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红岩第二章读后感红岩第二章读后感精选八篇.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2799690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0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红岩第二章读后感红岩第二章读后感精选八篇    篇一 :红岩读后感2红岩读后感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xx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 产 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 “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就是当年“11.27”大屠杀中的幸存者,他怀着对烈士的深厚感情,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狱中经历,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华子良、双枪老太婆等一批英雄形象: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志们,…… …… 篇二 :红岩读后感两篇:《红岩》读后感第一篇今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

      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 产 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

      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 产 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身处大学,只感觉到大学里的氛围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浮躁,整日除了学习和逛街就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在读了三年大学还无法参透的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 篇三 :《红岩》阅读安排同读一本书《红岩》教学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红岩》这本书的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2、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名称、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3、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4、明确书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通过寻找、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来加深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点1、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名称、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2、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难点对文章内涵的挖掘,读后感写作的指导教学时间安排一周13节课及课余时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书了解封面的内容及书的目录内容,看这本书大致有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配看书的时间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作者车承友,字家英,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祖籍南平,原籍江苏省松江府毕业于新京满洲建国大学经济系东北师范大学创立者之一,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作家,会英、日、俄、法、德等 5 门外语著作有字帖《三体千字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荷花妹妹》、《秋风落叶》、《春花秋月》、《蝴蝶》、《红蜻蜓》、《书香世家》、《铁道卫士》、《渡江战役》、《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岩》、《松花江畔的儿女们》,剧本《红珊瑚》,学术专著《中国文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xx年出版。

      二、历史意义《红岩》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重庆的光荣象征《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 产 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 篇四 :《红岩》读后感读《红岩》有感早就在初中入团那会儿就听说过《红岩》这本书,但是却一直无缘瞻览,要么图书馆里找不到这本书籍,要么就是借了没看多少就得拿去还了,或者直接没多少空闲的时间去看然而,“偶然”有这么个机会,让我得以在进行党课培训的同时把这本书籍看完《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捧起《红岩》便爱不释手,我全部的身心都被它所深深吸引,即使将他读完,头脑中仍时时会浮现剧中的人物形象: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看到并没有自己努力所该得到的结果便泄气了;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生活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还小或者说那是命运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 篇五 :红岩读后感永不褪色的中国红——读《红岩》有感 它,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诗篇,是一首用灵魂和生命谱写的伟大赞歌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记忆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它记录了一段以不屈的民族精神与炎黄骨气为内容的血泪史,承载了一段用抱负和崇奉占据一切的岁月,它就是《红岩》。

      还记得封面上那句话:“用鲜红的血染红咱们的旗号”,短短几个字眼便可让人全身沸腾,内心涌动一种想一口气将它读完、读透的激情是的,时而崇敬、时而心酸、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扼腕惋惜,经历了内心的波涛汹涌,我读完了这本红色经典 《红岩》记述的是1948至19xx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 产 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xx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 产 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 “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与此同时,它还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

      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 产 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对许云峰、江姐等共 产 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经过激烈的斗争,凶残的敌人最终失败了,我们的革命先烈用“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胜利之歌!…… …… 篇六 :《红岩》读后感800字《红岩》读后感800字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