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资料.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88609285
  • 上传时间:2023-08-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一)概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英文名Red Swamp Crayfish 或 Red Swamp Crawfish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全世界共有螯虾400多种,北美洲是淡水螯虾分布最多的大陆,约有300多种,其中个体较大(50~80克)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螯虾有原螯虾属、螯虾属、太平洋螯虾属、叉肢螯虾属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螯虾产量的70~80%我国是淡水螯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螯虾,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最早是从美国南部引种到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中东、西欧、南亚和夏威夷我国的克氏原螯虾先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由美国引种到日本的本州,三十年代末,即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再由日本引到我国的南京、滁县一带,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及其郊县繁衍;70多年以来,由于该虾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无论江河、湖泊、池塘及水田均能生活,对水质要求不高,其生命力极强,pH值适应范围为5.0~11.0,适宜生存的水温广(0℃~40℃),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适宜它生存和发展,甚至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生活,特别是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湖泊、池塘、湿地星罗棋布,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每年都会出现较大洪水,克氏原螯虾会随着洪水四处迁徒,再加上人为携带的传播,以及它极强的生命力,快速繁殖,很快发展到几乎遍布长江(中下游)南北的每一个角落,并成为归化于我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种。

      最近十几年,种群发展特别快,在有的湖泊和地区已成为优势种群,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淡水螯虾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虾类,在十八世纪未就成为欧洲人民的重要食物源可以说,200年来螯虾在欧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中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其经济及营养价值被得到充分认识,在有些国家甚至形成淡水螯虾文化从消费发展的历史来看,起初螯虾作为工作之余的观赏动物,后来用途较多的是做鱼饵地处螯虾产区的居民,还从家园附近的小沟或沼泽地中捕获螯虾供自家食用随着欧美工业的发展,在许多人口密集区,很多饭店用螯虾做菜,这样使天然的螯虾资源得到进—步开发,即从单纯的鲜活螯虾买卖发展为专门的螯虾加工业,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螯虾食品已普遍进入饭店、宾馆、超级市场和家庭餐桌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已逐步形成螯虾系列食品,目前主要有:冻生螯虾肉、冻生螯虾尾、冻生整肢螯虾、冻熟螯虾虾仁、冻熟整肢螯虾、冻虾黄、水洗螯虾肉、副产品等有些国家由于工业污染等原因,野生资源减退甚至灭绝,又逐步发展养殖业,但仍不能满足消费需要,需从国外进口,从而使螯虾的贸易日益得到发展全世界淡水螯虾的总产量为110000吨左右,其中美国占55%,中国占36%,欧洲占8%,澳大利亚不到2%,克氏原螯虾占整个螯虾产量的70~80%。

      90年代初期,我国克氏螯虾的采捕量为6700吨,1995年增加到6.55万吨,1999年接近10万吨江苏省是克氏螯虾生产的大省,1995年全年产量约3万吨,1999年已上升到6万吨,成为全省淡水虾类中的主导产品,其产量超过青虾;2005年全省拥有螯虾加工企业60多家,年出口贸易额已达4500万美元,年加工螯虾出口量6000吨左右,占全国螯虾出口量的90%以上我国食用克氏原螯虾的历史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随着消费者对克氏原螯虾的认识和媒体的广泛宣传推广,国内大中城市的螯虾消费日益火爆,尤其是受“盱眙龙虾节”的影响,国内许多宾馆饭店大打龙虾美食牌,“十三香龙虾”、“清水龙虾”、“红透龙虾”等,以此来吸引顾客,使得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天然资源的锐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节节攀升,由起初的每公斤3~5元上涨到目前的每公斤20~50元据统计,克氏原螯虾目前在南京市的日销售量达70~80吨,最大到100吨以上克氏原螯虾是一个可以养殖的优良品种,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开发和利用克氏原螯虾,20世纪30年代克氏原螯虾开始大量被民间食用,60年代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人工养殖美国是淡水螯虾养殖最有成效的国家,螯虾养殖产量占甲壳类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路易安娜州则是美国淡水螯虾养殖的发源地。

