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启示认识类题型训练.doc
7页历史启示认识类题型训练启示,按中文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启示”类问题的判断是试题求答词通常是“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看法”“见解”“建议”等此类问题主要是就某一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最后一问,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类试题对改变“历史就是记忆”的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甚至人文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该类试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1、题型特点:这类试题一般从经验教训两方面思考,侧重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或该怎么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总结一些规律认识,不能离题万里,泛泛而谈2、解题技巧先“读”即首先懂背景材料的中心(题眼),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在试题的导语可以体现,而且这些导语也可以转化为启示认识的答案;也可以在最后一问的中心词中找到;其次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有益还是教训),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再“找”首先找出材料中反映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其次材料中没有体现原因的,应联系所学找出这些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最后“提”。
根据前面找到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过程、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么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避免做什么等3.方法展示:例: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进——(《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2分)(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题眼是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中国由先进到落后而西方则相反;根据设问得出是正方两方面的启示;但要注意的是对正反两方面的原因要进行归类分析4.模仿上述试题,完成下列试题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
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学》……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时,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1601年时,中国内地已有250个天主教徒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材料二 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明宪历》(清当时使用《明宪历》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被捕入狱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明宪历》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据此分析中西文化冲突的实质。
3)从以上材料所述中,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题眼是外来先进科技的传播过程:根据设问得出是正面的认识5. 完成下列问题,巩固上述方法;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二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胡要价格等等,伪字随处可见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恰恰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的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摘自《明清史散论》材料三:苏州风俗,全是一团虚哗,只就那拳头大一座丘山,便有许多作怪……即使开着几扉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倒也热闹齐整。
仔细看来……都是有名无实的一半是骗外路的客料,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 ——摘自《豆棚闲话》(1)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历史现象?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三说明明朝苏州的商品经济存在哪些问题?(3)谈谈你对以上两种经济现象的认识练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材料三: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 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4分)(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4分)(4)从 “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解析:该题以“中国形象”问题作为问题设计的切入点,旨在考查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时间限制,如“启蒙时代”“1840——1876年”“1956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分别论述回答第1、2问时要注意结合材料来分析,注意抓关键词;目的、原因一定要结合所学知识来作答第3问回答时要注意结合1905——1949年间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来说明第4问启示可注意结合前三问的结论来说明,最好能形成规律性的认识练3.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雅典公民大会初探》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 在资产阶级革命适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律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西方政治制度史》(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6分)(2)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3分)(3)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新的发展?(4分)(4)综合上述材料,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对你有何启示?(2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的民主政治第1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准确把握材料信息,从大会的组成、阶级立场以及国家性质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可由整体到部分进行分析从材料的来源可得出欧美国家通过立法保证民主政治的确立;然后从不同国家民主政治的内容上来概括归纳第3问可运用所学知识并联系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第4问需综合材料得出结论,但结论需从材料中提取,并能共同反映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概况第一题: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如八股取士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4、启示一:由西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和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主,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启示二:由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利发展科技和中国的君主专制腐朽落后阻碍发展科技——政府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者政治民主制度的建立或改革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启示三:由西方人文主义解放思想和中国的文化专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或要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启示四:由题眼得出——要善于引进和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本国科技第二题:(1)特点:首先在社会上层传播;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或在利用中国习俗传播宗教或传播科技的目的是为传播宗教服务2)基本态度及评价:极力排斥外来先进文化;反对中外文化交流;是盲目排外的思想实质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碰撞3)认识:当时,西方人在中国传播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