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村级组织管理调研报告.docx
11页村级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着广阔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2022年下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关键时刻,为此,我们对我县局部乡镇、村,在村级组织科学选配、健康运行和加强组织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根本掌握了村级组织的根本情况,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村级组织科学选配和健康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村级组织科学选配面临的制约因素 1、竞选动机不纯一是争名竞选目的只是图个名声,提高个人声望二是争利参加竞选是为了争夺对村集体资源的控制权,希望从中渔利三是争气把村级组织换届视为宗族、宗派势力的比拼 2、竞选行为不标准由于竞选目的的复杂性和竞选的空前剧烈,个别村出现了以往不曾有的怪现象:一是“控票〞,就是控制选票,左右选举,个别村民甚至当起了“选票经纪人〞二是“铁票〞,就是死了心要把选票投给同宗同族人。
三是“谢票〞,就是选举获胜后,感谢投票人的行为 3、竞选矛盾难协调一是中选干部与落选干部的矛盾由于对竞选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过大,一些候选人落选后心理失衡,纵容、煽动群众闹事二是中选村“两委〞干部之间的矛盾有些中选村两委干部之间由于支持的村民群体〔即选民〕不同,背后有不同的利益团体三是选举承诺与现实工作之间的矛盾有的候选人出于竞选需要,许下不切实际、违法或违反相关政策的承诺,中选后无法兑现 〔二〕村级组织健康运行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村干部报酬低普遍来说,村干部经济待遇还是偏低,辛苦一年的工资只相当于外出务工的两三个月收入由于报酬偏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2、公务经费紧张目前,村组集体的公务经费来源为经营收入和上级财政补助收入,数量十分有限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村级组织承当着上级党政部门安排办理的各项事务,这些事情都没有相应办公经费作支撑,村级组织管理事务越多,经费就越紧张,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3、债务包袱沉重沉重的债务,给村级运转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为了维持村组织正常运转和修建基层设施,使很大一局部村债台高筑,愈来愈穷,陷入村级债务恶性循环的怪圈,村级债务是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一个绊脚石。
4、公益事业难办税费改革后,以前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及义务工都逐渐消失,而基层财政因财力所限,向农村公益事业所投入的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导致农村公益事业如村组道路建设、农田水利根本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处于非常为难的境地,要义务工没政策,要钱没来路搞“一事一议〞,资金数量有限不说,还常常锣齐鼓不齐,“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难办〞;有些地方一搞公益事业,一局部人就以财务问题、加重农民负担问题到上级部门信访,搞得村上无所适从,十分被动 二、村级组织科学选配和健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两委干部素质偏低当前农村优秀人才流失比拟严重,加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拟薄弱、农村工作难度大、经济待遇低等因素,“村官〞缺乏吸引力,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人难选〞、“选人难〞的现象,上级党组织只好降低要求,“矮子里边挑高个〞,这种现象在那些高遥远、经济欠兴旺村尤为突出 〔二〕“两委〞关系不顺,职责不明调查说明,在客观上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对“两委〞关系确实定、职责权力的划分较为抽象,缺乏明确和具体的规定,标准动态运作制度不健全;在主观上由于村干部对?组织法?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仍然存在传统的集权思想和特权观念,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职责不明问题还比拟突出。
〔三〕村务管理不标准一是制度不健全有许多标准管理制度还没有制定出来,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制度落实力度不够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制度,但有一些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制度执行,明显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三是村务公开不标准有的村由于长期村务不公开,村级财务混乱,诱发了很多矛盾,致使群众不信任村干部,村领导班子没有战斗力此外,一些针对新形势、新情况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基层组织在解决和处理新问题、新矛盾时无章可循,就是有章也不行的现象十分突出 〔四〕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现在农村各项检查、评先评优等工程繁多的工作,使村干部几乎从兼职转变成“脱产专职干部〞,而且村干部做的都是硬工作,端的却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微少的政治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使村级组织管理调研报告第2页 得村“两委〞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一些外出务工、自谋开展的“挂名〞干部越来越多,许多工作得不到落实;一些村干部误工补贴难兑现,撂担子不愿干的现象时常发生县、乡干部在入户开展工作时,村干部不能积极配合,多是凑合应付,指指门,引引路了事 〔五〕村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由于村干部待遇低、后顾之忧多,有一定技术和能力的青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致使有能力的村干部选不出来,而勉强选上的村干部却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
