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禽流感哈兽研倾情相送.ppt

53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24935469
  • 上传时间:2017-12-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5M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禽 流 感 病 毒,-------哈尔滨兽医所 组员:王馥梅、郭莹莹、郭利敏 孙芬芬、王亚欣、张美晶 许傲天、黄文强、高立,流感病毒的命名,病毒粒子特点,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病毒颗粒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为多形性直径为80一120 nm,表面有一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前者对红细胞有凝集性,称血凝素(HA),后者有能将吸附在细胞表面上的病毒粒子解脱下来的作用,称神经氨酸酶(NA)纤突的一端镶嵌在病毒的脂囊膜,囊膜下面有一层膜蛋白,紧紧地包裹着呈螺旋状对称的核衣壳核衣壳的直径为9-15nm,由RNA、核蛋白及三个多聚酶所组成根据核糖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分为三个类型,即A、B、C三型其中B、C两型仅能对人致病,A型可对人、猪、马和禽致病依据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可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若干亚型。

      目前已有16种HA和9种NA,不同的H抗原或N抗原之间无交叉反应核酸为单股负链RNA,分为8个不同的片段,在核酸外面包被着螺旋排列的壳粒,主要是由核蛋白(NP)构成8个核酸片段:,,A 型和B 型AIV中,1 个~6 个片段均编码单个蛋白,分别为PB2 、PB1 、PA 、HA 、NP 和NA ;第7 个和第8 个片段均编码2 个蛋白,分别为M1 、M2 和NS1 、NS2 这10 个病毒蛋白中,有8 个是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 HA、NA、NP、M1 、M2 、PB1 、PB2 和PA) ,分子质量最小的RNA 段编码2 个非结构蛋白,即NS1 和NS2 流感病毒病毒有囊膜,对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剂敏感20%乙醚4℃处理2h 可使病毒裂解,但血凝滴度不受影响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灭活,如福尔马林、β-丙内酯、去氧胆酸钠、稀酸、氨离子、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 2分钟以上均可灭活病毒在粪便中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 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卜,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病毒在直接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对冻融作用相对较稳定,但反复冻融,最终可使病毒灭活流行病学,禽流感病毒在自然条件下,能感染多种禽类 病毒在这些野禽中大多形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而成为禽流感病毒的天然贮毒库家禽中以火鸡最为敏感,鸡、雉鸡、鸽、鹌鹑、鹧鸪、鸵鸟等均可受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而大批死亡过去一般认为,人只能在实验条件下才能被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但现在发现,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人,并可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在实验室人工试验中,猪、水貂、猴、猫等均可被禽流感病毒感染传染源:主要来自野生禽类(尤其是野生水禽)、受感染的家禽以及观赏鸟等传播途径:禽流感是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感染,被感染禽群的粪便及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中的尘埃以及笼具、蛋品、种苗、衣物、运输工具,均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其他的健康禽群带病毒的候鸟和野生水禽在迁栖过程中,沿途可散播病毒观赏鸟、参赛的鸽子以及其它参加展览的鸟类都可直接或间接将病毒散播到敏感禽群内与带毒的人或猪的接触也可能引起病毒的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冬季和气温骤冷骤热的季节更易暴发症状,产蛋鸡在感染H9N2等低致病力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产蛋率下降,但下降程度不一。

      小鸭流鼻汁症状,病鸭的呼吸症状,肉鸡、未开产的种鸡和蛋鸡除没有产蛋下降的变化外,其余的症状与上述产蛋鸡相似鸽、雉、珍珠鸡、鸵鸟、鹌鹑、鹧鸪等感染低致病力禽流感后,临床症状与鸡相似由高致病力毒株,如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后形成的高致病力禽流感,其临床症状多为急性经过病鸡头部肿胀,冠和肉髯发黑,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水肿,拉稀粪褪色蛋、无壳蛋、畸形蛋增多,鸡脚鳞片下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少数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包括转圈、前冲、后退、颈部扭歪或后仰望天等鸡冠肿胀坏死,眼脸及周围高度肿胀,鸡冠与肉呈肿胀紫绀,脚鳞的紫变感染AIV的病鸡多呈脚鳞的紫变与鸡冠坏死、出血为本病的特征,本图所示者为脚膝关节(图上方)周围的紫色变化,病鸭角弓反张,病变,常见的肉眼病理变化为喉气管充血、出血,在气管叉处有黄色干酪样物阻塞,气囊膜混浊,典型的纤维素性腹膜炎,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肠黏膜充血或轻度出血,胰腺有斑状灰黄色坏死点腺胃乳头、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腺胃及肌胃出血,鸭流感胰腺出血病变,流感病毒的研究情况:,1 病毒结构蛋白M2:M2基因包含14~39 和728~995两个部分,其初始转录产物在剪切40~727位的内含子后, 拼接成成熟的mRNA后翻译成M2蛋白。

