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管网工程地质勘查.doc
19页企业法定代表人申明本人郑重声明:本单位此次出具的勘察报告与其附件材料的全部内容是真实准确的 我知道报送虚假的资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此次报送的勘察文件与其附件 材料如有虚假,本单位与本人愿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依 法给予的处罚单位法定代表人:2013 年 月 日污水管网工程@@@@@@@@@@@@@@@@@@@@@@@@22工程地质勘察管理报告我单 位对 @@@@@@@@@@@@@@@@@@@@@@@@22 污 水管网工程建设场地进行了全程管理,并对 @@@@@@@@@@@@@@@@@@@@@@@@22 勘察企 业出 具的该项目勘察报告中布孔数量、位置、孔距、原始记录、试验数据等内容进 行了核实,其内容真实有效管理单位盖章)2013 年 月 日目录1 前言 - 1 -1.1 工程概况 - 1 -1.2 勘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 1 -1.3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 2 -1.4 勘察工作布置 - 3 -1.5 勘察技术方法与完成的工作量 - 4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6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 6 -2.2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 6 -2.3 气象概况 - 7 -2.4 地形地貌 - 7 -2.5 地层结构 - 7 -2.6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与水的腐蚀性评价 - 8 -2.7 不良地质作用 - 9 -3 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 - 9 -3.1 场地地震烈度与设防 - 9 -3.2 场地地基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 - 9 -3.3 地基土抗震液化特性评价 - 10 -3.4 场地抗震分析 - 10 -4 地基土评价 - 11 -4.1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 11 -4.2 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 - 12 -4.3 地基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 - 13 -5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 13 -5.1 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 13 -5.2 地基土力学性质评价 - 14 -5.3地基基础方案评价 -14 -6结论和建议 -15 -6.1 结论 -15 -6.2 建议 -15 -7、报告所附图件序号图件名称张数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12工程地质平面图13工程地质剖面图14土工试验报告1份5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11 前言1.1 工程概况我公司受@@@ 市新津县水城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承担了 @@@@@@@@@@@@@@@@@@@@@@@@22 污水管网工程 (0+000~0+253 )的详细勘察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2 污水管网工程 (0+000~0+253 ):设计污水管直径 400mm ,管道自然地貌下埋深 0.250~6.252m , 铺设管道长度 253.00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 (2009年版)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分 级划分标准,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 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1.2.1 勘察目的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通过现场踏勘、钻孔和室内实验工作,查明建筑场 地的工程地质特征,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岩土工程资料1.2.2 勘察任务( 1 )查明拟建管道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 )查明管道沿线地段的地质构造、 岩土的类型、性质与其分布,基岩风化层厚度与 风化破碎程度;( 3 )查明沿线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渗透系数、补给来源 4 )查明道路沿线地段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 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 件、发展趋势与危害程度,论证地基稳定性,并提出计算参数与整治措施的建议;(5) 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 7 度的地段,判别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6) 判别环境水和土对管道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 按现行国家规范、行业标准提出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的详细阶段的岩土 工程勘察报告书1.3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1.3.1 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22 污水管网工程总平 图》(电子版)1.3.2 国家标准(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2009 年版 );(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 94);(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4)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5) 《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9)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 2007 );(10)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 GB50585 —2010);(1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 年版)。
