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热病论黄帝内经.ppt
24页素问素问·评热病论评热病论评评热热评议、评论评议、评论热性病热性病热病热病变证变证病机病机症状症状预后预后评热病论评热病论 1、、掌握掌握阴阳交的概念、预后、临床阴阳交的概念、预后、临床意义及对后世温病学的影响意义及对后世温病学的影响2、、理解理解风厥的概念、治法及其临床风厥的概念、治法及其临床意义意义 3、、了解了解劳风、风水的概念、治则、劳风、风水的概念、治则、预后及临床意义预后及临床意义 汗出复热、不能食、狂言、脉燥疾汗出复热、不能食、狂言、脉燥疾含含义义外邪引动伏邪,属温病的一种逆证外邪引动伏邪,属温病的一种逆证阴阴——阴精正气,阳阴精正气,阳——阳热邪气阳热邪气病病机机邪热炽盛,精气已竭邪热炽盛,精气已竭症症状状预预后后差差一、阴阳交一、阴阳交(阴精正气枯竭,阳热邪气不退(阴精正气枯竭,阳热邪气不退 ))病案举例(阴阳交)病案举例(阴阳交)n n病热,汗出复热,而不少为身凉,此非亥疟,病热,汗出复热,而不少为身凉,此非亥疟,狂言失志,《经》所谓阴阳交,即是病也狂言失志,《经》所谓阴阳交,即是病也交者,阴交于外,阳陷于内耳,此属棘手证交者,阴交于外,阳陷于内耳,此属棘手证。
人参、生地、天冬人参、生地、天冬《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 叶天士医案》)叶天士医案》)n n屡下及汗,汗出则复热,脉不躁,非阴阳交,屡下及汗,汗出则复热,脉不躁,非阴阳交,乃伏热中溃,如炉火拔开,烟焰上腾,不久乃伏热中溃,如炉火拔开,烟焰上腾,不久自散,无足虑也大生地、银柴胡、黄芩、自散,无足虑也大生地、银柴胡、黄芩、甘草、薄荷、连翘、黑山栀、元参、大麦冬甘草、薄荷、连翘、黑山栀、元参、大麦冬蒋宝素《问斋医案》)(蒋宝素《问斋医案》)意意 义义1. 1.热病过程中邪正消长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热病过程中邪正消长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邪随汗泄,正胜邪却,邪随汗泄,正胜邪却,邪随汗泄,正胜邪却,邪随汗泄,正胜邪却,预后良好预后良好预后良好预后良好;;;;若汗出辄复高热若汗出辄复高热若汗出辄复高热若汗出辄复高热-- --邪不为汗衰,蕴留体内邪不为汗衰,蕴留体内邪不为汗衰,蕴留体内邪不为汗衰,蕴留体内-- --邪邪邪邪热热热热内逼,阴精耗伤内逼,阴精耗伤内逼,阴精耗伤内逼,阴精耗伤-- --脉搏躁疾热伤心神脉搏躁疾热伤心神脉搏躁疾热伤心神脉搏躁疾热伤心神-- --狂言失狂言失狂言失狂言失志,胃气衰败则不能食,呈现一派正衰邪胜之志,胃气衰败则不能食,呈现一派正衰邪胜之志,胃气衰败则不能食,呈现一派正衰邪胜之志,胃气衰败则不能食,呈现一派正衰邪胜之候,候,候,候,预后不良。
预后不良预后不良预后不良 热病过程中,正气(精气)与邪气双方的热病过程中,正气(精气)与邪气双方的力量对比是疾病进退、预后吉凶的关键所在力量对比是疾病进退、预后吉凶的关键所在2. 2.指导着中医温热病学的发展指导着中医温热病学的发展 ““有病温者,汗出复热,脉躁疾有病温者,汗出复热,脉躁疾””对后世对后世关于外感病的传经理论有深远影响关于外感病的传经理论有深远影响《伤寒论》《伤寒论》4 4条: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数急者,为传也”” 阳热邪气唯借阴精正气以制胜阳热邪气唯借阴精正气以制胜——对后世温病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治温病宜刻刻顾其津液治温病宜刻刻顾其津液””““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热病以救阴为先,以救阴为泻热之要热病以救阴为先,以救阴为泻热之要””3. 3.为后世外感热病的伤寒和温病提为后世外感热病的伤寒和温病提 供了鉴别依据供了鉴别依据。
温病热留立倾温病热留立倾””与与““热虽甚不死热虽甚不死” ” (《热论》)(《热论》)含义:含义:太阳受风、汗出烦闷太阳受风、汗出烦闷病机:病机:太阳受邪,传入少阴,少阴虚太阳受邪,传入少阴,少阴虚 火上逆火上逆-- --经气厥逆经气厥逆 症状分析:症状分析:汗出、身热、烦闷汗出、身热、烦闷 治疗:治疗:针刺、饮食调理;针刺、饮食调理; 泻太阳风邪,补少阴精气:泻太阳风邪,补少阴精气: 汤液内服以助水津汤液内服以助水津风门、太溪风门、太溪风门、太溪风门、太溪含义:含义:因劳受风,化热壅肺的病证因劳受风,化热壅肺的病证病位病位: : 肺肺病机:病机:风邪袭肺,伤阴液,痰热盛,风邪袭肺,伤阴液,痰热盛, 肺失宣降肺失宣降症状:症状:咳嗽、恶风振寒、强上冥视、咳嗽、恶风振寒、强上冥视、 咳黄脓痰咳黄脓痰治则:治则:利肺、解表利肺、解表预后:预后:年龄、咳痰年龄、咳痰病案举例病案举例 某女,某女,2727岁,咳喘岁,咳喘5 5年,屡经诊治,或诊年,屡经诊治,或诊断为断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或诊断为,或诊断为““喘息性气喘息性气管炎管炎””。
