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理论习题集部分答案.docx
9页习题集 一、填空题1.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是: 汽车的最高车速﹑ 汽车的加速时间和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2. 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 机械损失 和 液力损失 两大类3. 汽车的行驶阻力主要有 滚动阻力、 空气阻力、 坡度阻力 和 加速阻力4. 汽车的空气阻力分为 压力阻力 和_摩擦阻力 两种5. 汽车所受的压力阻力分为 形状阻力﹑ 干扰阻力﹑ 内循环阻力 和 诱导阻力6. 轿车以较高速度匀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主要是由 空气阻力 引起,而 滚动阻力 相对来说较小7. 常用 原地起步 加速时间和 超车 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8. 车轮半径可分为 自由半径、 经理半径和 滚动半径9.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指 I 档的最大爬坡度10.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 11.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主要与 飞轮的转动惯量、 车轮的转动惯量 以及 传动系统的转动 比有关12.汽车的质量分为 平移质量 和 旋转质量 两部分13.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成为 坡度阻力14.汽车轮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称为 静力半径 15.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称为 自由半径 16.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本身质量加速运动的惯性力,该力称为 加速阻力 。
17.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均与道路有关,故把两种阻力和在一起称为 道路阻力 18.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 附着力 19.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称为 后备功率 20.汽车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 好 21.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须克服来自地面的 滚动阻力 阻力和来自空气的 空气阻力 阻力22.汽车的行驶阻力中, 滚动阻力 和 空气阻力 是在任何行驶条件下都存在的 加速阻力 和 坡度阻力 仅在一定行驶条件下存在23、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 空气阻力 24、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 附着系数 和 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25、汽车的 动力性 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26、传动系中 变速器 和 主减速器 的功率损失占的比重最大27、道路坡度是以 坡高 与 底长 之比来表示的28. 同一车速下,汽车应尽量用 高档 工作,以节约燃油29. 汽车燃油经济性常用的评价指标是 百公里油耗 30.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作_汽车的燃油经济性_ 31. 汽车在接近于 低速的中等车速 行驶时燃油消耗量最低。
32. 拖带挂车后节省燃油消耗量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另一原因 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33. 传动系的档位数 增多 (增多或减少)时,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4.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 发动机的功率 和 传动系的传动比 35、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对汽车的 动力性 与 燃油经济性 有很大影响36. 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最大爬坡度 ﹑ 附着率 以及 最低稳定车速 37. 有的变速器设有超速档,其传动比(即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比)的值 小于 138. 汽车传动系各档的传动比大体上是按_等比级数 _分配的39. 最大传动比确定之后,还应计算驱动轮的 附着率 ,检查附着条件是否满足上坡或加速的要求40. 在确定汽车动力装置参数时应充分考虑汽车的 燃油经济性 和 动力性 这两个性能的要求41. 设计中常先从保证汽车预期的 最高车速 来初步选择发动机应有的功率42. 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称为 比功率 43. 就普通汽车而言,传动系最大传动比是 变速器1档 传动比与 主减速器传动比 传动比的乘积。
44.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是指 抗热衰退性能 45.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 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和 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 来评价46. 汽车只有具有足够的 制动器制动力 ,同时地面又能提供较高的 附着力 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47. 汽车制动力系数是 地面制动力 与 垂直载荷 之比48. 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 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和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运动学上的不协调 49. 结冰的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约为_0.1_ __50. 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是_ 制动距离_和_ 制动减速度_51. 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_ 制动器制动力_52. 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 制动力系数53、制动距离包括 制动器起作用 和 持续制动 两个阶段中汽车驶过的距离54、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 、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或最大制动器制动力)以及 起始制动车速 55. 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_ 峰值附着系数 _56. 侧向力系数是 侧向力 和 垂直载荷 之比。
