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工分程资料.doc
18页隧道开挖 开挖方法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明挖法多用于浅埋隧道或城市铁路隧道,而山岭铁路隧道多用暗挖法按开挖断面大小、位置分,有分部开挖法和全断面开挖法在石质岩层中采用钻爆法最为广泛,采用掘进机直接开挖也逐渐推广在松软地质中采用盾构法开挖较多 钻爆法 在隧道岩面上钻眼,并装填炸药爆破,用全断面开挖或分部开挖等将隧道开挖成型的施工方法 钻爆法开挖作业程序包括钻孔、装药、爆破、通风、支护、装碴、运输等工序 ①钻孔:要先设计炮孔方案,然后按设计的炮孔位置、方向和深度严格钻孔单线隧道全断面开挖,采用钻孔台车配备中型凿岩机,钻孔深度约为2.5~4.0米双线隧道全断面开挖采用大型凿岩台车配备重型凿岩机,钻孔深度可达5.0米炮孔直径约为 4~5厘米炮孔分为掏槽孔(开辟临空面)、掘进孔(保证进度)和周边孔(控制轮廓) ②装药:在掘进孔、掏槽孔和周边孔内装填炸药一般装填硝胺炸药,有时也用胶质炸药装填炸药率约为炮眼长度的60%~80%,周边孔的装药量要少些为缩短装药时间,可把硝胺炸药制成长的管状药卷,以便填入炮眼;也可利用特制的装药机械把细粒状药粉射入炮孔中 ③爆破:19世纪上半期以前用明火起爆1867年美国胡萨克铁路隧道开始采用电力起爆。
此后,电力起爆逐渐推广在全断面掘进中,为了减低爆破对围岩的震动和破坏,并保证爆破的效果,多采用分时间阶段爆破的电雷管或毫秒雷管起爆一般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采用预裂爆破近期发展的非电引爆的导爆索应用日益广泛 ④施工通风:排出或稀释爆破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由内燃机产生的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同时排除烟尘,供给新鲜空气,借以保证隧道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改善工作环境通风可分主要系统和局部系统主要系统可利用管道(直径一般为1~1.5米,也有更大的)或巷道(平行导坑等),配以大型或中型通风机;局部系统多用小型管道及小型通风机巷道通风多采用吸出式,将污浊空气吸出洞外,新鲜空气由正洞流入新鲜空气不易达到的工作面,须采用局部通风机补充压入 ⑤施工支护:隧道开挖必须及时支护,以减少围岩松动,防止塌方施工支护分为构件支撑和喷锚支护构件支撑一般有木料、金属、钢木混合构件等,现在使用钢支撑者逐渐加多喷锚支护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护方法,其特点是支护及时、稳固可靠,具有一定柔性,与围岩密贴,能给施工场地提供较大活动空间中国在一些老黄土隧道中应用喷锚支护也获得成功喷射混凝土工艺分为干喷和湿喷现多采用干喷法,即将干拌混凝土内掺入一定数量的速凝剂,用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由管内喷出。
在喷口加水射到岩石面上,一次可喷3~5厘米厚度在喷射混凝土中掺入一些钢纤维,或在岩面挂钢丝网可提高喷锚支护的强度钢锚杆安设在岩层面上的钻孔内,其长度和间距视围岩性质而定,一般长度为2~5米,通常用树胶和水泥浆沿杆体全长锚固在岩层较好地段仅喷混凝土即可得到足够的支护强度在围岩坚硬稳定的地段也可不加支撑在软弱围岩地段喷锚可以联合使用,锚杆应加长,以加强支护力 ⑥装碴与运输:在开挖作业中,装碴机可采用多种类型,如后翻式、装载式、扒斗式、蟹爪式和大铲斗内燃装载机等运输机车有内燃牵引车、电瓶车等,运输车辆有大斗车、槽式列车、梭式矿车及大型自卸汽车等运输线分有轨和无轨两种 由钻孔直到出碴完毕称为一个开挖循环根据中国的经验,在单线全断面开挖中24小时能作两个循环,每个循环能进3.5米深度,每日单口进度可达7米然而在开挖中难免遇到断层或松软石质以及涌水等,不易保持每日的预计循环,所以每月单口实际进度多低于200米中国成昆线蜜蜂箐单线隧道单口最高月进度曾达到 200米日本大清水双线隧道单口最高月进度曾达到 160米开挖循环作业的特点是一个工序接一个工序必须逐项按时完成,否则前一工序推迟就会影响下一工序,因而拖长全部时间。