曾用消炎药及强的松治疗,现服氨曾用消炎药及强的松治疗,现服氨茶碱,必要时用止喘喷雾剂现症气喘咳嗽,茶碱,必要时用止喘喷雾剂现症气喘咳嗽,痰黄稠,量多色白兼有青黄,成块如脓状,痰黄稠,量多色白兼有青黄,成块如脓状,有腥臭味,有时带血丝,咳嗽剧烈时遗尿,有腥臭味,有时带血丝,咳嗽剧烈时遗尿,大便有黏液,且不成形,大便有黏液,且不成形,2-32-3次次/ /日,小便少,日,小便少,脉弦滑,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舌暗红,苔薄黄 证属肾虚肺实,痰湿壅阻,宜先治其标,证属肾虚肺实,痰湿壅阻,宜先治其标,宣利大肠,用千金苇茎汤加减宣利大肠,用千金苇茎汤加减 (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切要》)(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切要》)含义:含义:因风所伤,水代谢失常,以水肿因风所伤,水代谢失常,以水肿 为主的病证为主的病证病因:病因:由肾风误治所致以肾虚为内因,由肾风误治所致以肾虚为内因, 以风邪侵袭为外因以风邪侵袭为外因病机:病机:肾虚受风,阴虚阳乘,水停内外肾虚受风,阴虚阳乘,水停内外。
治疗:治疗:论在《刺法》中论在《刺法》中主证:主证:肾阴不足,风邪与热相搏,扰动肾水,水液肾阴不足,风邪与热相搏,扰动肾水,水液泛滥泛滥----浮肿、目下肿;浮肿、目下肿;上乘于胃,失于和降上乘于胃,失于和降----卧不安而不能仰卧;卧不安而不能仰卧;上迫于肺上迫于肺----仰卧则咳嗽加剧;仰卧则咳嗽加剧;水气凌心则惊,惊则气乱而水气凌心则惊,惊则气乱而咳咳甚;甚;邪气困阻脾胃,则邪气困阻脾胃,则心烦,不能食,肠鸣,身心烦,不能食,肠鸣,身体沉重而难行体沉重而难行; ;闭经闭经为水邪闭阻胞脉所致;为水邪闭阻胞脉所致;水气凌心,上迫于肺,故不能仰卧,水气凌心,上迫于肺,故不能仰卧,仰卧仰卧则咳吐清水;则咳吐清水;肾阴不足,风与内热搏结,故肾阴不足,风与内热搏结,故时时发热,时时发热,出汗,短气;出汗,短气;小便黄小便黄为少腹有热所致;为少腹有热所致;水邪闭阻胞络,则水邪闭阻胞络,则月事不来月事不来病案举例病案举例 杜某,男,杜某,男,3535岁,近两月以来出现浮肿,岁,近两月以来出现浮肿,腰困重,头晕,某医院诊断为腰困重,头晕,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小球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炎””,住院治疗不效。
现浮肿、尿少,腰,住院治疗不效现浮肿、尿少,腰困重,头昏,脉沉,舌红,苔薄黄;尿检:困重,头昏,脉沉,舌红,苔薄黄;尿检:蛋白蛋白++++,红细胞,红细胞+ +,血压,血压18.63/10.33kPa18.63/10.33kPa 辨证为肾风之病,治则为清热散邪,宣辨证为肾风之病,治则为清热散邪,宣发郁热,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发郁热,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切要》)(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切要》)(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切要》)(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切要》)肾风与风水之异同肾风与风水之异同 风水风水风水风水-- --肾气、肾阴俱虚,水气泛溢,浮肿较甚肾气、肾阴俱虚,水气泛溢,浮肿较甚肾气、肾阴俱虚,水气泛溢,浮肿较甚肾气、肾阴俱虚,水气泛溢,浮肿较甚 的病证,为水肿病中之慢性而病情又比较严重者的病证,为水肿病中之慢性而病情又比较严重者的病证,为水肿病中之慢性而病情又比较严重者的病证,为水肿病中之慢性而病情又比较严重者《灵枢《灵枢··百病始生》百病始生》云: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问《素问··刺法论》刺法论》则说:则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中医是中医““发病学发病学””、、 ““养生学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依据的重要理论依据 《内经》关于发病学说的重要《内经》关于发病学说的重要观点,即观点,即正气虚正气虚是发病的根据,是发病的根据,邪邪气气是发病的条件是发病的条件 邪气邪气之所以能够引起疾病发生,之所以能够引起疾病发生,其前提是由于其前提是由于正气不足正气不足,否则虽有,否则虽有外邪,一般不会生病外邪,一般不会生病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1 1、怎样理解精气与邪气在热病过程中的关系?、怎样理解精气与邪气在热病过程中的关系?2 2、试述风厥的概念,治法及临床意义试述风厥的概念,治法及临床意义3 3、何谓劳风,风水、何谓劳风,风水? ?4 4、、掌握掌握““阴阳交阴阳交””、、““三死三死””、、““风厥风厥””、、 “ “劳风劳风””、、““风水风水””、、““强上冥视强上冥视””、、““以以 违法行违法行””、、““以救俯仰以救俯仰””、、““精者三日,中精者三日,中 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等词句。
等词句 发热发热 阳热亢盛,阴精不足阳热亢盛,阴精不足汗出复热汗出复热 热胜而汗出伤阴,邪仍不退热胜而汗出伤阴,邪仍不退不能食不能食 正气已伤而生化之源匮乏正气已伤而生化之源匮乏狂言狂言 肾精枯竭,热扰心神引起肾精枯竭,热扰心神引起脉躁疾脉躁疾 阴精不足,邪热充斥阴精不足,邪热充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