洗涤热水由热水站提供工艺流程图见附表)3 主要设备表(见附表)4 联系制度4.1 联系网络图车I'间主任、技术员调度室 点检站各相关车间值班室班长控制过滤组长控制过滤巡检沉降组长 赤泥过滤组长沉降巡检 赤泥过滤巡检4.2 正常作业联系4.2.1 班长负责与调度室联系或直接与有关岗位值班室联系,对外联系必须通过调度室;4.2.2 班长负责组织安排沉降主控室、过滤值班室及控制值班室的生产联系;4.2.3 对电气、计控、点检站,班长可以直接联系;4.2.4 联系以行政或调度进行,必须讲普通话,必须在听清对方回话后方可进行有关操 作。
4.3 紧急作业联系4.3.1 当发生紧急生产事故、人身安全事故及重大设备事故时,除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外,任何 人有权向值班室、车间、调度室及医院联系、汇报;4.3.2 当发生停电或跳闸时,岗位人员可直接与电气或调度室联系;4.3.3 当出现冒槽或槽子拉空的情况时,班长或操作人员可先直接与相关的岗位取得联系,然后 再汇报调度室;4.3.4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紧急处理问题,然后再逐一向有关部门汇报5 系统作业前的检查与准备5.1 检查流程是否正常,相关阀门是否灵活好用;5.2 检查各种设备是否具备开车条件;5.3 检查絮凝剂是否制备好;5.4 检查各槽液位,以便平衡液量;5.5 和各相关岗位联系好,准备开车6 启动程序6.1 系统启动6.1.1 完成系统作业前检查,一切准备就绪后,通知调度室、溶出主控室往分离沉降槽进料;6.1.2 根据生产要求,启动絮凝剂输送泵向分离沉降槽按比例添加液体絮凝剂;6.1.3 当分离沉降槽溢流达到送料要求后,启动分离溢流泵向控制过滤送粗液;6.1.4 一次洗涤沉降槽进料后,启动絮凝剂输送泵向一次洗涤沉降槽按比例添加絮凝剂;当该槽 溢流达到送料要求后,联系调度室和溶出,启动一洗溢流泵向溶出供一次洗液;6.1.5 二次洗涤沉降槽进料后,启动絮凝剂输送泵向二次洗涤沉降槽按比例添加合成絮凝剂;当 该槽溢流达到送料要求后,启动二洗溢流泵向一次洗涤沉降槽进料;6.1.6 三次洗涤沉降槽有溢流后,启动三洗溢流泵向二次洗涤沉降槽进料;6.1.7 热水站启动洗水泵向三次洗涤沉降槽供料;6.1.8 根据化验结果,当各槽底流固含达到出料要求时,通知赤泥过滤系统准备开车,依次启动 各槽底流泵向后送料。
6.2 单体设备的启动6.2.1 底流泵的启动6.2.1.1 作业前检查• 攀车,检查泵的转动情况,检查地脚螺栓、联轴节是否紧固,润滑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冷却水;• 联系电气人员检查电机绝缘情况;• 检查流程是否正确无误、阀门是否灵活好用6.2.1.2 设备开车• 关闭放料阀和热水阀,打开冷却水阀及进料阀,使泵腔充满料;• 启动电机,缓慢打开出料阀,调节电机转速至所需流量6.2.2 溢流泵的启动6.2.2.1 作业前检查• 攀车,检查泵的转动情况,检查地脚螺栓、联轴节是否紧固,润滑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冷却水;• 联系电气人员检查电机绝缘情况;• 检查流程是否正确无误、阀门是否灵活好用6.2.2.2 设备开车• 关闭放料阀,打开冷却水阀及进料阀,使泵腔充满料;• 启动电机,缓慢打开出料阀6.2.3 沉降槽耙机的启动6.2.3.1 作业前检查• 