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推进丽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
25页2003年12月30日第26期关于推进丽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丽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秀兰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 者提供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产业我市的 旅游产业起步较晚,通过各级的积极努力,在短短的几年里, 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丽水旅游业发展概况和制约因素从综合接待能力上看:全市已有近50个景区(点)对游 人开放,有星级宾馆38家,客房总量达到2000余间,旅行 社25家,省、市级旅游商品生产定点企业16家,已具备了 一定的综合接待能力2002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15万人 次,增长33. 4%;国内旅游收入8. 9亿元人民币,增长38. 2%; 接待入境旅游者21782人次,增长25.7%,外汇收入4174万 美元,增长28.8%;旅游总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从1998年的 3.1%提高到2002年的6.7%今年虽受“非典”冲击,但全 市各项旅游指标比去年同期仍略有增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产业总量的扩大,也促进 了全市旅游产业地位的进一步确立,纵向比,我们的确取得 了很大的发展,但横向比,我们的产业总量仍比较低,在全 省属旅游的“温冷”地区。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交通条件不便所谓旅游,就是要旅得轻松,游 得愉快而我市目前的交通状况,虽然金丽温铁路已开通, 但作为一个区间站,除了旅游专列以外,难以满足旅游团队 的返程需求;公路方面,金丽高速刚开通,而市区至各县、 县至乡、至景区(点)的道路大部分不尽如人意;我市的两 个“龙头”景区——仙都、凤阳山,虽已有景区道路,但档 次不高,其余景区(点)的可入性更差,景区之间未形成完 善的旅游交通网络游客到我市普遍反映旅程长、游程短, 难以尽兴二)景区景点不“精”不“亮”我市旅游资源丰富, 但旅游产品却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档次低、品位不高的通病, “满天星星、不见月亮”在资源开发上,往往忽视质量, 对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挖掘不够,影响了景区、景 点的品位和档次以我市山水风光的代表——仙都景区为例, 近年来景区面貌虽有所变化,但仍然品位不高、整体性不强,在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上,远逊于毗邻的不同级别的永康方 岩景区(仙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岩是省级)再看我市 民俗风情代表——景宁县,虽有民族特色的品牌,但除畲家 婚俗表演外,少数民族的服饰、语言、饮食、风俗、建筑等 均不能体现畲乡的特点,游客到了景宁难以感受到民族地区 的氛围。
而作为游客集散地的市区,旅游产品更是苍白,现 有的景区(点)十分陈旧,特色不显,风格不彰,多少年来 旧貌依然,许多旅行社抱怨游客到市区无处可去,线路行程 更是难以安排曾是红军根据地的遂昌王村口镇,现仍留有 大量的红军时期的遗迹、遗址,若能加以整合、修缮和恢复, 是一处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胜地,但目前除一些保存 下来的空房子外,没有任何有旅游、观赏价值的东西,良好 的资源未得以很好的开发利用此外,我市现有的景区、景 点基本上都属于观光类,缺乏游客参与性、娱乐性的项目, 难以满足游客的要求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有这样、那样 的原因,但总体上看,还是我们在发展旅游方面缺少大的理 念,缺乏超前和创新的意识,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开发 建设中缺乏大气魄、大思路、大手笔、大投入三)服务设施不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也是严重影响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时至今日,全 市尚无一家四星级饭店、无一家像样的旅游汽车服务公司、 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中心和品种丰富的旅游购物市场,也没 有一家上档次的娱乐中心,现有景区的相关设施也是差强人 意,导游服务水平总体上也不高据全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 资料对我省11个市的旅游住宿设號、餐饮、交通、景点秩序 与卫生、文化娱乐、旅游购物和导游服务等方面的总体评价 数据看,我市排名最后。
四)管理体制不顺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 物古迹及宗教寺院一般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而这些资源分 属于多个系统或部门,产权关系复杂,有些景点是园林部门 的公园,有些原来是林场的基地,有些是村或村民的山地, 有些是宗教组织的活动场所,有些是文物保护单位等等,建 设、旅游、林业、文保、民宗等部门和当地乡镇、村都有管 理职权,这些单位性质任务不同,工作重点就各有不同,对 如何开发利用和管理资源的认识和工作措施也有所不同,导 致了诸多不和谐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旅游 业的快速发展1、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资源配置难以优化如风阳山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欲在缓冲区、实验区搞旅游开发,就 必须经省和国家两级林业局、环保局的审核同意,有一个环 节不到位,都会遇到麻烦;如南明山——东西岩属省级风景 名胜区,归口建设部门管理,按现行规定是以保护为主,欲 在景区内搞旅游开发,省建设厅就很难过关还有在文保单 位、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旅游开发难、 干预多、和农民关系难处理等问题2、 机制不活,景区发展没有竞争力我市大部分旅游资 源和景区根据其资源的不同性质,分属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 进行管理,国家所有的旅游资源事实上变成了各“部门所有”。
而景区管理部门实行的是事业单位大锅饭的体制与机制,常 常呈现出无序性和低效性,削弱了旅游景区发展的活力,影 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3、 资金投入不足、渠道不畅,旅游景区(产品)缺乏应 有的品位旅游资源和景区开发建设与保护都需要有大量的 资金投入,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政府投入还是社会投入都明显 不足,关键是没有形成良性的投融资渠道和机制部门管理 的景区为数不多的经营收入也大多用于吃饭、养人没有投 入,哪来的产出?没有投入,哪来的“精品”?(五)旅游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其它制约因素我市目前 正处于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阶段,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 的同时,对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城市的扩展、房地 产的开发以及其他方面的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空间造成了 挤压;农业开发、水电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工业园区的布 局和污染企业的上马,对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环境产生了现实 和潜在的影响等等二、丽水旅游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前景分析从旅游业发展的几个支撑因素看,我市发展旅游业虽尚 存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也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一)丽水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形成复合型的资 源构成,并具有鲜明的产品特色,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 丽水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资源可谓是集“奇、峻、清、 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现拥有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AAA级旅游区1处,国家AA 级旅游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7处。
