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班级管理案例.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08721755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班级管理案例魏书生教育案例引发的反思 我曾参加过一场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听完报告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反思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有多少教育方法值得商榷?我们的做法与教育规律相距多远?现从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中抽取两个教育案例,加以分析反思,愿与同行交流探讨 让学生收费 【案例】 魏老师在组织学生缴纳基本学习费用时,把收费任务交给了一个学生接到任务的学生拿着纸和笔,准备按座位顺序依次开始收费这时,魏老师叫住了他,说:“用手表收学生不解地问:“老师,用手表怎么收啊?”魏老师笑着说:“别急,先站在一边,思考思考过了一会儿,学生说:“老师,您真高明,我知道了,您是想让我组织一个‘收费比赛’在魏老师的点拨下,负责收费的学生组织了一次小组收费比赛,以卫生小组为单位,委托每个小组的组长下去收费,收费快、过程不出差错的小组获得比赛的胜利(具体比赛细则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这样一来,最快的小组只用了10分钟就把钱收齐了小组长用写有姓名和钱数的白纸把钱包好,交给了负责收费的学生当负责收费的学生正要把纸包交给魏老师时,魏老师又启发他说:“再想想,收费过程结束了吗?”在魏老师再一次点拨下,负责收费的学生监督、陪同各个小组的组长,一起把钱送到了会计室。

      经会计清点,证实各小组交上来的钱数准确无误,收费完毕,比赛也分出了“胜负”一项看似简单甚至容易引发学生反感的收费工作,就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 【反思】 这个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魏老师提出的“学生能做的事就让学生做”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收费比赛,调动了学生参与班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关注细节、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不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吗? 看了这个案例,每一位教师都应反思:我们还“敢”让学生做事吗?其实,有很多事情不是学生做不好,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做,而是教师不敢让他们做当前,伴随着各种教育法规、行政命令和学校责任追究细则等的不断出台,加之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和教师出于怕承担责任的心理,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些正常的学生活动,学校和教师也不敢组织学生参加,这是部分学校和教师的无奈选择魏老师大胆、创新的做法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乏的向学生收必要的费用,这件事“费力不讨好”,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教师亲自收在收费的过程中,教师自己都怕算错钱、丢钱或收到假币,怕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更何况是学生呢?魏老师却把这件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在收费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

      反思我们的教育,怕“出事”而不让学生去做事的现象有多少?限制学生做事不是好办法,明智的做法是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锻炼自身能力的事,教师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就可以了可以说,现在恰恰是呼唤和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亲自观察,让学生亲自表达,让学生亲自总结”的时候了 让学生做事,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学生做事,教师应承担起一种责任,一种为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灵成长提供帮助的责任在学生做事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要做的事进行预设,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判教师应想出几套可行性方案,可以在心中事先“演练”学生做事的全过程和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胸有成竹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先想后做,尝试新的思维方法和做事方法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做事的计划和步骤,然后帮助他们优化做事的过程在让学生做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做事上,通过适时、恰当的指导,增强他们把事做好的信心,让他们敢于面对做事过程中的挫折反思我们的教育,在指导学生做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多,指导少;让学生灰心的时候多,增强信心的机会少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改变 班级管理案例班级管理中“两难”问题的解决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时,往往可能殃及其他学生而出现“两难”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两难问题 班级管理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是引导学生,排挤掉学生思想中错误的杂草,扶正学生的行为;是让学生感知自己生命的跃进,从而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涉及到一些教师应该做,但做了对某些学生有伤害的两难问题遇到伦理两难问题时,有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感情用事,损害了另外一些学生的利益,降低了教师自己的形象,也使班级管理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发生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某班的教室门被学生踢坏,尽管该班主任确信班里有学生知道这是谁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门者,于是教师决定把全班学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学生告诉他是谁踢破了门为止 案例二:某教师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因违纪而扣分的多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让C等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直到C等级的学生变成A等级为止 案例三:某班一学生放在铅笔盒中的50元钱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确定真的有人偷了钱后,就去搜他觉得可疑的学生的口袋。