村后备干部也难于物色,条件差的农村普遍存在村干部青黄不接现象二是村委会、村干部及其他村级组织在民主选举中,存在利用各种不正当方式、不合法手段拉选票,有的村是家族势力在操纵选举,甚至黑恶势力插手选举的事也时有发生三是缺乏村干部监督机制,有的村干部不是依法依政策办事,而是依自己的主观想象办事,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工作漂浮也有的村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味地求稳定,避矛盾,等工资,工作没成绩关、卡、要、贪〞现象在一些村干部中仍时有发生四是缺乏保障鼓励机制,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生病养老无保障,提拔升迁无盼头,工作积极性不高 〔六〕村集体经济实力仍然比拟薄弱有的地方在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开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多数村甚至没有集体经济有的村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有的村寅吃卯粮,对村集体资产搞一次性承包,承包期2022年、20年甚至50年,承包金一次性兑现,影响了下几届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集体经济薄弱村甚至出现了“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失去凝聚力,群众缺乏向心力〞的现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
〔七〕党员开展教育管理力度不够一是党员质量难保证农村局部党员只顾自家发财不管别人脱贫,存在“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管他党员不党员〞的思想也有的党员表现还不如普通群众,致使党员和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吸引力明显下降,局部青年看不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愿意入党,也有局部青年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入党种种原因使农村党员开展比拟困难,质量也无法保证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党员中年龄60岁及以上的超过农村党员总数的一半,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超过农村党员总数的一半,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村级组织科学选配和健康运行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原因 仔细研究分析以上多种种问题,存在以下原因 〔一〕村两委班子职能定位模糊与稳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之间存在矛盾 1、体制方面的原因从现实层面看,现行的乡村治理机制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矛盾村党支部是乡镇党委政府“代言人〞和“代理人〞的现实定位,使其不得不越俎代庖执行过多的“政务〞,从而影响到村“两委〞关系 2、认识方面的原因。
有的村干部理论素养欠缺,处理问题仅凭旧观念、依赖旧习惯,缺乏民主管理的经验,热衷于搞亲亲疏疏、拉帮结派、排队划线,容易引发村两委矛盾 3、村党支部自身原因一是缺乏领导核心的物质根底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有些村党支部推动经济开展乏力,失去了对农村经济资源的支配权二是缺乏“领导核心〞的群众根底有些村党支部年龄结构老化,能力弱化,党员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对群众的感召力、凝聚力下降,“战斗堡垒〞作用难以显现三是缺乏“领导核心〞的思想根底个别村支部无力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面对农民精神信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无力对群众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局部党员群众素质偏低与扩大基层民主需要之间存在矛盾 1、留守村民不少是老花眼,无心顾及村民自治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优秀青年大量外流,留守农村的是一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许多农村家庭是由留守老人作为代表行使自治权力,信奉以和为贵,无意也无力去关注村民自治 2、局部党员群众患上近视眼,容易为利益左右有些党员群众目光短视,民主权利几包烟,选票不如钞票的实利性观念根深蒂固。
有的村民代表追逐蝇头小利,民主监督走过场,履行职责不认真,直接影响换届选举的质量 3、个别干部群众偏心眼,专讲房姓派性在农村这样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居社会群落里,家族认同感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尤其是涉及换届选举等利益分配的关键时刻,少数群众的宗族观念就会过度发酵,强调宗族本位,以姓氏划线,造成选举结果失真失实 〔三〕“唯选是举〞的单一导向与农村全面开展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l、选民意志与上级党委政府意图的“差位〞上级党委政府有时理所当然地将村党支部视为自己的“嫡系部队〞,先验性地认准某个特定人选而提出“建议名单〞,以致出现“群众不需要党需要,群众不欢送党欢送,群众不信任党信任,群众不依靠党依靠〞的咄咄怪事,与选民意图之间出现认知“差位〞 2、上级组织对村委会干部监管的“缺位〞在机构改革、编制压缩的情况下,乡镇承当着繁重的工作任务,难以腾出多余的精力和人手专门用于“村官〞的监管而且当前能够在村委会选举中脱颖而出的,要么是先富起来的经济能人,要么是德高望重的社会能人,在村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监管不慎便会引起怠慢工作、煽动群众集体上访等连锁反响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主导下,局部乡镇党委政府放松了对村干部的监管。
3、村民自治要求高和选举繁杂实际的“错位〞一是选举程序不科学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周期短、频、快,而整个过程要求又极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竞争平台不完善目前提供应竞选者展示能力、推介自我的渠道不多,客观上给拉票贿选等非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空间三是竞选和解机制缺失竞选难免会造成对立面,易引发班子不协调、干群情绪对立等后遗症,而目前的选举制度缺乏必要的竞选双方和解渠道,影响基层稳定 〔四〕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水平低与新农村建设高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1、缺乏“扩源蓄水〞机制,来源单一村“两委〞干部来源较为单一,面临后继乏人、质量不高的窘境村干部“政治上没想头,经济上没干头,退下来没靠头〞的现实状况,对优秀青年缺少吸引力,培养村干部面临源头枯竭的困境 2、缺乏“吐故纳新〞机制,出口不畅从村党支部层面看,局部村支书年龄老化、建党管党意识弱化、能力衰退,但缺少适宜的后备人选,加之在支部内任职时间较长、威信较高,很难调整其位置从村委会层面看,有些村干部难以胜任工作,但现行的?组织法?对罢免程序规定过于原那么,缺乏可操作性 3、缺乏“素质提升〞机制,培训不够有些村干部不注重学习,也不愿意学习,认为身在基层,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具体事务,集中教育是浪费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