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语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
10页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单元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4.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二)单元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2.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四、单元教学建议: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4.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6.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五、单元课时安排:本组教学时间原则上应为两周,共计11课时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预设: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2.自学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七、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作业设计: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预设: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三、读中悟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② 解释个别词语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见:同“现” 听取:听到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茅店:乡村小客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飞鸿影下:雁影掠过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作业设计: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预设: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3.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① 诗歌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作业设计:1.背诵这两首诗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设计意图: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六首诗歌,通过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为紧接下来的搜集诗歌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活动目的: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