57. 轮胎在积水层的路面滚动时其接触面可分为 水膜区 、 过渡区 和 直接接触区 三个区域 58.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为 制动跑偏 59.制动的全过程可分为 驾驶员看到信号后作出反应 、 制动器起作用 、 持续制动 和 放松制动器 四个阶段60.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用时间、__ 最大制动减速度 _以及_ 起始制动车速 _61、抗热衰退性能与制动器 制动器摩擦副材料 及 制动器结构 有关62、 制动跑偏 、 侧滑 与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63.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 制动器抗热衰退性能 64. 汽车转向盘的两种输入形式是: 角位移输入 和 力矩输入 65.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__ 不足转向 、__ 中性转向 、_ 过多转向 66. 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该力矩称为 回正力矩 67. 汽车的时域响应可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 稳态响应 和随时间变化的 瞬态响应 68. 当轮胎有侧向弹性时,即使侧向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 侧偏现象 69. 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与轮胎断面宽B之比称为 高宽比 。
70. 转向盘保持固定转角时,随着车速的增加,不足转向汽车的转向半径 增大 ,中性转向汽车转向半径 不变 过多转向汽车的转向半径 减小 71. 轮胎的侧偏特性主要是指 侧偏力 、 回正力矩 与 侧偏角 之间的关系72. 侧向弹性的车轮滚动时,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即为 侧偏角 73. 转向半径 是评价汽车机动灵活性的物理参量7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评价有 主观评价 和 客观评价 两种方法75. 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ωγ/δ)来评价稳态响应,该值被称为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称转向灵敏度)76. K=0时汽车是中性转向,K>0时汽车是 不足转向 ,K<0时汽车是 过多转向 77. 使汽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偏角的侧向力的作用点称为 中性转向点 78. 当汽车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时,汽车具有 不足转向 特性79. 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振动的 频率 、 强度 、 作用方向 和 持续时间 80.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有两种: 基本评价方法 和 辅助评价方法 81. 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影响的原因,汽车通过性又分为 支撑通过性 和 几何通过性 82. 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现象称为 间隙失效 。
83. 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称为 顶起失效 84. 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时称为 触头失效 85. 车辆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时称为 拖尾失效 86. 汽车支撑通过性的评价指标是 牵引系数 、 牵引效率 、 燃油利用指数 87. 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路面间的夹角为 接近角 88. 汽车满载、静止时,后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路面间的夹角为 离去角 89. 与汽车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整车几何尺寸称为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转弯通过圆等)90、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是指 稳态横摆角速度 与 前轮转角 之间的比值91、汽车都应具有适度的 不足转向 特性92、驱动力系数是 驱动力 与 径向载荷 之比93、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 附着系数 以及 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94、抗热衰退性能与 制动器摩擦副材料 及 制动器结构 有关95、对于粘性土壤,最大剪切力仅与 土壤黏聚性 及轮胎的 接地面积 有关,而与轮胎给地面的 垂直载荷 无关扩展:1对粘性土壤或雪,最大剪切力仅与土壤或雪的粘聚性即轮胎的接地面积有关,而与轮胎给地面的垂直载荷W无关。
2对摩擦性土壤(干沙、冻结的粒状雪),再发相离作用下,当轮胎花纹相对于静止沙体发生剪切时,剪切面间的沙砾间便有摩擦力产生这时,最大土壤推力是按照库仑摩擦定律与符合W成正比的增加 3车辆在半流体泥浆中收到的阻力除与其行驶速度、浸入面积等有关外,还与泥浆的密度及阻力系数有关96、驱动力系数为 驱动力 与 径向载荷 之比二、名词解释1、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动力性使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2、汽车的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减去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为汽车的后备功率 3、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 4、发动机特性曲线 : 将发动机的功率、转矩以及燃油消耗率与发动机曲轴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简称发动机特性曲线5、附着率: 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6、汽车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动机功率、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既得汽车功率平衡图 7、 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全面表示汽车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8、 最高车速: 汽车以最高档行驶时驱动力曲线与行驶阻力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车速便是最高车速9、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10、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在保证动力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作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优点:1可以降低汽车的使用费用2减少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3节省石油资源3降低发动机产生的CO2的排放5防止地球变暖11.、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 常测出每隔10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曲线12.、汽车比功率: 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常用单位kW/t.13、制动器制动力 : 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14、同步附着系数: 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所对应的制动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度15、I曲线: 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