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东剧变的分析.pdf

2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4146276
  • 上传时间:2018-09-0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3.3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导论一、研究苏东剧变原因的意义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冰冻三尺,非一Et 之寒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既不应该惊慌失措、怨天尤人,更不应该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而是要有一个辩证、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海有潮起潮落,月亮有阴晴圆缺,人生有悲欢离合。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也不会像北京的东西长安街那样笔直,而总是在曲折中前进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河来看,苏东剧变只是一次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并没有也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终战胜和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2 苏东剧变主要原因探析和规律,社会主义的“天”不会因苏东剧变而塌下来,西方某些人所谓“ 20 世纪产生的共产主义必定在20 世纪消亡”的论断已经在实践面前不攻自破失败是成功之母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苏东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者提供了惨痛而深刻的教训,只有认真地、全面地总结和吸收这些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正如邓小平在1992 年初的南巡谈话中针对苏东剧变所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①苏东剧变的教训与苏东剧变的原因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把苏东剧变的原因搞清楚了,我们就会知道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还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体制原因与政策原因,经济原因与政治、文化原因,上层原因与下层原因,等等。

      与此相对应,苏东剧变的教训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总结例如,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权力过度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实行干部的委任制和终身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严重;苏联甚至形成了一个官僚特权集团工人阶级执政党发生了部分质变,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导致苏东剧变的发生针对这一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根除政治体制上的痼疾,尤其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消除各种腐败现象,使党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苏东剧变的其他原因也都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因此,要总结和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必须研究苏东剧变的原因:(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论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得到修正和发展的理论,那种一成不变的理论是教条,而不是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应该也必然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运用的教条,这些理论的运用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具体的客观条件。

      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愿意落后①《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83 页导论 3 于实际生活,那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而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近160 年以来,之所以青春常在、生机永存,就是因为这一理论能够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没有凝固和僵化,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是将其教条化、片面化、绝对化、凝固化,并机械地加以搬用本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去探寻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而苏东各国则是从本本和条条出发,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例如,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关系应该由生产力决定,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建立应该符合生产力的性质、现状及其发展要求苏东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时的生产力水平是比较低的,而且各国的生产力是多层次和不平衡的这种生产力状况不可能要求和支持建立单一的、纯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苏东各国则闭眼不看现实,不顾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完全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出发,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

      这种所有制结构与苏东各国的生产力状况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必然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羁绊,最终导致苏东剧变再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未来社会实行计划经济,苏东各国就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大特征和优越性,并在实践中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这一体制的弊端太多,苏东各国又没有对这一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更没有代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阻碍了苏东各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成为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长期以来,苏东各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是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全面、深入地探讨这方面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断创新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这种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论去指导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设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由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变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障碍这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就会通过革命等手段,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起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人类社会是在基本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发展的,革命能够解放生产力,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制度和体制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因此,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①邓小平也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②‘‘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④可见,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苏东各国却没有做好改革这篇“文章”在一段时期里,斯大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把“道义上和政治上的一致”当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完全适合的,不需要进行改革。

      斯大林之后的苏联和东欧各国尽管大都看到了旧体制的弊端,也认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国的改革只是对计划经济体制敲敲打打、修修补补,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和置换这一体制,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剧变之前的几年中,苏东各国的改革变成了“改向”,超出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范围,逐步走向资本主义中国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深刻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令人可喜的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中国为例,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 年的 679 亿元上升到2005 年的 183085 亿元,年均递增7.90其中 1979 ~2005 年年均增长9.6%,是新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693 页②《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134 页③《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370 页刘廷合著 .苏东剧变主要原因探析.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07 导论 5 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5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 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 由 1952 年的 119 元提高到 2005 年的 14043 元(1714 美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2 年的 19.4 亿美元增至2005 年的 14219 亿美元,增长732 倍,年均增长13.3%,其中 1979 ~2005 年年均增长1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7 年的 254 元提高到 2005 年的 10493 元,增长 40.3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957 年的 73 元提高到 2005 年的 3255 元,增长 43.6 倍① 2006 年,我国的 GDP达 20.9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 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和7.4%2007 年,我国的 GDP 达 24.6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 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 12.2%和 9.5%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当然,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唯一的出路还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苏东剧变的原因,认真地吸取教训,使社会主义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包括苏东各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由于领导本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爱戴,成为执政党,获得执政的合法性但是,这种合法性的获取绝非一劳永逸,永世不变要保持执政的合法性,必须领导本国人民快速高效地发展经济,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不断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人民群众就会毫不容情地摈弃工人阶级政党,党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苏东剧变就是人民群众摈弃工人阶级政党从而使党失去执政合法性的结果长期以来,苏东各国的执政党没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没有领导本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发展①参见邱晓华《走向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求是12006 年第 19 期。

      刘廷合著 .苏东剧变主要原因探析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07 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剧变之前的几年中,苏东各国不同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