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油位是否正常,润滑情况是否良好;• 检查各联接部位是否松动;• 联系电气检查电机的绝缘情况;• 清除驱动机构旁边的障碍物;6.2.3.2 设备开车沉降槽进料前启动耙机7 正常作业7.1 工艺条件及技术指标7.1.1分离溢流浮游物< 150 mg/l,7.1.2 分离沉降槽底流固含40%;7.1.3 三次洗涤底流固含5 0%7.1.4三次洗涤溢流Nk<5 g/l;7.1.5赤泥洗水Na2O含量<3g/l,温度》90°C;7.1.6单台分离沉降槽进料流量:750〜800m3/h;二槽合计进料流量:1500 ~ 1600ms/h;7.1.7 粗液浓度 N^o: 170g/l,RP=1.157.1.8絮凝剂添加量:液体絮凝剂:250—200g/t干赤泥;粉状絮凝剂:60—200g/t干赤泥;7. 2. 9分离沉降槽温度:105°C;7. 2. 10 一洗沉降槽温度:>90C;7. 2. 11二洗沉降槽温度:>90C;7.2.12三洗沉降槽温度:》90C。
7.2.13 驱动头报警扭矩:1125000Nm,100%.停车扭矩:20250000Nm,180%7.2 过程控制7.2.1 将通过观察得到的各检测仪表数据 (界面高度、温度、泥浆高度等)进行分析、判 断沉降槽的运行情况,及时报给主控室絮凝剂根据进料固含和进料量以及中间层的高度进行添加 (待顶)分离槽清液层控制在7—8 米,洗涤槽控制在 6 米泥层需半小时监测一次,操作人员需 掌握仪表的误差在沉降槽正常操作过程中主要控制好两个指标:分离溢流浮游物要求< 150 mg/l;各槽底流固含一 般在 40%以上7.2.2 分离溢流浮游物指标控制要点: •掌握好絮凝剂添加量,控制好沉降槽泥层• 严格控制进出料固相的平衡,当进料固含增大时,增大底流出料量,防止沉降槽泥层上升,导 致跑浑;同时防止出料少,沉降槽积料;• 分离沉降槽温度最低不能低于1 0 0 C ;• 控制好分离槽料浆浓度,Nk控制在165〜170g/l以内• 注意絮凝剂配料质量和输送流量,不能使用失效或未配制好的絮凝剂,并保持絮凝剂的连续稳 定加入,当沉降槽出现跑浑时,可适当加大絮凝剂添加量,以改善沉降效果;• 避免大量污水(或雨水)进入沉降槽;• 控制好沉降槽温度,尽量保持稳定;及时记录化验分析报告,掌握浮游物变化趋势,以便采取 措施;7.2.3 控制好底流固含,可以提高沉降槽的洗涤效率;底流固含控制,主要依据沉降槽进料固含 和进料量,泥层和底流泵转速连锁来调节其流量,从而平衡泥量,稳定固含:固含高、进料大 ,泥 层高时,提高泵的转速,增大排泥量,固含低、进料少 , 泥层低时时,降低泵的转速,减少排泥 量。
7.2.4 为了保证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提高沉降效率,絮凝剂的配 制必须严格按要求保证碱浓 度和稀释水的温度7.3 巡、点检:7.3.1 巡、点检路线:• 沉降槽巡、点检路线:沉降操作室-末次底流泵一三洗溢流泵一二洗溢流泵一二洗底流泵一一 洗底流泵---一洗溢流泵---一洗底流泵---公备底流泵---分离溢流泵---分离槽上---公备槽上 ---一洗槽上---一二洗槽上---一三洗槽上7.3.2 巡、点检要求:• 2 小时巡检一次• 带好记录表和点检工具,正确运用“看、听、摸、闻、尝”五感法等方法进行巡、点检• 做好巡、点检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处理7.4 岗位记录:7.4.1 岗位记录包括岗位交接班记录、巡检操作记录、点检记录;7.4.2 