从日前完成的全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表明,丽水的人文资源 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全市目前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17处,还有一大批市县级文保单位;侨乡风情, 民族风情,黄帝、刘基、汤显祖文化,剑、瓷、石文化以及 红色文化等魅力独具,特色鲜明这些独特的资源,只要开 发得力,包装促销得当,都可能成为我市旅游的拳头产品二) 随着对外交通状况的改善,丽水旅游的“可进入 性”逐步增强近年来,我市的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继 金丽温铁路开通以后,2002年底金丽温高速公路金丽段开 通,丽水旅游的外部“可进入性”有了较大的改善目前, 我市正在重点建设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青段、丽龙、龙丽公路(最终也将变为高速公路)、台缙高速公路缙云段、云景一级 公路、330国道丽青复线青田段等项目,将在近年内交付使 用,届时丽水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交通环境将有一个质 的改变,丽水旅游也可能会出现一次大的跨越三) 旅游潮流的变化,生态旅游的兴起,给丽水旅游 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旅游兴起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旅 游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观光游这一层次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强,人们旅游的兴趣和热点开始发生 变化。
现今,人们除观光游外,愈来愈青睐于生态游、休闲 游等,特别在“非典”之后,人们对“绿色、健康”的旅游产品更是情有独钟丽水旅游业发展起步较迟,基础设施滞 后,景点开发刚刚起步,但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丽水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但环境质量优良,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 区的一块“净土”,打造丽水生态旅游品牌极具发展潜力,发 展前景非常广阔,而且它跟我们生态市建设的地位是相称的 就市场来看,我市离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福州 等大中城市较近,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建设有特 色的旅游产品,未来的丽水将会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旅 游热点地区之一四)大型节庆盛会的相继举办,将带动周边地区旅游 业的发展今后若干年,杭州“休博会”、上海“世博会”将 相继举办,这些大型盛会以及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各种节庆 活动,不仅会极大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也 势必会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 届时我们可以凭借特色的旅游产品,辅以得力的营销手段, 一定能打响丽水旅游品牌,促进我市的旅游产业迈上一个新 的台阶三、丽水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丽水有广阔的山、林、水资源,有众多的人文古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正 迎合了现代都市居民回归自然山水的渴望和需求。
同时,丽 水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辐射圈,离主要的客源市场距 离较近,有望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居民主要的生态休 闲旅游胜地虽然,我们还有许多不利条件,但只要我们抓 住机遇,理清思路,顺时应势,趋利避害,丽水的旅游业定 会有长足的进步一)进一步提高对旅游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实施 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是一个 创汇增收、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 在社会发展中,是一个能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广大人 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富 民产业”;在文化发展中,是一个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播 先进文化、促进文化资源走向市场的"窗口产业”;在经济结 构调整中,是一个有利于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合作、谋 求共同发展的“催化产业”;在国土资源利用上,是一个有助 于实现“充分、合理、有效”目标的“环保产业”;在对外开 放中,是一个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 国走向世界”的“先导产业”;在国际交往中,是一个有助于增进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了解和友谊,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 际地位、促进世界稳定和发展的“和平产业”;在提高国民素 质中,是一个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健体强身的“学 习型和健康型产业”。
正因为旅游业的作用不可估量,不可替 代,自九十年代世界旅游总收入超过钢铁、石油、汽车产业 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 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旅游接待国的第五位,旅游收入居世界第 七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收 入的增长、个人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人们求新、求 知、求乐、求健的愿望也不断增强,这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 的原动力可以预见旅游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丽水旅游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优良,发展旅游业既有条 件又有优势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 展,明确旅游的产业地位和政府职责,要像重视工业、农业、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那样重视旅游业,要把发展 旅游业列入工作重点,采取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就当地旅 游业发展方向、重点布局、政策措施、资金投入、机制体制 创新等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发展旅游业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制定旅 游产业发展战略,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旅游产业发 展扶持政策,安排旅游产业投入资金,理顺产业发展的体制 机制,规范旅游产业发展秩序,保护整合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