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数学教案商是三位数的除法.doc
3页六年级数学教案商是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59页例11、12教学目的:把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推广到两位数除商是三位数的除法,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那么,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把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推广到两位数除商是三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教学过程:【一】沟通知识,建立关系1.口算24040=36090=28070=40080=20190=54060=2.不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8〕7296〕7213.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那么78〕973【二】独立试做,探求方法1.由复习题的第2题改编成例11:973078=〔1〕学生独立试做,遇到问题小组讨论〔2〕学生汇报算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总结〔3〕要知道这题对不对,怎么办?有余数怎么验算?〔4〕指导学生用乘法验算〔5〕做一做2.学习例1226〕57253〕302838〕4312让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并说说怎样想的〔1〕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位数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小组汇报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4〕做一做3.问:这节课的内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不同?【三】巩固与思考1.回答第5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第6题3.第7题板书:商是三位数的除法例11:973078=124......5878〕97307819315637031258例12:不用竖式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6〕57253〕302838〕4312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