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新南站东、西广场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78页昆明新南站东、西广场工程(一标段)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批: 日期: 昆明新南站东、西广场工程(一标段)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一、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适用范围 2二、工程概况 22.1工程简介 22.2地层岩性 3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2.4主要工程数量 9三、施工方案 93.1总体施工方案 93.2确定开挖支护边线 103.3基坑支护工艺顺序 103.4土方开挖施工 103.5插筋及挂网喷砼施工 183.6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 193.7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 233.8预应力锚索施工 253.9冠梁、腰梁施工 323.10钢花管桩间土钉墙施工 34四、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74.1施工进度计划 374.2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374.3劳动力组织 384.4项目管理人员组织 384.5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40五、质量保证措施 415.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415.2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415.3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415.4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 415.5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425.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4六、监测措施 466.1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466.2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47七、基坑降排水方案 50八、锚索试验方案 528.1试验目的 528.2试验方案 53九、 危险源分析和应急措施 549.1基坑出现裂缝、变形过大潜在滑动失稳 549.2基坑止水帷幕渗漏的应急措施 559.3降水工程影响周边环境 569.4相邻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 569.5支护结构渗水 579.6支护结构漏水 579.7预应力锚索张拉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质量事故 589.8机械故障及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质量事故 58十、工程安全施工及事故应急预案 5910.1安全要求 5910.2临时用电 6110.3消防保卫 61十一、工地文明施工措施 68十二、环境保护措施 6912.1环境保护管理目标和要求 6912.2粉尘污染及噪音控制措施 7012.3夜间施工措施 71十三、雨季施工措施 7113.1雨季施工的基本情况 7113.2雨季施工措施 7113.3雨季安全措施 7213.4雨季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 723昆明新南站东、西广场工程深基坑开挖与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昆明新南站东、西广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昆明新南站西广场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5)《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9)《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YBJ44-9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1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1.2编制原则(1)领会设计意图,结合工程实际特点,采用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案,确保实现昆明新南站西广场建设的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各项要求,完成工程施工建设。
2)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及施工难点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快速施工4)坚持优化技术方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昆明新南站西广场工程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桩基施工、混凝土浇筑、资源计划配置以及质量、安全、文明生产措施等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1. 工程名称:昆明新南站东、西广场工程(一标段)2.工程地点:昆明新南站位于昆明市呈贡区吴家营片区,距离昆明市行政中心约3km、滇池约7km,距昆明站约28km,是昆明铁路枢纽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规模:西广场北侧及中部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约为16.64万m2(地下8.63万m2,地上8.01万m2),用地面积约为8.99万m2广场北侧建筑区为3层地下室(-17.5m)地上分别为24层(建筑高度100m)及19层(建筑高度80m)的高层建筑(拟采用框筒结构)各1幢,2幢高层之间由4层裙楼相连,基坑南北向长216m,东西向长242m,开挖深度为2m-8.8m之间,基坑开挖底面积约为106828.75m24. 工程施工环境:该项目位于昆明市呈贡区吴家营片区,现场周围在建工程有地铁4#线、1#线、东外环中路、联大路、祥园街、站前路及站场站房工程等,该场地与附近建筑物,城市道路、各种地下管线相邻很近,场地复杂,基坑土方开挖量大,现场施工作业面小,材料运输、交叉施工麻烦,给施工带来了很多不便。