其中最主要的工序为钻孔及出碴,所用时间占全部作业时间比例较大 钻爆法开挖采用的方法有全断面开挖法和分部开挖法 ①全断面开挖法:一次开挖成型的方法一般采用带有凿岩机的台车钻孔,用毫秒爆破,喷锚支护还要有大型装碴运输机械和通风设备全断面开挖法又演变为半断面法半断面法是弧形上半部领先,下半部隔一段距离施工 ②分部开挖法:先用小断面超前开挖导坑,然后,将导坑扩大到半断面或全断面的开挖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可采用轻型机械施工,多开工作面,各工序间拉开一定的安全距离缺点是工序多,有干扰,用人多根据导坑在隧道断面的位置分为:上导坑法、中央导坑法、下导坑法以及由上下导坑互相配合的各种方法,另有把全断面纵向分为台阶进行开挖,而各层台阶距离较短的台阶法 上导坑法适用于软弱岩层、衬砌顺序是先拱后墙,曾于1872~1881年为圣哥达隧道采用中国短隧道一般用这种方法中央导坑法是导坑开挖后向四周打辐射炮眼爆破出全断面或先扩大上半部20世纪初美洲曾用这种方法,20年代美国新喀斯喀特隧道也用这种方法下导坑法即下导坑领先的方法其中包括:a.上下导坑法,利用领先的下导坑向上预打漏斗孔,便于开展上导坑等多工序平行作业。
衬砌顺序多用先拱后墙,遇围岩较好时亦可改为先墙后拱b.漏斗棚架法,适用于坚硬地层,以下导坑掘进领先,由下而上分层开挖,设棚架,先衬砌边墙后砌拱1961~1966年在中国成昆线关村坝铁路隧道应用,1964年复工后取得平均单口月成洞152米的进度c.蘑菇形法,同漏斗棚架法类似,也设棚架,但先衬砌拱部后砌边墙1971~1973年在枝柳线彭莫山单线隧道应用,取得平均单口月成洞132米的进度d.侧壁导坑法,两个下导坑领先,环形开挖,最后挖掉中心土体,衬砌顺序为先墙后拱,多用于围岩很差的双线隧道也有采用上导坑领先及两个下导坑成品字形的更多相关题目: 全断面开挖法和分部开挖法是钻爆法开挖常用的方法,但隧道施工很复杂,时常遇到各种困难情况,如大断层、流沙、膨胀地层、溶洞、大量涌水等,尚需采取相应措施 盾构法 采用盾构作为施工机具的隧道施工方法1825年在伦敦泰晤士河水下隧道首先试用盾构,并获得成功此后,松软地质多采用盾构法开挖盾构是一种圆形钢结构开挖机械,其前端为切口环,中间为支撑环,后端为盾尾开挖时,切口环首先切入地层并能掩护工人安全地工作;支撑环是承受荷载的主要部分,其中安设多台推进盾构的千斤顶及其他机械;盾尾随着上述两部分前进,保护工人安装铸铁管片或钢筋混凝土管片。
盾构法适用于松软地层,施工安全,对地层扰动少,控制围岩周边准确,极少超挖日本丹那铁路隧道曾采用盾构法施工 掘进机法 在整个隧道断面上,用连续掘进的联动机施工的方法早在19世纪50年代初,美国胡萨克隧道就试用过掘进机,但未成功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掘进机是一种用强力切割地层的圆形钢结构机械,有多种类型普通型的掘进机的前端是一个金属圆盘,以强大的旋转和推进力驱动旋转,圆盘上装有数十把特制刀具,切割地层,圆盘周边装有若干铲斗将切割的碎石倾入皮带运输机,自后部运出机身中部有数对可伸缩的支撑机构,当刀具切割地层时,它先外伸撑紧在周围岩壁上,以平衡强大的扭矩和推力掘进机法的优点是对围岩扰动少,控制断面准确,无超挖,速度快,操作人员少 隧道衬砌 隧道开挖后,为使围岩稳定,确保运营安全,需按一定轮廓尺寸建造一层具有足够强度的支护结构,这种隧道支护结构称为隧道衬砌常用的衬砌种类有就地灌注混凝土类、预制块拼装、喷锚或单喷混凝土、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是在喷锚或单喷支护之后,再就地灌注一层混凝土,形成喷锚支护同混凝土衬砌结合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如遇有水地段可在两层支护间加挂一层塑料板或做其他防水层。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技术 隧道施工技术,主要是研究解决隧道工程各种施工方法所需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地段的施工手段,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爆破、衬砌、支护、通风、防尘、防瓦斯、防有害气体,及照明、水、风和电的作业方式及操作技术标准和要求,围岩变化的测量监控方法等等施工技术是确保所选择的施工方法的实施,随机性强意答案好评率:33% 有公路隧道 铁路隧道 国家颁布的规范百 度都有1、洞口开挖中应随时检查 ( 边坡和仰坡 ) ,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 (适当放缓坡度) ,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2、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帖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超前管棚、锚杆、小管棚等)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 (洞内相联的拱墙 ) 同时施工,连成整体如系接长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 (加强连接措施) ,确保与(已成的拱墙) 连接良好4、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 (不得大于0.3m) ,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 (不得大于0.5m)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5、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 (设计强度且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 上1.0m 后) 方可进行。
6、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技术,施工中应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 ,降低工料消耗7、全断面法适用于(Ⅵ~Ⅳ ) 类围岩该法可采用 ( 深孔爆破 ) ,其深度可取 (3 ~3.5m) 8、台阶法适用于 (Ⅳ~Ⅱ ) 类较软或 (节理发育) 的围岩;台阶分部开挖法适用于 (Ⅲ~Ⅱ) 类围岩或 (一般土质围岩地段 ) 一般环形开挖进尺不应过长,以 (0.5~1.0m ) 为宜;导坑法适用于(Ⅲ~Ⅱ ) 类夏围岩9、Ⅰ类围岩必须按 (辅助施工方法的要求进行处理后) 后方可开挖10、应严格控制欠挖当 (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 构稳定和强度) 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内不大于0.1m2)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cm ) 拱、墙脚以上( 1m ) 严禁欠挖11、当采用构件支撑时,如围岩压力较大,支撑可能沉落或局部支撑难于拆除时,应(适当加大开挖断面) ,(预留支撑沉落量保证衬砌设计厚度) 预留支撑沉落量应根据 (根据围岩性质和 围岩压力 ) ,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量测结果进行调整12、爆破开挖一次进尺应根据 (围岩条件 ) 确定开挖软弱围岩时,应控制在 (1~2m之内) ;开挖坚硬完整的围岩时,应根据(周边炮眼的外插角及允许超挖量) 确定。
13、硬岩隧道全断面开挖,眼深为3~3.5m的深眼爆破时,单位体积岩石的耗药量可取(3~ 3.5mkg/m3 ) ;采用半断面或台阶法开挖,眼深为1.0~3.0m的浅眼爆破时,单位耗药量可取( 0.4~0.8mkg/m3) 14、水泥砂浆锚杆孔径应 (大于杆体直径15mm);其它型式锚杆孔径符合设计要求15、喷射混凝土应采用 (硬质洁净的中砂或粗砂) ,细度模数宜 (大于2.5 ) ,含水率一般为(5%~7% ) ,使用前应( 过筛 ) 16、冬季施工时,喷射作业区的气温不应 ( 低于5℃) 在 (结冰的层面上) 不得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 (未达到6MPa 前) ,不得受冻混合料应提前运进洞内17、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时,格栅钢架的主筋材料应采用 ( Ⅱ级钢筋或Ⅰ级钢筋) ,直径 ( 不小于22mm ) ,联系钢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18、构件支护构架的架设间距,宜取 (80~120cm ) ,松软破碎地段可 ( 适当加密 ) 19、拱(墙)架的间距应根据( 衬砌地段的围岩情况、) 、 ( 隧道宽度 ) 、 ( 衬砌厚度 及模板长度 ) 确定,一般可取(1m ) ,最大不应超过( 15m ) 。
20、二次衬砌混凝土其强度达到 (2.5MPa ) 时,方可拆模21、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应( 做成反坡 ) , ( 向路堑外排水 ) , (并宜在洞口3~5m 位置设置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