岗位交接班记录的内容:接班时的生产、设备状况,班中生产联系、生产工艺调整、上 级重要生产指令、设备开停、检修及清理、重大生产工艺事故、交班时生产、设备状况 等;7.4.3 巡检操作记录:接班时运行设备台次、班中设备开停时间、进出料液量平衡、工艺参数 (压力、温度、液位、电流、原材料消耗等)、工艺技术指标及有关清洗、清理、检修 等重要事项记录;7.4.4 点检记录:设备运行参数(温度、电流、油位、运行时间等),运行状况(振动、泄 漏、声响、磨损等),设备故障及检修情况等;7.4.5 所有岗位记录应及时、真实、完整、整洁,并形成“闭环”。
8 停车程序8.1 正常停车8.1.1 系统停车由沉降主控室全面控制,操作工必须按指令调整相关参数,执行相关操作;8.1.2 接值班室的系统停车通知后,岗位人员不得离岗,加强与值班室的联系,作好停车的准 备工作;8.1.3 溶出停止出料后停止往分离沉降槽加絮凝剂,注意分离槽液位变化,降低分离底流排泥 量;8.1.4 接调度通知停送一次洗液后,停一次洗液泵,放料;8.1.5 根据具体情况由沉降主控室决定分离槽停止出料时间,联系控制过滤岗位,停分离溢流 泵,放料;8.1.6 沉降系统停车后,由沉降主控室根据各沉降槽底流固含情况决定赤泥过滤系统停车时 间,开热水冲洗干净所有底流泵及管道,停泵;8.1.7 停止拉底流后,停止往沉降洗涤槽送赤泥洗水和絮凝剂,并根据各洗涤槽液量情况决定 停二洗、三洗溢流泵时间;8.1.8 底流泵要间段开车,防止底流固含堵塞底流管8.1.9 系统停车时,沉降槽耙机继续运行;8.1.10 系统停车后,注意控制各类外来物料的加入量,防止沉降槽冒槽8.2 紧急停车8.2.1 如控制过滤系统出现粗液槽冒槽或其他异常情况时,主控室应立即通知岗位人员暂停分 离溢流泵;8.2.2 如过滤系统出现饲料槽冒槽或其他异常情况时,主控室应立即降低三洗底流泵转速或通 知岗位人员暂时停泵;8.2.3 如突然停电,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相关泵、管道放料,同时联系调度了解停电原因及恢复 供电时间,必要时对有关设备组织人工攀车;8.2.4 当运行设备出现严重上料不足、严重漏料、震动、严重发热或其他明显异常情况时,应 立即倒用备用设备,并联系有关人员检查、处理,避免发生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
8.3 单体设备的停车8.3.1 底流泵停车• 关闭进料阀,打开热水阀,冲洗管道5〜10分钟;• 冲洗完毕,关闭出料阀,调低电机转速直至为零,停下电机,关闭冷却水阀,打开放料阀、 出料阀,放出管内残余热水;• 将电机控制开关旋至“零”位8.3.2 溢流泵停车• 关闭出料阀,停下电机,电机开关旋至“零”位;• 关闭进料阀,缓慢打开放料阀、出料阀,放出管内余料8.3.3 沉降槽耙机停车• 当耙机耙臂转至所需位臵,停下耙机;• 将所有复位开关、转换开关、紧急停车开关旋至零位9 清理与清洗制度9.1 清理9.1.1 沉降槽按计划、周期进行清理分离槽清理周期:3〜 6 个月一洗槽清理周期:6〜 12 个月二洗槽清理周期:24〜 36 个月三洗槽清理周期:24〜 36 个月9.1.2 底流泵进料除砂箱 1 个月清理一次;9.1.3 泵、管道、污水槽有积泥、堵塞时进行清理9.2 清洗9.2.1 底流泵• 停底流泵前打开热水阀;• 关底流泵进口阀;• 10 分钟后停泵、关热水、放料9.2.2 —次洗液泵用Nk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