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636页目录 第1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公共组织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政府改革与治理 3.1复习笔记 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政府间关系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政府作用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政府工具 6.1复习笔记 6.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公共政策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人力资源管理 8.1复习笔记 8.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公共预算与财政 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第三部门管理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战略管理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绩效管理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公共管理伦理 13.1复习笔记 1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1)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 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 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行政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 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 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 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管理”除包含“行政”的许多内涵外,还具有以最低的成本达到目 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一种以“管理”概念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而“公共行政”是 一种以传统的“行政”概念为基础的公共服务 2“公共部门”和“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广义上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 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上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 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 难等特征的物品。
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 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特征以及规模效益大、初 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使得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提供 难以做到有效益,因而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 公共物品的分类 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具体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a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 征的物品都是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的物品都是准公共物品 b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软公共物 品)有形的或“硬”的公共物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如公 共设施;无形的或“软”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政策和 制度一类的服务 c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 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外交、全国性的法规、政 策等;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如城市 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等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与 私人管理存在着差别,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 利为目的 (2)效率意识不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因为 政府部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政府官员不必为利润担忧,他们 并没有太多的削减开支和有效运作的诱因;而商业组织以有效的运作为 动机,因为它们必须在市场中靠竞争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3)责任意识不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 责任 (4)人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 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管理的性质不同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了广泛而 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它 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 4“治理”和“善治” (1)治理 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当涉及国家的发展问题时,治理 被等同于单个国家的可统治性,是为了发展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 资源的管理中运用权力的方式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或公或私 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 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2)善治 善治的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等几个方 面,这几个要素是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二、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成的并在6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的 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是建立在科层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基础上 的,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行政组织或官僚体制,注重组织的内部取 向,以及机构、过程和程序和行政原则的研究,并将行政效率作为追求 的最高目标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主要以狭义政府(行政机关)及其行政管理活动作为 研究对象公共行政学的传统或“范式”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行政学研究对象及主题涉及组织原理、官僚体制、人事行政、 财务行政、行政法规、行政职能、行政原则、行政方法、行政效率等主 题 (2)公共行政学主要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或途径,并以正式的政 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 (3)就其理论基础而言,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行政二分法观点,国家 或政府的职能及过程被一分为二: 政治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 行政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后者所包含的机构及程序才是行政 学研究的对象 (4)公共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公共行政学学者认为, 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研究,可以推出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效率标 准,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
2“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范式 (1)“新公共行政学” “新公共行政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学者对传统 行政学提出挑战而形成的“新”理论该理论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人为代 表,强调一种民主取向的公共行政学主要观点如下: 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标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 政、事实与价值关联; 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 行政体制研究; 反对把行政学固定在“预算”“人事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类的“组织内 部”的研究,要求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主张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从公共组织中存在的分配、整合、边界交 换、社会动机四种作用过程来理解和改善公共行政学 (2)政策科学范式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51年拉斯韦尔等人主编的政策科学一书,它在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迅速成长,在七八十年代成为与传统公共行政 学相抗衡的学派 政策科学力图克服传统行政学的一系列弊端,要求将科学知识、方法 与公共决策过程密切联系起来,提倡一种以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过程 作为研究对象,以端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政 策质量为目标的公共部门或政府研究领域的新“范式”。
政策科学提倡跨学科、未来研究,提倡以问题为焦点而不是以学科为 焦点的知识产生方式,并以行动为取向,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 的高度统一 3“新公共管理”范式 (1)“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形成 “新公共管理”范式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 商学院中发展起来的,也有学者将“公共管理”这一新学派的渊源追溯到 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政策分析途径和公共管理途径都 可以被看作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 院逐渐成长起来波兹曼和凯特尔等学者对此做了清楚的说明其中, 波兹曼提出,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 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来自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称“P-途 径”;另一种是来自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简 称“B-途径” 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发展,公共管理的P-途径和B-途径逐 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的新范式1991年9月20日至21日,来自全美的 73位学者汇集于MPA项目发源地的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学院,举行第一次 全美公共管理研讨会,这可以说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2)“后新公共管理”的时代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全球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改革继续深化的动因,不 仅在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危机、传统 官僚制的无效率等一类的客观因素,而且在于公民对政府的不满与信任 危机以及对政府与日俱增的期望公民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 求更好更快的公共服务以及更多的公共事务参与,公共管理的实践进入 了“后新公共管理”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发端于20世纪末的“公共治 理”“新治理”“网络治理”和“新公共服务”一类的理论及研究视角或途径流 行起来,以至于可以说出现了“公共治理”及“公共服务”的新范式 三、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1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行政学诞生之初,该学科就被引进到我 国,并逐步生根和发展 (2)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该学科作为完整学科专业在大陆曾一 度中断 (3)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国恢复了公共行政学的教学与研究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并成为我国大学教 育的热门专业以及党政干部培训的新支柱。
2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前景 (1)学科发展的机遇 巨大的现实与理论需求促进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我国全面 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共管理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各项政策的支持也使得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历史机遇 (2)学术研究的进展 对国内外相关重要期刊和思想库在该学科领域所做研究工作的统计分析 表明,近10年来,本领域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研究成果数量有了显著增 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方向有了大量的译著、论著及教材问世,本学 科和其他学科的人才不断加入本领域,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及师资队伍 逐渐壮大 (3)学科社会建制的成熟 学科社会建制即学科的制度化建设具体表现为教学科研机构与学术组 织的建立,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培训的普及,基金资助来源的增加,出版 渠道的多样化 (4)成果应用的加强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以及学者活跃在党和政府决策的各个领 域,尤其是公共事务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智囊 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与执 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学科研究范式的不成熟。
(2)严谨研究方法的缺乏 (3)理论建构及学术创新不足 (4)学科的本土化有待加强 四、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 1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 (1)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这种用法常见于日常公共部 门管理活动中,也来自坚持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或途径的学者们他们 反对将“公共管理”一词看作新术语的说法,认为公共行政学早就使 用“公共管理”一词,其含义与“公共行政”并无二致 (2)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是关于公共行政 的项目设计、组织结构化、政策和管理计划,经由预算系统的资源配 置、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