由于工程施工面积较大,所以要求施工现场平面有一个合理的布局、科学严密的管理措施,周边砌筑围墙进行封闭式的施工5. 工程特点:周边施工单位较多,人员密集、交通繁杂,对城市交通及居民日常生活造成较大不便,交通与环保管制严格,施工场地窄小,地质条件较差,工序多,工期要求急,施工中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基坑开挖深度较深、相邻高差较大外,基坑周边排水、降水难,场地内无弃土堆放区域,开挖部分土方需外运至弃渣场,运距3km2.2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探点揭示,场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相(Q4al+pl)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细砂、泥炭质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相(Q2al+pl)粉土、粉砂、细砂、黏土、粉质黏土、泥炭质土、圆砾等;第四系中更新统坡残积(Q2dl+el)黏性土,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2e)和二叠系下统阳新组(P1y)灰岩夹白云岩,基坑支护主要涉及的土层自上而下详述如下:<1>人工填土(Q4ml):黄褐、褐红、灰、灰褐等色,稍湿~潮湿,松散成份以粉质黏土、黏土、风化岩为主,含少量碎石、圆砾、角砾,局部地段顶部为0~1m的混凝土块、砖块。
该层组成成分复杂,未经分层压实,疏密不均,为昆明新南站场地整平填筑,以人工填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为新近填土,填筑时间小于5年岩芯呈土柱状,采取率80~90%广泛分布于地表大部分地段,厚度为0~22.6m<2>黏土(Q4al+pl):黄、灰黄、褐黄、褐红色,可塑土质较纯,切面光滑,局部夹粉质黏土,黏性较好,具中压缩性,该层广泛分布于<1>层人工填土之下,厚度为0.5~16m,层顶埋深0~32.5m <2-1>黏土(Q4al+pl):褐黄、棕褐、浅灰等色,硬塑,局部坚硬,切面稍光滑,局部夹粉质黏土,黏性较强,以中压缩性为主,局部低压缩性与<2>层互层,厚度为0~23.8m,层顶埋深0~29.3m<2-2>黏土(Q4al+pl):黄、灰黄、褐黄、褐红色,软塑土质较纯,切面光滑,局部夹粉质黏土,黏性较好,具高压缩性与<2>层互层,厚度为0~19.6m,层顶埋深1.5~16m<2-3>粉土(Q4al+pl):黄、灰黄、褐黄色,局部灰白色, 湿~很湿,稍密~中密岩芯呈土柱状,切面粗糙,揺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及韧性低与<2>层互层,厚度为0~17.4m,埋深0~25.4m<2-4>细砂(Q4al+pl):黄、灰黄、褐黄色,局部灰白色,潮湿~饱和,稍密~中密。
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中砂呈透镜状分布于<2>层中,厚度为0~9.8m,层顶埋深2~31m<2-5>泥炭质土(Q4al+pl):黑、灰黑色,软塑~可塑,局部硬塑,黏性较强,具高压缩性,含较多的有机质,局部为有机质土,呈透镜状分布于<2>层中,厚度为0~9.5m,层顶埋深1.2~24.6m<3>粉土(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 湿~很湿,中密,局部稍密岩芯呈土柱状,切面粗糙,揺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及韧性低广泛分布于<2>大层之下,厚度为0~22.7m,层顶埋深1.4~43.5m<3-1>细砂(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潮湿~饱和,中密土质不均,局部为夹粉砂、粉土呈透镜状分布于<3>层中,厚度为0~12.2m,层顶埋深3.2~38.2m<3-2>黏土(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硬塑,局部坚硬切面稍光滑,局部夹黏土,黏性较强,以中压缩性为主,局部低压缩性呈透镜状分布于<3>层中,厚度为0~17m,层顶埋深2.6~40m<3-3>粉质黏土(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可塑土质较纯,切面稍光滑,局部夹黏土,黏性较好,具中压缩性呈透镜状分布于<3>层中,厚度为0~9.6m,层顶埋深4.4~39m。
<3-4>泥炭质土(Q2al+pl):黑、灰黑色,软塑~可塑,局部硬塑,黏性较强,具高压缩性,含较多的有机质,局部为有机质土,呈透镜状分布于<3>层中,层厚0~4.5m,层顶埋深17.4~38m<4>黏土(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硬塑,局部坚硬,切面光滑,黏性较强,局部夹粉质黏土,以中压缩性为主,局部低压缩性呈带状广泛分布于<3>层之下,厚度为0.6~37m,层顶埋深18.7~63.2m<4-1>细砂(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潮湿~饱和,中密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粉土呈透镜状分布于<4>层中,厚度为0~10.2m,层顶埋深30~53m <4-2>泥炭质土(Q2al+pl):黑、灰黑色,软塑~可塑,局部硬塑,黏性较强,具高压缩性,含较多的有机质,局部为有机质土,呈透镜状分布于<4>层中,层厚为0~9.7m,层顶埋深30~63.8m<4-3>粉质黏土(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可塑土质较纯,切面稍光滑,局部夹黏土,黏性较好,具中压缩性,呈透镜状分布于<4>层中,厚度为0~6.7m,层顶埋深34~58.7m <5>粉土(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潮湿~饱和,中密,局部稍密。
岩芯呈土柱状,切面粗糙,揺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及韧性低分布于西广场部分地段,厚度为2.5~3.6m,层顶埋深41~57.6m<5-1>粉质黏土(Q2al+pl):灰、褐灰色,局部浅灰色,硬塑,局部坚硬切面稍光滑,局部夹黏土,黏性较强,以中压缩性为主,局部低压缩性呈透镜状分布于<5>层中,厚度为0~1.6m,层顶埋深42.6~46.0m<5-2>圆砾(Q2al+pl):深灰色,饱和,密实粒径2-20mm为主,少量可达60mm,含量约50%,成份为灰岩、砂岩、玄武岩,具磨圆度,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