      1960~1970年美国的淡水螯虾养殖面积就达6000~7000 hm2,螯虾产量1.2万吨;1985~1986年养殖面积扩大到5万公顷,螯虾产量达到2.7万吨,单产低的为500~600kg/hm2,高的达到3,000kg/hm2,其养殖方式主要在稻田中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水体边安装栅栏)的大面积养殖方式近年来,随着克氏原螯虾市场价格的攀升,我国许多地方也开始养殖螯虾,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等省都已有一定的养殖规模目前我国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主养螯虾,鱼种塘套养螯虾,稻田养殖螯虾,圩滩地混养螯虾,芦滩地养殖螯虾,茭白田、藕田、水芹菜田等水生经济作物田轮作养殖螯虾等,这些养殖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易推广应用因此,克氏原螯虾养殖将成为仅次于河蟹养殖的又一大养殖产业二)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克氏原螯虾整个身体由头胸部、腹部和尾部组成,共20节头部5节,胸部8节,头部和胸部愈合成一个整体,称为头胸部头胸部圆筒形,前端有一额角,三角形额角表面中部凹陷,两侧隆脊,尖端锐刺状头胸甲中部有一弧形颈沟,两侧具粗糙颗粒腹部共有7节,其后端有一扁平的尾节与第六腹节的附肢共同组成尾扇胸足5对,第一对呈螯状,粗大。

      第二、第三对钳状,后两对爪状腹足6对,雌性第一对腹足退化,雄性前两对腹足演变成钙质交接器各对附肢具有各自的功能(表1)尾节无附肢,尾扇发达克氏原螯虾体表具有坚硬的甲壳性成熟个体暗红色或深红色,未成熟个体淡褐色、黄褐色、红褐色不等,有时还见蓝色常见个体为全长4.0~12.0厘米,世界上采集到的最大个体为全长16.0厘米,产于非洲的肯尼亚我国采集到的最大个体雄性全长14.2厘米,重101.70克;雌性全长15.3厘米,重119.19克测量求得的长度—重量回归方程式为logW=-0.3262+3.0827logL(公式中L为OCL,即眼眶基部至头胸甲后缘的长度,单位为厘米;W为体重,单位为克)2、栖息习性克氏原螯虾为夜行性动物,营底栖爬行生活白天常潜伏在水体底部光线较暗的角落、石块旁,草丛或洞穴中,夜晚出来摄食在自然情况下,因缺饵和水体透明度较低,白天也见其觅食该虾有较强的攀援能力和迁徙能力,在水体缺氧、缺饵、污染及其他生物、理化因子发生骤烈变化而不适的情况下,常常爬出水面进入另一水体如下雨时,特别是下大雨时,该虾常爬出水体外活动,从一个水体迁徙到另一个水体该虾喜逆水,常常逆水上溯且逆水上溯的能力很强,在下大雨时常随水流爬出养殖池塘。

      克氏原螯虾掘洞能力较强,在无石块、杂草及洞穴可供躲藏的水体.该虾常在堤岸处掘穴洞穴的深浅、走向与水体水位的波动.堤岸的土质及该虾的生活周期有关在水位升降幅度较大的水体和螯虾的繁殖期,所掘洞穴较深;在水位稳定的水体和螯虾的越冬期所掘洞穴较浅;在生长期,基本不掘洞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能力很强,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尤以静水沟渠、浅水湖泊和池塘中较多,说明该虾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低氧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水体溶氧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当水体溶氧不足时,该虾常攀援到水体表层呼吸或借助于水体中的杂草、树枝、石块等物,将身体偏转使一侧鳃腔处于水体表面呼吸,甚至爬上陆地借助空气中的氧气呼吸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条件下,该虾离开水体能成活一周以上克氏原螯虾对高水温或低水温都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与它的分布地域跨越热带、业热带和温带是一致的其温度适应范围为0~37℃,在长江流域,天晚上,将其带水置于室外,被冰冻住仍能成活,但该虾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31℃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水温在24~28℃为好克氏原螯虾能生存在水质的pH值在5.8-8.2范围内,但对重金属、某些农药如敌百虫、菊酯类杀虫剂非常敏感,因此养殖水体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水质标准。

