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摄像教程.ppt
51页摄影摄像教程,珠海校区电视台,,一、松下摄像机基础,光圈快门遮罩,曝光调整,光圈IRIS-基本概念,光圈控制是摄像机的基本功能之一,摄像机所面对的景物亮度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要随时随地调整光圈,才能保证图像质量,否则就会破坏画面的彩色平衡,失去度层次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摄像机的快门速度都是固定的,因此 拍摄中,曝光量实际上只是通过光圈的大小来调节、控制.曝光在摄像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光圈的跟踪调整是摄像师工作时的一项很重要、很紧张的操作.光圈可以用来控制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相关请搜索之,光圈IRIS-调整方式和技巧,松下摄像机左侧可以滑动的轮盘,附近有个IRIS AUTO的按键,此处为控制光圈一般使用自动光圈或者手动光圈自动光圈能适应一般条件下的景物亮度变化,比如讲座或者室内光源较稳定情况手动光圈用于处理其他特殊情况:比如逆光、亮度突变、对比度强烈、画面特殊要求等可以通过斑马纹zebra来辅助控制曝光扩充阅读摄像机光圈的作用与控制技巧(全是文字,慎入),快门Shutter-基础概念,在摄像机中,所谓的电子快门原理与照相机不同,它是利用电子的方式来控制CCD每个像素存储电荷的时间,从而实现拍摄不同运动速度物体的要求。
P2的快门速度从1/12-1/2000180的快门速度从1/50.2-1/2000在这两部机器,左侧调整面板上有快门调整开关及调整按键摄像机的快门为电子快门,与照相机的快门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摄像机拍摄出来的视频都是25帧每秒,快门速度与物体运动清晰度有关,快门Shutter-使用方式,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使用高速快门(就是快门值越低)会让拍摄出来的物体比较清楚一般的,快门速度不要大于1/50,大于此速度则会产生拖影等情况,如有特殊创作手法除外快门会影响曝光量,快门速度越低,画面越暗,快门速度越高,画面越亮快门Shutter-举例,一些情况下的快门选择举例::如果您拍摄的主体是一个静止或移动缓慢的物体,比如一个人站在马路边,尽管马路上全是飞驰的汽车,但由于您拍摄的主体是人,所以此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高速快门;但是如果您是拍摄F1赛车或飞机腾空而起的画面,您的拍摄主体是高速运动着的,此时就应该使用高速快门总之,只要您拍摄的主体相对您摄像机的镜头在做高速运动使得在摄像机里成像模糊,就应考虑使用高速快门进行拍摄而被拍摄物体的速度决定着摄像机使用的高速快门的速度,也就是被拍摄物体移动速度越快,您使用的快门速度就应该越高。
遮罩(遮光滤镜)ND FILTER,ND滤镜(ND FILTER)是室外强光下用于减光作用的可以在室外强光下实现大光圈浅景深的拍摄ND滤镜在左侧可以调节,有明显的ND标志在室外拍摄的时候,液晶屏可能会有提示使用ND滤镜,举例”nd:1/8”的字样会在屏幕稍微下方闪烁ND滤镜的正确使用是录像机达到最佳画质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光照强度过大的时候,摄象机的光圈会变得很小,发生衍射,画质降低,使用ND滤镜后光圈会变大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额外-GAIN 增益,摄像机左侧,一个有三档的拨盘,标志GAIN 三档分别为 L H M增益是指摄像机图像输出信号电平的大小调整一般有 0dB 、 +6dB 、 +12 dB 或 0dB 、 +9dB 、 +18dB 三级调整每当增益提升 +6dB 时,摄像机的图像灵敏度或输出信号电平提高一倍在正常情况下,将增益开关于 0dB 位置,图像信噪比高、清晰度好;在底照度的环境,即开大光圈还是无法拍摄清楚物体的情况下,把增益开关置于高增益位置,图像输出信号电平就会增大,使物体还能拍摄得清楚然而,图像雪花杂波也随之增大,图像信噪比低,清晰度差Iris、Shutter、ND Filter是最常用的调节曝光方式,同时,对画面质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请使用的时候多多练习。
白平衡基本原理调节方式技巧,白平衡,白平衡原理(了解),色温这个概念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黄色,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熟悉不过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K,阴天约为7000-9000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K色温的表现,色温对应于白平衡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白平衡调节方式,在全自动模式下,白平衡为自动调节在晚会或者其他灯光颜色等反复变化的场景,常常使用自动白平衡以获得效果,但是灯光变化后,要稍等白平衡才能自动调节好。
手动调整白平衡,在手动模式下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墙壁的东西,用镜头对准它充满相机取景器,如果找不到,就对着想要拍摄的场景调节并多更换画面尝试,用调整手动白平衡,白平衡按键在摄像机前段,有着AWB的按钮白平衡 小技巧,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效果,比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而如果把摄像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位置,摄像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相反,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手动/自动 对焦 调节变焦方式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区别,其他,手动/自动 对焦 调节,机器提供了手动对焦以及自动对焦的调节模式,手动对焦按钮只有在机器MUNAUL档下有用切换按钮在变焦环附近一般使用自动对焦模式,且一般拍摄不应迅速变焦(推拉镜头或者突然改变不同距离的拍摄物体)否则会导致对焦延迟,不能马上就让被拍摄主体清晰(特殊画面处理除外)手动对焦可以实现多种特效,比如夜景拍摄中出现光斑、变换拍摄主体引导观众视点等等手动对焦需要练习,变焦方式,变焦分为压力传感器对焦以及变焦环变焦压力传感器就是平时常用的右手手指控制的那个,他通过感应压力的大小来进行变焦,可以实现很匀速的变焦,但是无法迅速变焦要使用变焦环,请把机器前面镜头下面的按键从SERVO拨到MANU。
