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环流与气候.docx
26页大气环流与气候大气环流和气候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 大气环流(1)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凹凸纬受热不均üïýìï①低纬环流圈三圈环流í②中纬环流圈地转偏向力影响ïþ ïî③高纬环流圈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ìïA为赤道低气压带(1) 七个气压带íïî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üï 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ý G为极地高气压带 ïþ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ìïB为低纬信风带üï(2) 六个风带íD为中纬西风带ý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ïîF为极地东风带ïþìï缘由: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3) 季节移动íïî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 低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局部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局部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 由南风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渐渐向右偏形成 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四周相遇,形成上升气流, 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局部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 流的来源。
这样在 30°N 与 60°N 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2) 中纬环流北纬 60°四周的上升气流,另一局部流向极地上空,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这样在60°N 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3) 高纬环流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投影图)1 / 25大气环流与气候7 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可以简洁归纳为以下几点:2. 季风的形成(1) 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 / 25大气环流与气候气压中心M 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 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 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 季风1 月 7 月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A 西北风B 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东南风D 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表现为如下的特点(见表格):3 / 25大气环流与气候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 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 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掌握,形成热带沙漠气候3. 纬度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掌握,形成地中海气候4. 纬度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掌握,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2.4 全球性大气环流一、三圈环流1. 抱负化的全球环流运动——单圈环流2.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气压带、风带----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相间排列,并以赤道低气压带呈南北对称分布,同时还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分布: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被大西洋1 月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7 月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1.气候的形成因子(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外表的分布不均及随时间的变化,是形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的主要缘由4 / 25大气环流与气候(2) 大气环流:促进了凹凸纬间、海陆间的水热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影响着各地气候;另外,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3) 地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差异直接影响大气中水热状况。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表性质、洋流等4) 人类活动:①转变大气成分;②通过转变下垫面间接影响气候2.气候要素:气温顺降水3.气候类型(1)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①不同纬度地带,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和影响,气温一般是随纬度增高而降低②同一纬度地带,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气温不同主要受海陆状况、地形、洋流的影响2)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不同的环流形势降水状况不同①赤道地区:盛行上升气流,终年多雨②副热带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终年枯燥少雨③大陆西岸:30°N、S—40°N、S 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掌握, 盛行下沉气流,枯燥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掌握,温顺多雨40°N—60°N、40°S—60°S 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掌握,全年降水均匀④大陆东岸:处在季风环流掌握下,夏季盛行潮湿的偏南风,降水较多⑤大陆内部:终年受枯燥的大陆气团掌握,降水稀有⑥两极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有4.气候的变化(1) 变化缘由①太阳辐射的变化②下垫面条件的变化③大气环流的变化(2) 变化的特点地质时期:三次大冰期历史时期:四次温和期和四次严寒期19 世纪以来:气候变暖5 / 25大气环流与气候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 以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 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 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正确的选项是 ( )A.A 为 10°NC.D 为 40°SB.C 为 30°ND.E 为 60°S(2) 关于图甲中字母B 所表示的风带,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①为东北信风带 ②为中纬西风带 ③与图乙中a 处风向全都 ④与图乙中b 处风向全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从图示知,图甲位于北半球,ABC、CDE、EFN 分别组成该半球的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据此确定图甲中的纬度位置第(2)题,结合图乙知,该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可推断位于北半 球,据此推断图示中气压带和风带名称;结合上题信息即可得出结论考向立意】结合图示考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思维过程】结合图示信息→确定题组考察的内容和方向→把设问信息与图示相比照→确定正确选项误区警示】不能把图甲与图乙对应准确,没有结实把握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导致答错的主要缘由推测展望】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考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6 / 25大气环流与气候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以下图,以北半球为例)(1) 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凹凸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2) 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 各气压带的凹凸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方法技巧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依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2.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 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以下图所示:7 / 25大气环流与气候留意:①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②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一样③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④高气压带掌握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枯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和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
⑤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1. 以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答复(1)~(2)题1) 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2) 以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 风带风向的是( )B.副热带高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 (1)B (2)B解析 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P 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考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8 / 25大气环流与气候2. 以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答复(1)~(2)题1) 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A. ①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B. ②地的较大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2) 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 )A. 西北风答案 (1)B (2)BB. 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②地的气压差异比①地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比①地大,风力也较①地大第(2) 题,该季节海洋上的气压较高,为北半球的夏半年;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的地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 气候,此季节受来自南半球的由东南信风偏转而成的西南风的影响。
考向立意】结合图示考察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思维过程】阅读图示→猎取“同一纬线上不同地点气压差异”特征→利用经纬度区域地理定位调运有关学问进展相关推断→得出结论1.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