      如用地下水养殖螯虾,必须事前对地下水进行检测,以免重金属含量过高,影响螯虾的生长发育3、食性与生长克氏原螯虾食性杂,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均能食用,各种鲜嫩水草、底栖生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以及各种鱼、虾的尸体及同类的尸体都是克氏原螯虾喜食的饵料,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在生长旺季,池塘下风处浮游植物很多的水面,能够观察到虾将口器置于水体处用两只大螯不停划动水将水面藻类送入口中的现象,表明克氏螯能够利用水中藻类克氏螯虾的摄食能力很强,且具有贪食、争食的习性,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克氏螯虾常互相残食,大虾吃小虾,壳硬的吃壳软的,故其在蜕皮时以及蜕皮后不长一段时间内最易被残食,繁殖的亲虾饲料缺少时,也会残食幼虾另外饵料不足还会致使克氏螯虾越塘逃离克氏螯虾喜在水底摄食,并多在夜间进行,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在20~25℃条件下,克氏原螯虾摄食眼子菜每昼夜可达自身体重的3.2%,摄食竹叶菜可达2.6%,水花生达1.1%,豆饼达1.2%,人工配合饲料达2.8%,摄食鱼肉达4.9%,而摄食蚯蚓高达14.8%(表4-1),可见该虾喜食动物性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由于其捕食能力较差,在该虾的食物组成中植物性成分占98%以上(表4-2)。

      克氏原螯虾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能力捕食鱼苗、鱼种虽然该虾不能捕捉游动较快的鱼类,但它能捕食鱼类的病残及死亡个体,也能捕食活动的浮游动物、藻类及漂浮在水面的植物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速度相当快,繁殖的虾苗经过2~3个月的饲养,其规格就可达到8厘米左右,即可捕捉上市而秋季繁殖的虾苗,到第二年的6~7月,其规格可达10厘米以上克氏原螯虾一般在6~8月长得比较丰满,壳硬肉厚,5月幼虾则较多,壳薄肉少故克氏原螯虾的上市季节以6~8月为好而产过卵的亲虾一般比较瘦,要待育肥后再捕捞上市表4-1 克氏原螯虾对各种食物的摄食率*植物名称(%)眼子菜3.2竹叶菜2.6水花生1.1苏丹草0.7动物水蚯蚓14.8鱼肉4.9饲料配合饲料2.8豆饼1.2表4-2 克氏原螯虾的食物组成食物名称体长4.00~7.00厘米(n=51)体长7.00厘米以上(n=45)出现率(%)占食物团比重(%)出现率(%)占食物团比重(%)菹草52.234.455.127.0金鱼藻45.315.546.117.1光叶眼子菜27.08.437.29.4马来眼子菜19.613.723.316.5植物碎片30.420.333.123.2丝状藻类40.15.743.44.1硅藻类55.3〈143.5〈1昆虫及其幼虫30.1〈133.1〈1鱼蛙类14.5〈115.2〈1*引自魏青山19854、繁殖习性性比:克氏原螯虾的雌雄比例在全长3.0~8.0厘米和8.1~13.5厘米两个规格组中都是雌性多于雄性。

      小规格组雌性占总体的51.5%,雄性占48.5%,雌雄比例1.06:1大规格组雌性占总体的55.9%,雄性占44.1%,雌雄性比为1.17:1大规格组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原因是交配之后雄性易死亡雄性个体越大,死亡率越高,说明雄性寿命可能比雌性要短 性成熟:克氏原螯虾隔年性成熟,9月离开母体的幼虾到第二年的7、8月即可性成熟产卵从幼体到性成熟,要进行11次以上的蜕皮其中幼体阶段蜕皮2次,幼虾阶段蜕皮9次以上.交配、产卵、抱卵量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