      M2蛋白是97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大量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包括细胞外氨基端(23个氨基酸残基) 、跨膜区(25~43氨基酸残基) 以及位于细胞内的羧基端( 54 个氨基酸残基) M2蛋白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病毒成分,其生物活性形式是一个寡四聚体M2蛋白包括3个半胱氨酸残基Cys217、Cys219 和Cys250,大多数M2 通过Cys217和Cys219形成二硫键连接成M2二聚体,再由非共价键连接形成同源四聚体,而Cys250 被酰基化M2蛋白在病毒复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M2蛋白是重要的病毒抗原,在疫苗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 病毒非结构蛋白NS1:NS1主要在核内,在感染的早期就被大量合成,A型流感病毒NSl基因全序列为890个核苷酸,有两个编码区第1个编码区编码含202个~237个氨基酸的NSl 蛋白,在不同病毒株系间有差异第2 个编码区编码含121个氨基酸的NS2蛋白,其5′端有56个核苷酸与NSl相同,整个mRNA 包含一个中断的含473个核苷酸的区域1)NSl 蛋白对宿主细胞蛋白合成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AIV 的NSl 蛋白具有RNA 结合活性,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抑制宿主细胞蛋白的合成:①抑制宿主细胞mRNA 的多聚腺苷酸化; ②与宿主细胞内的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 ③结合宿主细胞发生多聚腺苷酸化的mRNA 并抑制宿主细胞mRNA的核输出; ④与小核RNA 结合,阻断前mRNA 的剪接过程,,(2)NSl 蛋白有利于病毒的合成与表达AIV 的NSl 蛋白在与宿主细胞核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宿主细胞核内mRNA 输出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宿主细胞的前mRNA 在细胞核内的浓度与寿命,因为病毒的帽依赖性内切酶能从宿主细胞前mRNA 上将多聚腺苷酸帽子切下来并用来作为合成病毒RNA 的引物,所以宿主细胞前mRNA 在细胞核内的积累有利于病毒mRNA 的合成。

      3)NS1 蛋白与宿主细胞凋亡的关系NSl 蛋白通过上调表达PKR 细胞内抑制物的浓度来抑制PKR 的激活,或是通过直接结合PKR 和抑制IRF23 ( IFN regulatory factor3 ,IRF3) ,来抑制PKR 的激活,从而延缓细胞凋亡4)NS1 蛋白的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颉颃作用流感病毒NSl 基因在抑制干扰素、细胞因子和NF2κB 通路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NS1 蛋白可作为一种鉴别诊断标志,通过检测抗NS1 蛋白的抗体来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并可作为早期感染的依据3 禽流感病毒抗原的变异与效应:(1)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1.1点突变流感病毒的RNA复制酶缺乏校正阅读能力,编码HA和NA蛋白质的基因非同义替换的积累使其基因容易发生突变而发生抗原漂移. 流感病毒HA 基因的突变率较高,据估计,每个复制周期中每个核苷酸的突变几率为2 ×10- 3 ,也就是说病毒每复制一代, HA基因上大约有一个碱基发生变异.,,1.2基因重排A型流感病毒是分节段、单股负连的RNA病毒,有8个基因片段. 当2个或2个以上的不同病毒粒子同时感染1个宿主细胞时,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不同毒粒子的8个基因组片段可以随机相互交换,从而发生核酸片段水平上的重新组合,理论上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排有可能产生256种遗传不同的子代病毒. 在自然界,这种混合感染的现象比较常见,例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从发生猪流感(H3N2 , H1N1 )混合感染的猪群中分离到H1N2 基因重组型流感病毒. 通过基因重排有可能产生高致病力的毒株,幸运的是,迄今为止,造成严重损失的均为H5 和H7 亚型.,,(2)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引起的效应:HA受体结合位点变异切割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变异HA切割位点附近的潜在糖基化位点改变,,4 致病机制: 流感病毒的感染过程,吸附、穿膜与脱壳,与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有关 血凝素裂解为两个由二硫键连接的亚基(HA1与HA2)是诱发感染的前提 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部位(receptor binding site)位于HA头部顶端 细胞受体是位于细胞膜糖蛋白或糖脂链末端的唾液酸,血凝素结构,,流感病毒的复制及调控,只有当vRNA与NP同时存在时,vRNA才可转运到细胞核内 NP、RNA聚合酶亚基和NS1在感染后最初数小时即生成 其他蛋白质如HA、NA、M1、M2和NS2合成较晚 流感病毒在特定时间内合成的蛋白成分均要通过宿主细胞的介入进入核内完成vRNP的组装 M1是vRNP向核外转运的动力,只有在细胞中合成M1,并且进人细胞核后才发生vRNP的核外转运,病毒的组装、成熟与释放,NP在细胞浆内合成后 ,很快进人细胞核与vRNA结合形成核壳体 M1蛋白合成后到达细胞膜,紧贴于细胞膜内侧面 病毒膜蛋白合成后先要进行结构上的修饰和加工 ,然后被转移到宿主细胞膜上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颗粒,流感病毒感染发病机制,,,流感病毒感染和病毒复制主要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但常引起机体局部炎症和全身性反应 机体反应主要与炎症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粘附分子和微小纤溶酶表达与活化有关,,激活p53和phosphatidylinositol 3 - kinase ( PBK) /Akt信号通路诱导病毒的增殖 诱导IKK-NF-κB信号通路,利于病毒复制 直接激活Fas/FasL细胞凋亡信号,导致细胞的凋亡 NS1蛋白能通过作用于其特定的靶目标,例如NF-κβ、PKR及IRF3等来激活干扰素所诱导的连锁反应,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禽流感的诊断技术,禽流感的确诊主要依据实验室方法,实验室方法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诊断三部分。

      病原学检测技术,1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分离培养是检测禽组织中AIV 的一种经典、准确、敏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可以作为AIV 检测的标准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鸡胚分离培养和细胞培养缺点:检测周期长,操作程序繁杂,不适用于该病的快速诊断2神经氨酸酶促试验利用AIV囊膜表面的NA能够水解含有N—乙酰神经氨酸的底物来检测病毒的存在与否优点: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十分可靠但该方法并未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血清学诊断技术,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分子诊断技术,RT-PCR 和Realtime RT-PCR荧光RT-PCR、 RT-PCR-ELISA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AMP)基因芯片技术,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免疫接种, 增强机体特异抵抗力规范免疫方法及免疫程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