变焦环可以实现迅速的实现变焦,手动、自动模式,180和203的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的切换都不一样,具体请咨询当使用自动模式时,光圈、白平衡、对焦增益控制等都是自动,无法使用手动模式调节;可以调节的有快门、声音电平等当使用手动模式的时候,需要调节的是上面所说的,摄像拍摄及剪辑,1.摄影前准备2.景别、构图3.摇镜头及推拉镜头的使用4.新闻摄影的拍摄及剪辑,1.摄影前准备,A、确认要拍摄的事件的准确时间,并提前30分钟以上到工作室做准备B、检查电池是否充足、录制一段彩条并回放检查磁带是否可以使用(如何录制彩条请询问)、检查脚架是否完好C、检查摄像机 各种设置是否正常(重点:MIC电平及能否录制声音、快门光圈是否处于正常值或者自动状态、白平衡处于自动或者手动调节状态)D、提前10分钟以上来到现场,与现场的负责人员沟通,说明自己的身份及询问该活动的亮点或者流程,然后在脑中构思该取什么镜头E 、拍摄时应尽量不遮挡、影响其他观众或者路人为基本原则,再进行取景拍摄,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在电影更之中,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远景,远景又称大全景,展示开阔场面,表现空间规模或气势,全景,展现一个完整的场景,表现一定范围的环境气氛中景,以人为例,表现人的膝盖以上的动作和大致的形态或场景的局部,是应用最多的景别近景,显示人物胸部以上的画面,表现面部表情神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写,突出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部分,能清楚地看到神情的变化,大特写,大特写用来重上来表现人物的细节(如眼神特征),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合理利用远、全、中、近、特,景别的取舍主要要根据拍摄所要表达的主题来选择,我们不是为了构图而构图,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在心;比如拍一个讲座或者晚会,第一个画面往往是一个全景人物演讲或者说话,往往使用中景或者近景,而又以中景使用较多面部表情、手部的表演、手工制作等事件往往使用特写,画面构图,一个画面当中在黄金分割点的事物是最能引起视觉注意的坐标,而不是大家浅显感觉的中点,所以尽量避免将主体放在中心的做法但是如果有了陪体,比如说很多人在一排,那么我一定要将重要人物排在中心的呦大致就是将一个画面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为九个部分,那么四条线的四个交点基本上就是人的视觉中心,将主体放在交点上可以引起人的视觉注意的。
井字构图法),,色彩构图:如果整个画面都是绿的,只有一点红,那么无论这点红在哪个位置,总能引起人的视觉注意静动对比构图: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车辆来来往往,只有主角在街上慢慢行走,那么我们自然就注意他而忽略了其它的背景同理,所有的都是静止的,一个物体在动,我们也会自然的注意它推镜头,推镜头的拍摄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摄像机向被摄主方向推动;另一种是通过变焦实现推镜头的功用: 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突出细节; 可以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镜头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拉镜头,拉镜头是指构图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连续过渡所拍摄的画面①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②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各种视觉因素相互关联,可以产生悬念、对比、联想的艺术效果; ③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 ④作为转场镜头摇镜头,水平摇、垂直遥、斜摇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和落幅三个相互连贯的部分剪辑之后,起幅、落幅各有0.5秒左右,拍摄时须要有3-5秒左右的起幅、落幅摇镜头的功用: ①扩大镜头表现视野,保持大范围空间的完整统一; ②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③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主体的内在联系; ④画面自然转场。
常用的还有移镜头及跟镜头参考 新闻编辑评论学.pdf,镜头的长短,1、与景别有关镜头的内容有繁有简,镜头的长度也应相应有长有短如果是大景别,如远景、全景,镜头内反映的内容复杂些;而小景别,如近景、特写,镜头内反映的内容就单纯些镜头内容的繁简在决定镜头长度时是必须考虑的专家曾对标准镜头所拍摄的固定画面进行了视觉实验(条件必须是固定镜头,如果是运动镜头,会有起幅落幅的问题,就很难确定了),可以得出以下参数:,,标准固定镜头不同景别看清楚镜头内容的时间 全景 7~8秒中景4~5秒近景2.5~3秒特写1~1.5秒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剪辑编辑过程中要注意画面内容的多少以及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来决定需要的镜头,镜头的节奏,电视新闻的节奏是指内容和形式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有规律的交替变化,它能给电视观众造成一种或激动、或平静、或紧张、或松弛的心理感觉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电视节目中的事件及情节发展的变化的叙述性节奏;一种是造型性节奏,由主题运动、镜头切换及音响特效等造成的节奏针对电视新闻编辑而言,主要是指后一种节奏通过不同的镜头组接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