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5 杜甫诗三首.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猪子****y
  • 文档编号:107528470
  • 上传时间:2019-10-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38.6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5 杜甫诗三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尾大不掉 萧瑟/哀猿长啸 丛菊/流水淙淙 B.砧板/饮鸩止渴 潦草/穷困潦倒 朔漠/横槊赋诗 C.千载/怨声载道 江渚/锱铢必较 明妃/杞人忧天 D.歌曲/是非曲直 和诗/群山万壑 霜鬓/文质彬彬 思路解析:A 项,分别读 diāo/diào,xiāo/xiào,cóng/cóng;B 项,分别读 zhēn/zhèn,liáo/liáo,shuò/shuò;C 项,分别读 zǎi/zài,zhǔ/zhū,fēi/qǐ;D 项,分别读 qǔ/qū,hè/hè,bìn/bīn 答案:C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连及 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 D.艰难苦恨繁霜鬓恨:痛恨 思路解析:D 项,“恨”的意思是“遗憾” 答案: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 ? 𝐵.{ 六王毕,四海一 一去紫台连朔漠 ? C.{ 巫山巫峡气萧森 无边落木萧萧下 ? 𝐷.{塞上风云接地阴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思路解析:A 项,独自/副词,只,仅仅。

      B 项,动词,统一/副词,一旦,一经C 项,萧索、萧瑟 /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D 项,均为“连接”之意 答案:D 4.根据提示填空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 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句是:“ ,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4)杜甫在《登高》中,把写景与抒情自然串联,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答案:(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 独登台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阅读理解 (一一)课内阅读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5~6 题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宏,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结合诗歌的首联和颔联,重点分析诗歌所写景 物及其表现出来的气势 参考答案:近写秋露摧伤枫林,远写巫山、巫峡幽深肃杀的气象;俯视江中波涛连天涌动,仰 观塞上风云接地而来,一片阴沉上天下地,眼前江水,眼外边塞,意境阔大,气势非凡 6.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解析: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可以从诗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到,如“凋伤”“萧森” “他日泪”“故园心”这首诗的抒情方式有两种:首联、颔联、尾联是借景抒情,诗人的情 感是通过写景表现出来的;颈联则是直接抒情 参考答案:本诗抒发了悲秋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7~8 题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7.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思路解析:解答时要结合王昭君的遭遇和杜甫的遭遇的相同点分析,理解咏怀古诗“借 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写法 参考答案: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

      杜甫也 怀才不遇,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对昭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杜甫咏王昭君,不过是 借昭君之事,浇胸中块垒 8.“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 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英雄生长的地方才适合,用于写昭君村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 意这种看法吗?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中情与景关系的理解奇景与奇人相得益彰,借奇景咏奇人, 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不同意其一,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 平凡的女子诗人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昭君之奇美其二,诗人在引出昭君之 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诗人的心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 绝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这样是较为和谐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9~10 题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登高》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这首诗中包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思路解析:诗人的情感包蕴在具体的诗句中,可以从“万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 “艰难”“潦倒”等词中体会出来。

      参考答案:有作客思乡的情思,天涯孤独的怅惘,悲秋苦病的愁苦,人在暮年的感叹,无力 报国的苦闷 10.后世评论家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是诗人用“一生辛酸化出的” 请根据你的理解试做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这首诗包含了诗人一生的辛酸,可以结合诗人的经历以及诗歌的“万里”“常作 客”“百年”“独登台”等词来体会 参考答案:此二句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万里,地之远;秋,时之凄惨;作客,羁旅愁情;常作客, 久旅他乡;百年,年老迟暮;多病,衰疾缠身;台,高迥处;独登,无亲朋这些正是诗人晚年处 境的真实反映,是诗人一生悲苦的生动写照 (二二)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1~12 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唐]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是 杜甫儿时旧友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③生憎:犹言偏憎、最 憎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既写出了与儿时朋友分别时间之久,又表明两人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诗的前四句由过去想到未来,再由未来回到眼前,如天外奇峰,化板滞为飞动 C.诗人恼怒剑南春色无赖,是因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加重了诗人的离愁别感 D.此诗写法独特,是先抒情后写景,与诗人的《登高》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 思路解析:D 项,“与诗人的《登高》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错,《登高》是先写景后抒 情 答案:D 12.本诗颈联“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 之处 思路解析:诗人描绘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而面对美景,诗 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可见诗人是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离别的哀情 参考答案:用乐景写哀情(用乐景反衬哀情),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绚丽 春景本应让人喜悦,而作者用“不分”“生憎”等词表示反感,强化与路六离别的悲伤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3~14 题 夜① [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② 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

      ③步檐:檐下的走廊④凤城:指长安 13.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分析时只要对诗句中每一个形象的特点加以说明就可以概括出其整体的特 点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概括交代景物的总体特点,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分析时可 以一个形象一个形象地分析,也可以用连贯通顺的语句将其形象特点用现代汉语描述出 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立足全诗,从内容、结构乃至情感等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答案: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 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景物描写呈现出 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后面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分析作者的情感,一要立足三、四两联中的重点词语,如“卧病”“北书不至” “雁无情”“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等,并联系前两联的景物描写和注释①中给出的诗 歌创作的背景综合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 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感到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 银河想到长安,引出思乡之情。

      三、表达交流 1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 得缠绵悱恻 思路解析:题目的要求十分明确,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重组语句,第一句话可以作为示例,后 面的两句按照第一句的句式表述即可,要注意诗人的时代顺序 参考答案: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柳永的“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渲染得荡气回肠;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牵挂 抒写得缠绵悱恻 16.请从苏轼、杜甫、范仲淹、鲁迅等人中任选两个人,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与画 线句构成排比句要求:①所写句子必须符合所选人物的经历;②语意连贯;③句式相似 中华大地,名胜繁多,人才辈出,瞻仰遗址,领略风光,拜谒先贤,亦为惬事去采石矶,可染 一点仙人气诗仙李白,仙风道骨,采石矶是其终老之地① ② 答案:示例①去长江赤壁,可沾一点豪爽气文人苏轼,豪迈俊朗,长江赤壁是其突围之 地 ②去杜甫草堂,可分一点慈悲气。

      诗圣杜甫,心念苍生,杜甫草堂是其本色之地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