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C发展历史.docx
16页PLC发展历史.txt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你以后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真怀念小时候啊,天热的时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光膀子!PLC发展史:一、PLC的产生 1.继-接控制回顾 由学生回答继电器(接触器)的结构、原理、画出三相异步电机启-停的主电路图、控制电路图 由学生归纳出继-接控制的不足,从而引出“PLC的产生” 2.PLC的产生 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招标要求: (1)软连接代替硬接线 (2)维护方便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5)成本低于继电器控制柜 (6)有数据通讯功能 (7)输入115V (8)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9)扩展时,原系统变更要少 (10)用户程序存储容量可扩展到4K 核心思想: 用程序代替硬接线 输入/输出电平可与外部装置直接相联 结构易于扩展 这是PLC的雏形 69年美国DEC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PDP-14),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应用成功 PLC的诞生: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国研制出第一台PLC 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PLC 二、PLC的特点、现状与发展 (一)特点 (1)体积小 (2)可靠性高 (3)柔性好,可更改程序 (4)对环境条件无要求 (5)价格低廉……具备招标要求的所有功能 (二)现状 80%以上的行业,80%以上的设备均可使用PLC (三)发展 发展史: 第一代:1969年~1972年,代表产品有 美国DEC公司的PDP-14/L 日本立石电机公司的SCY-022 日本北辰电机公司的HOSC-20 第二代:1973年~1975年,代表产品有 美国GE公司的LOGISTROT 德国SIEMENS公司的SIMATIC S3、S4系列 日本富士电机公司的SC系列 第三代:1976~1983年,代表产品有 美国GOULD公司的M84、484、584、684、884 德国SIEMENS公司的SIMATIC S5系列 日本三菱公司的MELPLAC-50、550 第四代:1983年~现在,代表产品有 美国GOULD公司的A5900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7系列 发展方向: 产品规模向两极分化 处理模拟量 追求高可靠性 通讯接口和智能模块 系统操作站配高分辨率的监视器 追求软、硬件标准化 三、PLC的分类 按结构分: 整体型 组合型 按I/O点数及内存容量分: 超小型:小于64点,256Byet~1KB 小 型:65~128点,1~3。
6KB 中 型:129~512点,36~13KB 大 型:513~896点,大于13KB 超大型:大于896点,大于13KB 四、网络型PLC与DCS的关系 DCS起源于模拟量 PLC起源于开关量 二者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功能上日趋接近,使数字世界、模拟世界更加模糊 决定DCS与PLC应用面大小的是其性能/价格比1、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的特点 2.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
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2.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2.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3PLC基础知识 1.1 PLC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4. 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4.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4.2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4.3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
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4.4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4.5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4.6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
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5. PLC的国内外状况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限于当时的元器件条件及计算机发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控制及定时、计数功能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为了方便熟悉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和继电器电路图类似的梯形图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并将参加运算及处理的计算机存储元件都以继电器命名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这个时期可编程控制器发展的特点是大规模、高速度、高性能、产品系列化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从控制规模上来说,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