1.3.3 行业标准(1) 《@@@ 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026 —2001) ;(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4)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5)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 年版 )6)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CECS99:98);(7) 勘察合同与建设方提供的工程勘察任务书要求1.3.4 地方标准《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市、 县、乡镇地震动参数一览表》 (川震防发 ( 2009 )117 号文)1.4 勘察工作布置1.4.1 勘探点平面布置为掌握地基土在拟建管道范围内纵横方向上的分布情况,与满足工程地质评价的要求 等目的,本次勘察沿拟建污水管线中心线布置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13个,钻孔编号zk1〜 zk13 ,钻孔间距一般为20.00〜60.00m ,其中控制性钻孔5 个,大于勘探点总数的1/3 , 一般性钻孔 8 个,符合规范要求钻孔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No.01 )。
1.4.2 钻孔深度为掌握地层纵深变化,特别是软弱下卧层分布,满足沉降计算与施工方面要求, 勘探 点深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 (2009年版)条款,一般性勘探 孔深度以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 即条形基础不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 3 倍,对独立基 础不能小于 1.5 倍,且自基础底面算起不小于 5.0m 在上述规定深度范围内遇稳定地层 时,勘探孔深度可根据野外施工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本次勘察钻孔深度为 6.70〜8.50m,均满足上述要求1.5 勘察技术方法与完成的工作量1.5.1 工程地质测绘本次测绘主要内容为 1 :1000 比例尺路线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采用线路穿梭 法和追踪法进行路线的面状控制和地质现象的追踪,测绘范围为管道轴线两侧 100m ,以查明管线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与不良地质现象1.5.2 测放钻孔a. 执行规范:《工程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26-2007)b. 仪器设备:南京久测仪器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NTS320 电子全站仪标准精度:方向中误差2 〃,测距中误差3mm+2ppm*D 经过四川省测绘局鉴定合格。
C.放孔方法::勘探点由我公司根据本工程勘察方案布置的勘探点与业主提供的坐标点以与采用的黄海高程控制点作为基准点进行引测,采用全站仪进行测放d. 钻孔数据来源:根据委托方提供的《 @@@@@@@@@@@@@@@@@@@@@@@@22 污水管网工程总平面图》进行勘探孔布设,并在 Auto CAD 上量取坐标各勘探点主要数据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附图血:1-1 )1.5.3 钻探针对本工程场地的具体地层性质,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 (2009年版)第9章与《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的有关 规定,我单位对本工程钻探工作采用的钻探设备、钻进工艺、钻探方法选型如下:1. 鉴别孔:对素填土采用 SH30-2A 型钻机与孔底锤击钻探工艺干作业钻孔并对各岩土层进行野外鉴别编录、分层与进行各项测试钻孔幵孔孔径为①127mm,终孔孔径①74mm2. 技术孔:指取岩、土样与原位测试钻孔, 主要为控制性钻孔, 采用国产 XY-100 型钻孔,并采用 SM 植物胶和 SD 系列钻具(双层单动岩芯管、金刚石钻头)进行 回转钻进工艺。
并对对各岩土层进行野外鉴别编录、分层与进行各项测试1.5.4 原位测试标准贯入测试( STP)对分布于场地内的粉质粘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评价其承载力和密实度,在场 地内共测试数据 12 次1.5.5 取样与室内试验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 2009 版)相关规定,按场地土层分布情况,对土层采取了土试样作室内土工试验取样孔数 量大于勘探点总数的 1/3 ,满足规范要求在勘察场地钻孔深范围内取两件原状土试样与水样作水、 土腐蚀性试验分析,供场地 水、土腐蚀性评价之用1.5.6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为了解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与埋深,在钻孔中均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1.5.7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野外工作自 2013 年 01 月 19 日至 2013 年 01 月 21 日,历时 2 天, 室内整理资料与报告编写工作自 2013 年 01 月 22 日至 01 月 29 日,历时 7 天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 表 1.5.7勘察工作量与作业时间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设计/测放、施工钻孔个132钻探总进尺米/孔96.50/133原位试验N120动力触探孔/标准贯入试验次124室内试验岩石试验组/土常规试验组6水、土腐蚀性分 析组45勘探线条16地下水位观测次/孔13本次勘察目的明确,野外综合采用了多种勘探手段,勘探点的布置、勘探点深 度、间距以与取样与原位测试的数量、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野外工作扎实,原始 资料搜集齐全,真实可靠;室内资料整理严格按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进行,数据 统计分析依据充分,地基基础评价正确、可行,提供的参数可靠,结论建议可信度 高,能满足地基基础设计有关要求,总体工作质量良好。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拟建场地位于 @@@@@@@@@@@@@@@@@@@@@@@@ 境内 勘察场地地形较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2.2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勘察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杨子地台四级构造川西褶皱带的@@@坳陷,@@@坳陷为 明显的相对沉陷区,该坳陷的展布与@@@平原基本一致,长轴走向为N30 °呜0°E, @@@坳陷自运动以来,沉积了巨厚松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