      以上的几个案例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面对的伦理两难中较典型的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要找到破坏公物的学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惩罚他,更不能惩罚那些与此事无关的无辜者如果有学生问:“为我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惩罚,这在道德上允许吗?”那么我们教师将无言以对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可非议,但让个别学生因此而每天打扫教室,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学生说:“教室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场所,就让我们几个人来扫,对此我表示不服我们教师也将无话可说案例三中,教师为找遗失的钱而搜学生的身,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生问:“老师,你有权搜身吗?”那么我们将无地自容又假设三个案例中的结果都如教师所预料的,找出了踢破门的学生,被偷的钱回到了失主的手中,扣分多的C级学生变成了不再扣分的A级学生,那么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家了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我们的有些行为也许在残踏着这块土地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事件呢?怎样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陷入两难境地呢? 我们确实应该仔细地考虑我们的选择,应该仔细地考虑其中的道德因素。

      处理原则 利益最大化原则该原则主张我们要寻求使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去做尽可能使每个人都受益的事,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要因为个别人而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平等尊重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尊重道德主体(他人)的平等价值,必须把他人视为有其内在价值的主体去尊重,不要按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去贬低他们,或改造他们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把学生的理性和自由人格放在首位,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而且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像我们希望学生尊重我们一样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能做的只是给学生提几条建议、给几个忠告、树几个榜样,而不是强迫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 处理方法 不自觉渗透班级管理固然离不开灌输,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教育,离不开请学生到办公室面谈,但这绝非德育的全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的说教一定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像“你是最难教的”“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不是人”等话及歧视的眼神,都是教师不应该有的学生喜欢的是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渗透我们应该在广泛的师生相处空间里去寻找时机和话题。

      比如,在上下学的途中,文体娱乐之际,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随机渗透一些德育内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曾遇到过一个逃学打乒乓球的学生,多次说教无效有一次碰巧看见他在打乒乓球,于是我就过去跟他切磋起球艺我发的上旋、下旋、左旋、右旋球,使他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就跟他谈起乒乓球上的摩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他谈知识就是力量那次以后,该学生再也没有逃课打乒乓球,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这种不自觉的渗透施教,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施教的内容就像微风拂过水面一样在学生的心中荡漾出阵阵涟漪如果说学生是石头,那么老师就要做让石头臻于完美的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粗糙的石头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 有目的辩论班级管理绝非一个平坦的、一帆风顺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必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压制,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否则都会陷入两难境地我们不仅应该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应该欣赏他们的观点,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通过辩论明是非,引导认识的深化,使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我教过一个班,出现考试作弊现象,且愈演愈烈我通过了解,发现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发现有不少学生竟然认为考试作弊有不少好处。

      我就此组织学生辩论,我作为正方提出“考试作弊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以那些曾经考试作弊者和准备作弊者为反方提出“考试作弊利多弊少”的观点,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大家统一了认识:学校组织的考试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不能作弊;独立作业时,如果对某知识点模糊,可以翻看课文,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从此以后,考试抄袭答案的问题没有了,真可谓是吹尽黄沙始见金 无判断介入所谓“无判断介入”就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急于对事实做出主观判断,而是以心理咨询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运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把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错误的观点得到修正我教过一个班,有次自修课,学生自发去打篮球,被政教处没收了篮球,当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学校不近情理,抱怨说:“就要举行篮球赛了,还不让练球事后我假装不知,故意找时间让学生练球,学生紧张地告诉我球被没收了我惊讶地望着他们说:“没了球怎么拿冠军?”我又以疑惑的眼光看着班长,班长说出了自修课打篮球的经过我以同情的目光望着他们说:“我们班的冠军梦可就破灭了几个学生叽叽喳喳地相互指责。

      看着他们后悔的表情,我才说:“以后可要注意啦,老师试试看能不能把篮球要回来那次以后,学生再也没有上课打篮球的事发生,几天后的篮球赛还得了冠军采用“无判断介入”进行班级管理,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关注,相信他们具有进步、向上的良好愿望,感受他们的情绪,接纳学生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理解他们的老师把学生看做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学生就会把老师看做是可以依赖的长者,就能无抵抗地接受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解释,对老师的教育能以正确的态度接纳,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位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相继点化,那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塑造出一个个品德高尚,操守美好的现代化建设者 班级管理案例班级管理中的16条准则 班级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管住几个学生,而是管理好整个班级即使是最守纪律的和最爱学习的班级也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背后规律 有过班主任经历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班级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管住几个学生,而是管理好整个班级但是,即使是最守纪律的和最爱学习的班级也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背后规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